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那些北海的旧时光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正

  

      

      从东黄城根出发,去北海,原来的路非常窄。在景山和故宫神武门中间几乎没有路的,拆除了北上门之后,也就是能并排走两辆大型公共汽车,后来又一再拓宽,成了现在的规模。
  北海有四个门,俩南门,北门、东门各一。
  大凡游客,皆选东边的南门进入,因为先逛了团城,下来就直接进北海了。从此处进北海属于“正统”,上桥,然后直接爬山,在白塔下面瞭望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可以使人产生片刻的错觉:似乎到了郊野,忘记自己仍在闹市的核心里面。
  鱼·人
  我当年进北海,讲究从西南门进去,进去之后,右手就是“海”,那时候,“海”边是缓缓的斜坡,经常有人穿着大裤衩子,走进水里,然后双手插入水里,慢慢地向深水处摸,摸着摸着,双手闪电般举向空中,不过已经不是空空的手了,手里举着足有一尺来长的大蚌!大蚌是长形的,呈灰黑色,还带着河泥,我见过有个人他的脚下居然有十几个大蚌,装了多半个麻袋,也不知他是那儿来的高手。河边有时候也有不讲道德的游人,在五龙亭租船处租船,划够了,玩过瘾了,算计着划船的费用已经早早超过押金了,于是就在这里把船弃了,人猫着腰跳上岸,偷偷离去,任船在水里漂着。那时候,公园为了找回这种船,常常有租船处的工作人员划着可以拖船的工作用船,拿着丈来长的木把铁钩子,看见了就钩住,拴在自己的船后面,然后划回租船处。有一回,我看见一艘船后面拴着三条小船,成了一字长蛇阵,波浪滚滚,倒是蛮威风的。可见当年占小便宜的游客不在少数。再往公园里面走,那就是钓鱼区了,杨柳依依,微风徐徐,钓鱼的人有拿普通钓竿的,还有拿海竿的,那种海竿当时价钱不菲,一甩出去,带着清脆的飞轮转动声,那条鱼线笔直地向河面的远处飞去,然后扎入水里。进钓鱼区里面,先要交费,然后才可以坐下过瘾。真有钓上十来斤沉的白鲢的高人,把其他的钓鱼人羡慕得直咂吧嘴。这位钓鱼人的形象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大鱼拼了命了,拽着鱼线往湖心里游,他的鱼线都放完了,别人都喊:“铰了线吧,鱼太大啦。”可是他根本听不进去,线在瞬间成了直线,海竿也成了与湖面水平的角度。再接着,他自己也被拉进了水里,由于当时岸边是土地而且是缓缓的斜坡,他并不为难,这个人攥着海竿,由浅入深,走进了湖里。大鱼挣扎着,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从水里跃起,一会儿又扎进水中。钓鱼的人是红了眼,跟这条鱼较上劲儿了。足足闹了半个小时,鱼的劲儿用光了,钓鱼人慢慢地收线,都这样了,鱼还打挺呢。鱼到手的时候,我看见鱼钩已经快把鱼嘴钩豁了,再坚持一两分钟,嘴就豁了,鱼就可以重回湖里了,可惜它没坚持住,这条可怜的大鱼。我本来也想买钓鱼竿,在这里钓钓鱼,看过这次人鱼大战,我就放弃了钓鱼的打算。
  茶·人
  继续往北走,转过去就是五龙亭、小西天了,那里也是北海极繁华去处!五龙亭有卖冰棍和汽水的流动售货车,服务员帽子衣服雪白得一尘不染,这也是当年北海一绝。大凡游客都在此登船奔了琼岛,我是接着往东溜达,看铁的九龙壁,绕到北门,北门有座桥,桥底下有一景:里面养着那么那么多的鱼,多得几乎鱼头碰鱼头,都挤在水面上,我每回到此,
  都要看个够!
  然后贴着岸往南行,参观红领巾水电站,之后才到游乐场去撒欢儿。游乐场在东门的边上,高高的拱桥下面是密密麻麻的荷叶,几乎铺满了河面,荷叶中间绽放着粉红色的荷花,还有亭亭玉立的莲蓬,游船就在荷叶旁边划过,可是没有人伸手折荷花和莲蓬。从这里,可以过桥,直接上琼岛,我却继续往南,绕到东南门,再沿着团城灰色的高墙往北,靠桥西边有个涂着深红色门窗的茶社,这里面是别有洞天。我有近三十年没去逛北海公园了,那个茶社还在不在也没有加以考察。茶社当年就在租船处边上,它坐落的位置有点既不南又不北,似乎是斜着的,里面是三排桌子。夏天,先去的人都选坐在靠西临窗的地方,窗外水波漾漾,荷花送香,拿盖碗品着龙井,享受!