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故宫旧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正



  故宫东北边百十米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只要一出家门,往西走百十步就看见故宫的角楼和护城河的灰色矮墙式护栏了,奶奶也就会对我讲起鲁班爷如何教盖紫禁城的工匠们把角楼的顶子整个地从地面移到位的故事。耳濡目染,对故宫就特别的熟悉了。
  提起对故宫的熟悉,还因为我有一位邻居,他是故宫里的摄影师,那时候我年纪小,现在连人家的姓名都忘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故宫摄影师,身份很高,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故宫里面转悠,长方形的相机吊在胸前,脖子上套着挂相机的皮带,有游客要求照相,当场交钱,由游客自己选好位置,他就开始单眼取景了。有一回,我自己逛故宫,看见他正在太和殿殿门前晃悠,有位游客正好找他要求照相,他收了钱,开了小票,退到太和殿的汉白玉围廊边上,半蹲着,为游客照了张带太和殿全景的照片。这种享受,今天的游客无法得到了。
  故宫的四周是闻名世界的护城河,它的外边是三尺高的灰色护墙。为什么才这么高,我以为,其功能主要是怕人不留神掉到河里,并不是为了防贼。那时候,护城河吸引我的是三九隆冬,穿着棉大衣还打哆嗦,可还是戳在河东北角,傻呆呆地看:几十名穿戴的跟熊似的工人,站在河面上,各个手拿七尺来长带回钩的单股叉,从远处开始站成一排,用叉子破冰,把冰裁成一米见方的形状,再用回钩钩上冰面,到了这一步,活儿就轻松了,几乎几脚就可以把硕大的冰块滑到河岸的豁口处,运到地面的卡车了。因为当时人工制冷不普及,每年的冬天都把河冰放进冷库里储存,来年的夏天用来冰镇各种水果和肉制品。不过这种河冰不能吃,里面还冻着水草甚至小鱼虾呢。当年的北京城里,我记得故宫的护城河是主要的取冰地点。第一拨冰取完,一星期就又冻好了,再打。反正可以打上三四茬儿。要是赶上下大雪,鹅毛似的,西北风也来凑热闹,在那种天气里面打冰,真是一幅水墨画!有一回,我就是在这种天气里看打冰,回家后发高烧一礼拜,可是人家工人却没事儿。
  护城河与故宫的城墙中间的小路上,春天、夏天、秋天是仙境般的去处,可惜,一般的游客几乎连知道都没机会知道它的美妙!因为从北门进去出来就是天安门广场,从南门进去,出来直接爬景山了,别说他们,恐怕连导游都不知道这个去处:靠城墙和靠护城河都是绿树和各色花卉,还有茂密的青草,蜻蜓在飞翔,蚂蚱在蹦跳,蝉在鸣叫,喜鹊在悠闲地捉蚂蚱,护城河里的白鲢由于气温逐渐升高,水里氧气不够,不时地跃出水面,发出哗哗的声响。因为知晓的人少,这条“旅游线路”人气稀,我都是一个人扛着捉蜻蜓的网子漫步。走到靠东北角的“水亭”里面,尽情赏水,说是赏水,其实就是赏满河面的荷花与荷叶,微风拂面,宁静惬意,没有任何公园可以同这里的自然之美相比。但也有一样不好,就是会被数不清的蚊虫小咬袭击,赏完美景,身上咬了不少大红包,我又爱抓,抓破了,弄不好就皮肤发炎,很不开心。早年间,环护城河可以走个对头,后来房子越盖越多,路就不通了。
  从神武门进故宫,没有不逛御花园的。我小的时候,最惊奇的是在御花园的弯弯曲曲的流水里面发现悠哉悠哉地漫游的两尺来长的红色和粉色的大鲤鱼。那些红色和粉色的大鲤鱼,几乎都在腮部位用金环系着金牌,它们不怕游人观看,都缓缓地贴在水面游动,速度非常非常的慢。“为什么带金牌?”我问工作人员。“这是皇上和太后做善事,放生的鲤鱼。”他们告诉我。成年后,我看史料,证明人家说得不差。原来,不但在紫禁城里面放生,还在西苑(也就是中南海)里面放生。史料里如此记载,“今年春间,总统府尽卖南海子(即西苑,也就是中南海的南海)鱼,英使购得二尾,见上有明代嘉靖和清代高宗纯(即乾隆)皇帝放生金牌,未忍烹食,送还外部,请仍蓄养禁池。”史料记载的时间标明在冯国璋任总统期间,公历应为1918年。嘉靖皇帝在位的时间是公元1522年到1566年,就是在1566年放生的,到1918年也有352岁了,简直是奇迹啊。看来,这些大鲤鱼确实非常长寿的。
