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海采冰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谭乃秦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冬至过后,就到了北京最寒冷的季节了,也到了老北京一年一度的采冰旺季。大约50年前,北京的天气比现在冷得多,每到这个时候,北海公园的采冰就开始了。
  那时候每年菊花展览结束后,曾经游人如织的北海公园变得冷冷清清,工作人员忙着将一条条游船拖到东岸边的草地上,进行每年一次的维修、保养。几场冷风过后,海面冻起薄冰,到了12月初,冰已经有几寸厚了。夜间,在寒风中,膨胀的冰层发出“咯嘣嘣”的响声……滑冰场开放了,用苇席在琼华岛以北围成的冰场有一百多亩,在如同白昼的灯光里,在悠扬的“溜冰圆舞曲”的音乐声中,北海公园又迎来大批年轻人的欢笑。与此同时,在琼华岛东南的一小片湖面上,几个工人也在紧张地进行着采冰前的准备工作。
  工人先要在采冰区设置围拦,并在围拦上挂上警示牌。同时,要在湖冰与驳岸之间安装两条倾斜的轨道,电动卷扬机就固定在轨道的最上面。这是解放后才设置的“现代化”设备,据说在以前,冰块是靠人工拖到岸上去的。二九以后,一般最低气温降到零下十七八摄氏度,当湖面冰层的厚度超过一尺,采冰就开始了。
  采冰的把式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他们的穿着很显眼:头戴护耳毡帽,脚穿一双很大的生牛皮缝制的毡“靰鞡”鞋,短款的老羊皮袄,腰间系一条麻绳;其余工作人员则大部分穿劳动布面羊皮大衣和军用皮帽、军用大头鞋。冰把式的工具像一把古代小说中的“钩镰枪”他们称为“冰镩子”——长长的木杆,四棱的钢制尖头后面有一个倒钩,总长约有一丈多。采冰时,他们先用这个工具在冰面上“划块”,然后将划的线凿深,用力一撬,一块长约一米、宽半米的冰就浮到了水里。然后另有人用自己的“钩镰枪”将冰块顺水面钩到一个出冰的斜面处,两个人一起把冰块钩出水面,并顺势溜到卷扬机的木斗中。等候在卷扬机前的短工用绳子套住冰块,在寒风中一路小跑就拖出了北海东门,灯光下清楚地看到他们口中呼出的哈气……
  北海东门又称“陟山门”,门外的陟山门街有一个“雪池胡同”,里面有6座古老的冰窖。据考证,这些冰窖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于“太液池”的水质洁净,产的冰晶莹剔透,在明清两代,这组皇城内的冰窖是皇家专用的“官窖”。辛亥革命后才转为民营,解放后又成为国营。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两座冰窖的遗迹和祭“窖神”的神殿。您也许会奇怪,“窖神”居然是杭州灵隐寺的济公活佛!
  冰窖的院子门口有一个工作人员向每一个拖冰来的短工发小竹牌,收工后他们可以凭竹牌到财务那领取工钱。至于工钱嘛,一块一百多斤的冰块,三四百米的路程,大概也就是两三分钱。所以有的人一次不是拖一块冰,而是两块甚至三块,我曾经感到奇怪,那么两大块滑溜溜的冰块,他们是怎么套上去拖走的?
  雪池胡同两边到处堆着草箔、草袋,入窖的冰块要用稻草隔开,以防止冻结在一起,同时也起到隔热的作用。当冰块码放满了以后,上面用草帘层层遮盖起来,就可以封门了。冰窖是一个半地下的建筑,厚厚的木门,狭窄的通道,长满草的瓦顶上还保留了几块黄色的琉璃瓦,向人们展示了它昔日的尊贵。
  为了不影响游人,北海公园的采冰一般都要在夜间进行,同时夜间的气温也比较低,冰冻得结实,窖冰可以储存时间更长一些。但是采冰工人和窖冰工人在大家都围着火炉享受温暖时,顶着冬夜的寒风,其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过了五月端午,各个冰窖开始开窖售冰,一辆辆平板三轮车上码放着沾满草屑的天然冰从雪池胡同驶向各个副食店、医院、冷库,后面留下一条湿漉漉的陟山门街。
  老北京有许多水面可以采冰,什刹海、后海、积水潭、太平湖、筒子河,还有圆明园的福海,南苑的四海子,不胜枚举,在马路上拖着冰块飞跑成为那时北京冬日的一道风景线。北京至今还留下一些与窖冰有关的地名,如德胜门外的冰窖口、什刹海边有冰窖胡同。北海公园的冬季采冰工作一直延续到1970年,“文革”以后,由于北海公园被封闭了九年,是否还有人采冰就不得而知了。后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冬季冰层变薄,冰期变短,水质污染,到了上世纪,北京的冰窖就所剩无几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21:34 , Processed in 1.09069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