冬天,里面没有取暖炉子,只有坐水的大炉子在柜台后面,所以,门框上挂了极厚的棉帘子,里面光线就暗了,客人们怕冷,窗户也紧闭,再加上有人抽烟,空气不太新鲜。就这样,里面依旧满座。喝着茶,聊着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稀奇古怪的逸闻,颇有点老舍先生笔下《茶馆》的意境。人们一想到北海,联想起划船爬山,除我之外,恐怕很少有人想到去北海公园,还能坐在茶馆里面侃大山。茶客里面有位奇人,说他奇,因为到头来我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是几乎一两年之内,我只要去茶馆,就看见他一声不响地坐在靠西的窗户边那张桌子前面,手握铅笔,半端着个画夹子,在白
  纸上聚精会神地画当时大姑娘喜欢留的大辫子,他画大辫子的手艺真纯熟,跟郑板桥画竹子那么利索。我那时岁数小,大咧咧站在他身边,他连眼皮都不抬,径自埋头“创作”。画满了一张纸,再把下面的白纸抽出,压在画满了的白纸上面,又开始画,依旧是一条又一条的大辫子。那天是鹅毛大雪,我又撞进茶馆,他依旧坐在老地方,埋头画着,茶馆里面有知道底细的,悄悄地来几句,“多可怜哪。”“那梳大辫子的姑娘够厉害的,说什么不要他啦。”这是北海公园留给我最凄凉的画面:鹅毛大雪的茶馆里面,一个人在埋头画他心上人的大辫子。人间的有些事,就是这么现实而又无情,没有办法。
  水·人
  出了茶社,过桥,可以上山了。爬北海琼岛的山,我以为主要是欣赏山路两侧廊子里面的雕塑。琼岛顶端的白塔,我以为和颐和园顶端的佛香阁不同,后者易于近观,而白塔则适于远眺。真正到了白塔下面,反而不如在故宫的护城河边上遥遥观赏为佳。那时候,北海琼岛的山路的两侧有不少带檐子的长廊,廊子里面是泥塑,到了半山腰,又有一座殿,里面亦是泥塑,很好看。
  从山南下去,半山腰的古井不可不瞧。古井在一片假山的中间,它的位置太高了,怎么也有十层楼的高处吧,可是我看过无数次,井里面总是涌水。夏天的时候,人往井口一站,感觉到井里面泛出凉凉的水汽,舒服得很。老人们讲,这是北京城的海眼,我却觉得它水位如此之高,源于四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琼岛四面皆为水,水有压力,打了井,自然会与四面的水相通,水位会高起来,这里有科学原理的。联想起人们对团城上面的古树常青之探讨,其实道理一样的:团城几面也是水,琼岛的古井的水位如此的高,可见团城的地下水位并不低,所以古树不缺水的滋养。古井这里,还有仙人承露柱,汉白玉的柱子上面为一铜铸仙人,饰文官服,双手举着接露水的圆盘,为的是承接上天降下的甘露,“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故事非常的美好。可惜柱子太高,我一直没有看清楚。北海的长廊可以同颐和园的长廊媲美,可惜不知为什么,它的名声一直盖不过颐和园的长廊,这也是北海的委屈之处吧。
  至于大名鼎鼎的仿膳,我记得原来有一阵似乎就在东南门外边的一趟平房里面,窗户全是白纱的遮挡,显得格外的雅致。路过的时候从电车上看去,气派很不一般。门外经常停着高级轿车,想必都是就餐人的。一天,和老母亲闲聊,她老人家说曾带我去仿膳吃过饭,可我却没有一丝记忆了。
  那时候的北海大桥是弯弯曲曲的,只有现在的一半宽窄,两边的汉白玉桥栏杆上,隔不远就是一个狮子绝雕,我逛北海,选择从西南门进,有一多半是为了摸摸石狮子。那狮子雕得跟活小孩儿似的有神气儿!我以为,古代的中国画师比不过中国的雕刻师,他们各自留下的作品可以说明:中国的雕刻作品比中国的画作更有神韵。也有人认为,中国的雕刻师都是画师,在此基础上又进入了雕刻的领域,我不反对。北海大桥的石狮子绝不比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差,因为这座桥地处皇城内,是皇帝去西苑的必经之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北海以至三座门都有牌楼,好看可影响交通。所以慢慢地都消失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11:52 , Processed in 1.10083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