  逛花园的时候,还有一个特别的观赏奇景,就是花园里的小路,那是用各色石子组成的一个个画面。当时游客也少,在邻居照相师的指点下,我常常蹲在那里,细细地一幅一幅的瞧,“喜上眉梢”就是用石子组成梅花枝头站着只喜鹊;“二老下棋”就是两位仙翁在下棋;“关云长过五关”则是威风凛凛的关公单刀闯关;我记得似乎还有小火车的图案,那么画面组成之日似乎并不长久,可也无从考证。由于看得仔细,我发现有一幅画面居然是个男人被个女人骑在背上,他的头上还顶着个似乎是坛子的物件,男人是跪着的姿势,膝盖部位好像是个搓板。这位进了紫禁城花园的男人和女人是谁?出自什么典故?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北京城里人相对少,故宫的票价高,所以里面的游客比起北海景山稀的多。那时候的太和殿,中间的门在开放时间里是敞开的,游客可以进到太和殿里面,走在金砖地面上,还可以继续往里面走,一直走到金銮宝座前面,在金銮宝座与游客之间,只有东西两头各一个三尺高的铁棍立着,它们之间拴着一根绳子,并不影响游客探着身子看宝座。整个的太和殿里面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她只站在大殿的角落里,游客们都自觉,并不给她带来麻烦。但是有一次,我还是惊动了她,我觉得宝座真好玩,一时兴起,撩起绳子,几步上了宝座的台阶,摸到了宝座的座面,感觉是木质非常的光滑,跟我自己皮肤相似,惟一同皮肤有别的是宝座很凉,而我的皮肤是温暖的。就在我准备双手撑着宝座面,想跃上宝座的瞬间,那位工作人员急急地跑了过来,“小朋友,快下来,那不是你能坐的位子。”在我一怔的时候,她已经跑到我面前,连拉带抱地把我又放回了绳子外边的金砖地面上。另外几位游客见此情景,禁不住哈哈大笑,弄得我特别不好意思,耷拉着脑袋溜出了太和殿,大概有一年的工夫,再去故宫,都绕开太和殿,我怕见到那位把我弄下宝座的阿姨。出了太和殿,沿两边的小路往北就是中和殿了,那里是皇帝举行殿试的地方,现在的陈设只是没有了当年参加殿试的进士们的桌椅。能够参加皇帝监考的考试,甭管如何,够幸运的。即使中不了前三名,也可以把名字刻在国子监的石碑上了。
  由于经常去故宫,我发现故宫的里面其实还有一座自成一体的宫殿群,那就是现在的珍宝馆一带,南边到九龙壁。它自己又建了又高又漂亮的宫墙,简直就是故宫里的故宫,它的建制与三大殿规模一样,而且更精致。靠近东华门有东六所,那是自成院落的一处建筑,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建在东边,取其“紫气东来”之意,与年轻人生机勃勃之期相符合。故宫的建筑是按照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建造的,故宫的古建专家曾经给我讲过故宫的整体布局之严密。现在看来祖先自有他们的科学道理,不可轻易否定。
  西路的储秀宫的大戏台,梅兰芳都在此演过戏呢。你游览至此,尽可以站在储秀宫窗户外面的廊子里,从容观赏着戏台,随意遐想着当年慈禧太后的日常生活了。帝王们的生活虽然富贵,可由于没有现代科技,有些时候连现在北京城老百姓的福都享不上。前几天看清宫档案,写着宣统皇帝在宣统十二年(公元1920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事情:“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中煤毒。二人扶之以行,至前室已晕去。在同寝室的两太监,亦晕去。”皇帝居然中了煤气,不看史料真不会相信。我现在的好友、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专家李米佳告诉我,中国人在清代人均寿命才三十八岁。现在呢,人均都七十多岁了。
  徜徉在故宫巍峨的建筑群里,不禁吟出词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0 , Processed in 1.08930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