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有一个少年,随学校组织的春游队伍进入了西郊动物园,看猴看熊,看虎看象……好高兴啊!但是,不知怎么的,他发觉自己走丢了!周围全是生面孔。惶急中,他小跑着找同学、老师,却越来越孤独。他又朝西跑去。那时的动物园,展出动物的区域比现在少太多,西部基本是些野景,有溪流湿地,有高大的乔木、蓊翳的灌木,还有自然生长的野草野花……他无形中放慢了脚步,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不再惶恐,满心欢喜。就在那里,他看见了一排钻天杨,树干笔直,层层树枝全都紧贴着树干往上钻,整个树形活像巨大的毛笔,树叶就仿佛是笔毛上刚蘸的绿墨,润莹莹的要滴落下来…… 北京本来多柳多槐也多杨,那时候他家所在的大四合院西边,就有一排大杨树,早春时分,杨树枝上就缀满“毛毛虫”——其实是杨树的花穗,花穗落地,捡起来,塞到小布袋里,塞得敦敦实实,然后缝牢布袋,成为一个有些软还会变形的六面体,那就是跟院里孩子们玩“拽包儿”游戏的工具——扯远了,还说杨树,四合院里、胡同里、街道旁、学校操场边的杨树,都是些枝杈大大咧咧、叶片吵吵闹闹的品种,可是那天那少年在动物园看见的,却是别处很少见到的钻天杨,那奋力钻天的树形,使他小小的灵魂,受到震撼,得到启示…… 他在被钻天杨吸引时,还并不知道那树的名称,是回到家里,问起父亲,父亲告诉他的。父亲还把动物园的沿革娓娓道来,他这才知道,那片地方,原来叫做“三贝子花园”,清代皇帝给皇族男子封爵,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四等,那地方曾归一位排行第三的贝子所有。跟正儿八经的贵族园林相比,这花园里建筑不多,人工雕琢的处所也少,野景为主,野趣迷人。晚清时此地先成为“农事实验场”,引进了一些外国植物,钻天杨原产地是美国,想必就是那时候引种的。后来,又在其东部成立了“万牲园”,从国外买进了一批动物,乘海轮先运到塘沽,再运进北京。新中国成立以后,动物园增添了许多珍奇动物,但大体还保持着“东动西植”的格局。 那次春游以后,语文老师让大家写篇游记,他没有写看动物的感想,写的是看钻天杨后受到的启发鼓舞。发作文那天,他惴惴不安,老师会把他的作文当成“跑题”的反面典型吗?出乎他的意料,语文老师在表扬了好几篇写看动物写得好的作文以后,最后也念了他的作文,而且说了这样的话:“有两种‘出格’,一种是破坏性的,于人于己都不好;另一种是‘建设性出格’,我们可以叫他做‘实验性出格’,这是应该被鼓励的……”他至今感念那位语文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他到动物园里最深刻的感受却是看到了特别的植物,他那“出格”的个性,能永葆是建设性或者实验性的吗? 在这座拥有世界一流的动物园的都会里,少年已经穿越沧桑岁月,成为一位老人。前些天他和老伴一起,重游那承载着他们太多生命记忆的地方,他们把逛动物园的乐趣,更多地放在了观植物上。好多的柿子树,殷红的叶片落在绿草上,金黄的柿子缀满枝;金银木那凤尾般的枝冠上,结出红珊瑚般的小果实;那株枝条披拂的高柳,一定望见过慈禧太后前往畅观楼的轿子仪仗;那巨塔般的墨蓝色雪松,在沉思着什么?……啊,钻天杨,它们还在!只是更粗壮、钻得更高了。他就跟老伴说,见到这钻天杨,就又一次意识到:学无止境,思无终点。他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乾隆中期,这地方被叫做环溪别墅,那位“三贝子”死后,这片花园一度为富察明义拥有,这位字我斋的明义,看到过一部来源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写下二十首题咏,收入到自己编就的《绿烟琐窗集》里,非常值得研究。 退休了,无工作任务了,但不忘当年语文老师的鼓励,在阅读古典名著的过程里,产生一些新憬悟,公之于众,分享心得,共同讨论。当年那个顽皮的少年,如今在钻天杨面前,庆幸自己仍有一颗不老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