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前,鞋还保持着传统的样式,方圆头平跟
跟高跟低、头尖头圆,无非是鞋型变着花样折腾脚,而老话说的接地气,也时而困难时而容易了
扁平年代:招摇孩子爱踩白边儿懒 抖俏穿回力却增危险性 垫高时代:高跟显曲线走路成难题 脚蹬松糕鞋不顾男士忧 鞋型流变 谁让脚掌不接地气?
如今描述某人很时髦叫“范”,前几年用“酷”,再往前叫“潮”、“份”或“狂”,意思虽一样,但标准却大不同。前些年,时兴穿鞋要露袜,有人干脆把裤腿撩起来点,搁现在,没“范”的人都得拿眼角瞧你。如今,人们的裤子都盖住鞋面,从前面只能看到鞋尖,从后面只能看到鞋跟,也无外乎,鞋子总是在鞋跟和鞋尖上肥肥瘦瘦了。 鞋跟&鞋尖·扁平篇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鞋,一般保持扁平的身材,鞋底是橡胶底或其他质地的,依然无跟、鞋头依然呈方圆形。因为脚比较踏实地紧挨着地面,总体感觉还比较质朴。又因为流水线制造与自家制造的区别,它们都带着工业的气息,自然洋了几分。但站一排穿着同样鞋子的人,单从脚上看是分不出男女的。 招摇孩子爱穿“白边儿懒” 姓名:懒汉鞋 性别:男 出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体貌特征:松紧口、灯芯绒或布面,塑料、轮胎或布底 “懒汉鞋”是种布鞋,又称“片儿鞋”。轮胎底的懒汉鞋,无论什么边什么面,都显得土气,尽管结实,孩子也不爱穿。布底是自家缝制的,更为土气。最“拔份”的,是黑布面、白边、白塑料底的懒汉鞋,俗称“白边儿懒”。 当年上了中学的孩子,有点招摇心的,便将这种鞋视为追求对象,一旦穿上了它,其他款式的懒汉鞋就不在眼里了。中学里,规矩学生穿这种鞋的不多,他们大部分穿红底黑边条绒面或白底黑边条绒面这两款。王朔说:“那些大点的,已知风情的,不那么正经的孩子更爱穿‘白边儿懒’。那就像今天小妞酷爱的黑丝袜,走在街上有一种求爱的暗示。”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红底条绒面黑边懒汉鞋还是最入时的打扮之一,但要与吊脚瘦腿裤和白袜子搭配。 军需品耐穿获得普及 姓名:解放鞋 性别:中性 出生:上世纪70年代 体貌特征:平底圆头、草绿色 20世纪50年代初,部队人员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这种鞋本来是军需品,但军队大院的孩子近水楼台,于是脚上人人一双。 上世纪70年代,这种鞋虽不在商店出售,但部队年年发,以致大院以外穿解放鞋的人也多了起来。 平时,除部队子弟外,脚上一年到头蹬着解放鞋的孩子,也不少见。因为这鞋耐穿,就逐渐成城乡人民的共爱。 穿回力虽“抖俏” 危险系数也增高 姓名:回力鞋 性别:中性 出生:上世纪70年代 体貌特征:高腰、平底但很厚,有两三公分,带三个气眼 球鞋中真正的“大哥大”,是“回力”。回力鞋大概十多块钱一双,一旦蹬在脚上,穿什么衣服都无所谓,单凭这双鞋,就能“拔份”。不少中学生刻苦练篮球,因为只要能打进校队,就可以央求家长给买“回力”了。 王朔书中有记录:“‘文革’时社会秩序大乱,这款鞋和军帽一样是小流氓抢劫的主要目标。经常看到某帅哥穿着‘回力’神气地出去了,回来光着脚,鞋让人扒了。”穿“回力”固然可以抖“俏”,但危险系数也跟着陡增。“回力”走俏,势必连带出仿制的冒牌货。但孩子们随便一瞧,便一眼能识破。 粉笔涂白球鞋 不系带是流氓 姓名:白球鞋 性别:中性 出生:上世纪70年代 体貌特征:平底圆头、白色 当时,这是学生的最爱。一有什么重大节日以及校际活动,学校都会要求穿白球鞋。大概相当于现在许多活动请柬中标明的“敬请正装出席”一样。 