|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点滴滴澡堂子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姚意克

  小时候一般的家庭都不具备洗澡的设施,要洗澡就要到街上的公共浴池,北京人又叫澡堂子。
  那时候的澡堂子除了清华池等名店,基本都不是很大,也不像现在的洗浴中心那样豪华。记得我常去的澡堂子,如西四丁字街口的西四浴池,只有温、热池子以及数十个喷头和几十张铺位,真正是为平民大众服务的沐浴场所。现在回忆起来,有些点点滴滴的印象,还保留着那个时代的历史痕迹。
  喊堂声声
  老北京饭馆、茶馆的“喊堂”,是一种京味儿的特色民俗,其实老北京的浴池里同样很讲究喊堂。
  那时候顾客进浴池洗澡,先要在门口的账房买号牌。号牌大都是一分为二的对牌,一块交给浴池门口站堂的伙计,挂在墙上的铺位及服务项目的登记板上,有多少顾客在铺位落座、准备享受哪种服务,都一目了然。
  浴池的服务项目包括盆塘、池塘、搓澡、修脚、理发等。顾客交上号牌,门口站堂的伙计就会随口喊道:“两位,搓澡一位,修脚一位。”声音脆亮,满堂皆闻。这时领位的伙计也会应声喊道:“来了您哪!二位,里面请。”浴池里铺位错落,被分成许多区域,这您也不用犯愁,在每一个区域的岔巷口,保准会有另一位伙计接口喊道:“二位,这边请。”循着接力般的喊声,很快就来到了您自己的铺位前。
  落座之后,伙计收走您的另一半号牌,您就踏踏实实洗澡去吧。等到您排队的其他服务项目到了号,就会有伙计在浴池里喊道:“5号,搓澡。”这时候搓澡的师傅就已经在候着您了。
  洗完澡要离去,负责您铺位服务的伙计一边收拾铺位,一边就会大声喊道:“二位,送客。”就如同进来时一样,您每经过一位伙计身边,都会有伙计应声喊道:“二位慢走。”直到浴池门口,站堂的伙计为您打开门并道一声:“欢迎您再来!”喊堂声声,透着格外的亲切与热情。
  趿拉板儿
  到公共沐浴场所洗澡,必须换上由店家提供的拖鞋。而那时候北京澡堂子里的拖鞋,大都是木头制作的,北京人也叫“趿拉板儿”或“呱嗒板儿”。
  澡堂里比较讲究的趿拉板儿,是先按脚形曲线裁出木板,再以硬帆布条做袢钉于板上。趿拉板儿不分左右,形状一致。一些不太讲究的浴池,也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往往直接用两块长方形的木板就充当趿拉板儿,趿拉板儿上箍脚的袢也以旧车轮外胎裁成的胶条代替。
  那时候,北京的浴池一般都是水泥地面,而木板的粗糙在防滑上无疑有一定的优势。另外,趿拉板儿材质低廉、耐用,制作简单,即使维修起来也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趿拉板儿由于不起眼,店家也就不用担心丢失。而趿拉板儿行走起来特有的节奏之声,是它另有得名“呱嗒板儿”的来由。
  肥皂头儿
  如今走进任何一家洗浴中心,洗浴用品都是应有尽有——沐身的有浴液、香皂,洗头的专有洗发、护发香波,都洗干净了还有护肤用品伺候。但在过去的老澡堂子里,这些时尚的玩艺儿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说过。
  那时候的北京老澡堂子,最常用的洗浴用品就是肥皂,如果能见到有谁在使用香皂,那也一准儿是人家自己带来的,而且绝对是讲究人。
  老澡堂子用的肥皂,现在市场上都很难见到了。那时候的肥皂论条卖,每条约15厘米长,中间有分割线,其碱性很大,利于洗尘祛油。可您别以为店家会把整条的肥皂摆在浴室里,供客人敞开用。一般的澡堂子都是先将整条的肥皂一分两半,能给客人用半块肥皂的就算大方的,更多的澡堂子则是将半块肥皂再切开一半,等于一条肥皂的四分之一,顾客攥在手里如同一个肥皂头儿。其实也没别的,因为肥皂都是凭票的,限量供应,当然要省着用。
