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灯局子”的第201个新年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硕 郝笑天



大灯笼的内部支架好像一个笑脸,欣喜地等待佳节的到来。

直径两米左右的大灯笼需要5个人才能撑开,制作完成后将重达70斤。

每张红布贴在灯笼骨架前都会被打湿,师傅说这样做可以使布和骨架粘和得更好。

灯笼上的金色花边是用模具在纸上画好后裁剪制成的。

  在北京南三环分钟寺桥南侧有个专做灯笼的工厂,这个厂原名文盛斋,从清代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就开始手工制作灯笼,到如今已有201年的历史。提起这个厂子,住在珠市口一带的老北京都知道。大约4年前,随着北京的改造,这个厂搬到了这里。

  在厂房里,几位师傅正在忙活着。竹子经过加工变成两米多长细细的竹条儿,在师傅们一阵忙活后,整齐地箍在上下两个木盘上。5个人一起用力,才能把灯笼压扁。经过简单固定,龙骨已经成了南瓜的样子,一位戴着套袖、塑料棕边眼镜的师傅逐根给龙骨整形。

  基本定型完毕,两位师傅搬起70斤重的龙骨,让龙骨躺在两把凳子组成的支架上,开始往龙骨上刷浆糊。“这都是我们用面边熬边打做出来的浆糊。”另一位师傅用喷壶把二尺七宽的大红布喷湿,将大红布粘到了龙骨上。

  角落的窗口,一缕阳光照到了桌上发黑的木质象棋子上,借着这一缕阳光,一位师傅在金色纸上仔细地画出了轮廓。将轮廓剪下,就成了灯笼两端的金色花纹。1915年,文盛斋的灯笼曾参加过巴拿马的万国博览会,获得两块金牌。又是一个百年过去,已经没有人知道金牌和奖状的去处。

  一天下来,竹片、木板、红布变成了4只4人合抱的大红灯笼。老师傅们似乎没有倦意,除了偶尔坐下聊会儿天,其他的时间还在用201年前的手艺,变着远离现代人的灯笼戏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13:26 , Processed in 1.11470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