而怎样花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工夫把脏了的球鞋弄白,成了大家体面出席活动前考虑最多的事,用粉笔把球鞋涂白是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 到了后来,出现了一种叫“白鞋粉”的东西,只要把脏了的球鞋用水泡透,将“白鞋粉”敷在鞋面上,等鞋自然干了就会变得离奇雪白,绝对省工夫。经过晾晒偶尔还会出现发黄的地方,粉笔依旧是修补的利器。 后来,胡同小痞子穿白球鞋经常不系鞋带,如此装束就演化成了小流氓的代名词,由此还生出一句歇后语:白球鞋不系带——流氓。 “文革”后,一些专门的球鞋开始出现,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脚上的白球鞋还是多功能的,不仅穿着打乒乓球、跑步,还穿着它上课、遛车、买东西。 塑料凉鞋价廉物美 断带底裂家中修补 姓名:塑料凉鞋 性别:中性 出生: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体貌特征:色彩丰富、透明,残破可自家修补 塑料凉鞋有硬塑料和软塑料之分,硬的磨脚,软的怕晒,但因为便宜、款式多样,还是颇受欢迎。 与塑料凉鞋相伴的是一种细长、尖端扁平、尾端有木柄的铁棍,它可以用来补塑料凉鞋。只需要将断裂的地方用烧红的铁棍烫一下再粘和,就可以继续穿段时间。 其实,当时夏天甄别时髦与否,不在于穿什么款式的凉鞋,而在于是否穿凉鞋。在街上飞着耍“飘”的人,天越热越不穿凉鞋,而穿布鞋穿袜子,追求“反季节”打扮。 不少孩子被家长逼着穿凉鞋上学,出门转一圈,等家长上班走了,再摸回家换上布鞋袜子,放了学进门再换凉鞋。 姑娘们则凉鞋和丝袜一道穿,这是当时时尚和上档次的体现。现在还如此打扮,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趟了。 如今一到夏天,入时的女孩或厚袜子加运动鞋或光脚穿皮拖,即便穿高跟襻带凉鞋,也不能穿袜子。 西装配旅游鞋走路拉风 姓名:旅游鞋 性别:中性 出生: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体貌特征:鞋面多为白色牛皮材料、橡胶软底、圆头 旅游鞋最早仿自美国耐克公司的运动鞋。上世纪90年代初,各式各样的旅游鞋充斥市场,而且那时候的观点是:鞋底塑胶的颜色越多,这双旅游鞋的质量就越好。 当时,一双旅游鞋穿在脚上,走起路来就很拉风,后来演变成很多大款以及伪大款,穿西装也硬要脚踏白色旅游鞋。即使是大夏天,年轻人也照样穿而不嫌热。进货的人要候在生产旅游鞋的企业等两天两夜,才能拉到货。货到店里,不用上货架,就直接卖掉。顾客里三层外三层,柜台也被挤坏过。本地买不到的,就托去大城市里出差的人买,有的人一买就是七八双。
鞋跟&鞋尖·纤细篇 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人们的鞋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股摇曳的风气把女人的鞋跟吹得越来越细、越来越高,鞋的外形由扁平向立体演变,无论你如何想象鞋跟的细度都不过分。高跟鞋让女人的脚底不再踏实地紧贴地面,也许这便有了“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效果,当然,女人海拔的水平增长,也助长了一段时期内,增高鞋垫的热销,毕竟想当硬汉得先盖人一头吧。 有了曲线美走路成难题 姓名:高跟鞋 性别:女 出生:上世纪80年代 体貌特征:尖鞋头,细长鞋跟 关于高跟鞋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古代一个漂亮姑娘特别招人喜欢,别人见到她时总爱吻她的前额。为了避免此事,她制作了一双鞋跟很高的鞋子,这样别人再也吻不到她的面额了。