  那时的澡堂子还有一景,就是把肥皂花插着叠晾在柜台上,目的是将其风干。因为新鲜的肥皂质地较软,用起来更显浪费。而风干后的肥皂硬度加大,自然消耗也会慢一点。
  洗澡票
  洗澡票是一种相当于代金券的票证,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曾很盛行。那时候一般的家庭都没有条件配置洗浴设施,洗澡主要依靠公共浴池,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也有自己的浴室,供本单位的职工使用。
  洗澡票的推广使用,与国家实行职工洗理费的福利制度有很大关系。很多企事业单位为了保证职工定期洗澡,将洗理费换算成洗澡票发给个人。记得那时北京的洗澡票,都是由服务行业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可以在全市任何公共浴池通用。洗澡票印有面值,既可以洗澡,也可以折算成币值用来理发。当时洗一次澡的费用是0.26元,每张洗澡票的面值也是如此。现在这样的洗澡票,也像计划经济时期的其他票证一样,成为了一种收藏品。
  头过水
  过去的老澡堂子,池塘里的水每天都要更新。因为那时条件落后,池中的水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像现在的洗浴中心多采用流动性的循环水。
  老澡堂子更换池水都是在打烊以后,伙计们先要把池水放干,然后穿着胶靴用棕刷把池底和四壁清刷干净,再放上清水,待第二天开门前将池水按照不同池塘的温度进行加热,就可以迎接客人了。所以,那时澡堂子都书有一副对联:“金鸡未唱池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表现澡堂职工辛辛苦苦,天不亮就开始烧水忙碌,准备迎接远来的客人。新换的池水清澈干净,客人们都愿意抢着来洗,所以也叫“头过水”。
  池塘里的水洗到几过后,水面开始漂浮着一层油渍,这时就会有伙计拿着长竿先把油渍赶到池边,然后用家什将油渍撇出,同时再用水管不时将地面冲洗干净,这样的清理每天都要不断地重复。为了杀菌,池中往往还要加入适量的漂白粉,所以那时候澡堂中漂白粉的味道也很浓。
  要洗上“头过水”,您就得赶个大早,这对上班上学的人来说就不易了,所以那时候澡堂子一开门,赶早来的多是老年人或是有闲工夫的泡澡常客。而一到星期日,一大早澡堂子门口就有人排着队洗澡,也成了当时的一景。
  溜嗓子
  有些老北京人泡澡堂子,不仅仅是为了打理一下个人卫生,甚至还将其当做是一种消遣。一边泡着澡,一边还情不自禁地溜起嗓子,那份潇洒自在,目空无人的惬意,让不习惯的人有时还真能吓一跳。
  北京的浴室建筑大都宽阔高大,空间高阔有利于空气的流通,这样一来对声音也就有了一种共鸣的效果,在池塘里大声说话都能听到回声。喜欢泡澡的人,水温越烫越会感到舒坦,而随着热气蒸腾,整个浴室里朦胧弥漫,这时一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翻掌保定乾坤”,那一定是哪位泡澡的北京爷犯了戏瘾。喜欢歌唱的也不闲着,一曲《北京颂歌》也会唱得荡气回肠。当然,也有不歌不戏的,就为了泡澡泡到忘情时,运足丹田之气,干吼两声。对所有这些冷不丁发出的动静,一般常泡澡的人都会习以为常,而被吓了一跳的,过后往往也只是会心地一笑。
  在澡堂子里溜嗓子其实也是有说头的——人在热水里浸泡血液流通加快,筋骨放松,放声吼上几嗓子,既释放出胸中的浊气,又愉悦了心情,也算是一种心理减压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22 , Processed in 1.07786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