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内大街 拍摄时间:1959年 拍摄角度:城楼 从1959年的东直门内大街照片看,此时的东直门内大街正在进行扩建。道路上行驶着无轨电车,此时的东直门内大街房屋还都很低矮,道路远处隐约可以看到鼓楼和钟楼。
东直门大街▲ 拍摄时间:20世纪20年代 拍摄角度:东直门内 此照片为20世纪20年代拍摄的东直门城楼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此时的东直门内大街的道路已经很平整了。
▲东直门内东正教堂 拍摄时间:民国年间 拍摄角度:东直门内 这座建筑为安葬庚子事件中殉难的东正教教友而建立的“致命堂”。“致命堂”建于1903年,解放后拆除。此堂内曾经停过沙皇尼古拉二世亲属的遗体。文/刘阳 侯洁 图/斑马工作室
东直门外铁塔寺▲ 拍摄时间:20世纪20年代 拍摄角度:东直门外铁塔寺 铁塔寺在东直门外往东一里地,寺因铁塔得名。殿内供一胡头陀,相传为建文太子像。附近居民均称其为“肉胎佛”。该铁塔于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东直门外铁塔寺铁塔照片现存不多。
直角瓮城楠木楼阁鲜见 水关旧址自来水厂矗立 运输货物贫门渐成商门 昔日荒凉地 今日“麻小”誉京城
东直门是北京内城东墙北门,是明清京师九门之一。它建于元代初年,当时称为崇仁门。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重修后改称东直门,名称取自汉代杨雄《太玄经》:“直,东方也,春也。” 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的含意。明正统四年(1439年)加修瓮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在东直门外建成水关,负责管理进京货物。如今的自来水厂就设在当年水关附近。 东直门瓮城同西直门一样,四角皆为直角,这在北京所有城门的瓮城中是仅有的两例。 东直门是京城九门中最贫的门,走砖瓦、木材车,便逐渐有了“木材门”的头衔。运河来的货船也多在此装卸,商业活动便逐渐兴盛起来,附近又颇多仓库,因此东直门旧时还有“商门”之称。 1915年为了修建环城铁路,民国政府拆除了东直门瓮城。1951年,新中国对东直门城楼进行了排险和全面维修,并在城楼北侧的城墙上开豁口,以利交通。1958年2月,东直门箭楼仅存的城台被拆。1965年,“唯一的楠木建筑物”东直门城楼消失。 早年间东直门地区除三道中街和东外大街两侧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外,其余大部分是农田、乱坟岗子、粪场、窖坑等。 当年的东直门地区可以算得上是北京内城最萧条荒凉的地方了。据《北京市商会会员登记录》的不完全统计,1919年,东直门一带只有各种店铺20家,1948年仅剩几家。 如今东直门已经是欣欣向荣的另外一番景象,东直门内的簋街是当今北京的小吃一条街。上世纪90年代,簋街突然涌现出大量经营麻辣火锅的餐馆,簋街也渐渐享誉京城。进入21世纪,去簋街吃“麻小”成了北京年轻人的一种新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