而更实际的推广是缘于16世纪意大利的某贵族小姐,因为个子矮,出嫁时她带去了特制的高跟鞋,舞会上穿着高跟鞋的贵族小姐成了最性感的女人。于是,高跟鞋就成了鞋匠和女人们共同追求的东西,而高跟鞋的鞋跟也越来越高,以至于女人们不得不拄着拐杖保持平衡,在上下楼梯时脱了鞋或者直接由男士抬上抬下。高跟鞋引进日本时,日本全国各地还开设了专门的训练班,授课内容就是教女人怎样穿高跟鞋走路。 上世纪80年代,高跟鞋引进中国。中国的大多数女人才真正开始昂首挺胸。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说,女人穿了高跟鞋深一脚浅一脚的像瞎子摸鱼。不久,男人们也开始穿起了半高跟鞋。而无论男女都习惯于在自己的鞋跟处钉上铁掌,起初是为了保护鞋跟,但那种铁掌敲击地面的声音,也成为同时代文学作品里常能“听”到的描述。 因为穿高跟鞋走路,自然收腹挺胸,于是胸部的轮廓突出地显示出来,再加之每走一步,脚和脚踝都必须随时调整动作,免不了摇摆不定,这种从脚部沿着大腿传至臀部和髋部的摇摆,使女人摇曳多姿,自然使男性大饱眼福。高跟鞋的风行就有了很大的动力。 鞋跟&鞋尖·敦实篇 继前期的尖头细高跟鞋风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似乎忽然意识到了,跟太高了,头太尖了,于是方头平跟的“榔头鞋”、方跟鞋、坡跟鞋、松糕鞋开始风行。榔头鞋多为翻毛的黄色大头鞋,有几分跟,看起来很厚重,一段时间内受到男士们的喜欢。而坡跟鞋、松糕鞋等,并不是恢复无跟时代,而是将鞋跟面积慢慢地扩大到整个鞋底,让脚水平地高高在上,而这种鞋跟的厚实度大大拉开了脚底与地面的距离。鞋头也从尖细变成宽阔的方头,十个脚趾不用再挤在一起抢空间了。 不用踮着脚尖走路 姓名:松糕鞋 性别:女 出生:上世纪90年代 体貌特征:方圆头,超厚鞋底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种很厚且看上去很松软的鞋底在鞋中出现,大家戏称为“松糕鞋”。厚底鞋源自戏剧舞台,它和面具一样,是为了强调戏剧效果,显示戏剧和生活的疏离。而这种厚底鞋出现在生活中后,鞋底部从2厘米逐步增加到6厘米,甚至更高。一时间,姑娘们时兴头上用发胶或摩丝做成七叉八叉的乱发型,上身紧束,下身穿长得盖住脚面的裤子,脚蹬松糕鞋。像踩高跷似的鞋子,遭到了中老年人的侧目,姑娘们突然长高了,又让男士的优越感大打折扣,甚至感慨:满街都是唐老鸭,再也找不到依人的小鸟了。可那时女人好像心里很清楚,如果迁就男人们调制出来的女人味儿,那会以自己脚部的疼痛为代价。而且,穿“松糕鞋”再也不用踮着脚尖走路。 鞋跟&鞋尖·回笼篇 肥肥瘦瘦都是时尚惹的“祸” 2002年,憨憨的松糕鞋失宠,鞋头极尖、并向上翘起的样式再次兴起,就像查理·卓别林影片中主角的鞋子,而且上面镶缀着亮晶晶的饰物。 尖头鞋并不是女性的专利。这种尖头鞋又叫尖嘴鞋,是14世纪欧洲男士穿的一种前面翘起的鞋子,鞋尖越长越显示穿鞋者的富贵身份。有的人穿上15英寸长的尖嘴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就像在舞台上踱方步一样。甚至一些上流社会的人士还在脚尖加上一个小银铃,招摇过市,尽显风流。因此,为了避免王公贵族的相互攀比、标榜,英格兰爱德华三世不得不颁布关于限制尖嘴鞋长度的新条令:贵族穿的鞋子长度限制在24英寸,绅士限制在20英寸,王子想穿多长就穿多长,而平民则只能是6英寸。然而,那种无节制的尖头鞋终因种种弊病而慢慢被人们淘汰了。 但回笼后的尖头鞋,鞋底或平或带跟,鞋型因为酷似船形而被称为船鞋。2003年后,市面上又在大卖各式仿效芭蕾舞鞋风格的圆头鞋。五六十年代,女性日常穿的圆口黑布鞋,数年后,换个名号,摇身一变就又成了堂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