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便门 墙下赑屃驮京城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阳 侯洁

东南角楼全国称最大  修缮现炮弹檩上现枪弹
东便门  墙下赑屃驮京城

        明清时期的老北京城门素有“里九外七”之说,其中外七门为东便门、广渠门、西便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东便门位于外城北垣东段偏西,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平面的肩部,即今东便门桥北。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因城外关厢居民日渐增多,而蒙古骑兵数次南侵,为护卫京城安全,朝廷决定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后因财力所限,只修了环护南郊的一段,设永定门等五门。后又在外城东北、西北两隅与京城连接处的东西走向城墙处各辟一座朝北的门,分别称东便门、西便门。
      东便门规制较简陋,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楼连城台通高12.2米。
      东便门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27.5米,南北长15.5米,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楼连城台通高10.5米。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筑了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
     明清时期,北京外城墙的四角顶部均建有角楼,而离东便门最近的东南角楼是全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也是当年北京城4座角楼中仅存的一座。东南角楼建于明正德四年(1439年), 平面呈“L”形,筑于高12米的拐角城台上,楼高17米,东、西、南三面共设箭窗144孔,以起防御作用。角楼内立金柱20根,整座角楼建筑面积为793平方米,加上相连的南城墙,总占地面积约3654平方米。
      民国后,东南角楼不再设防。在1981年对角楼进行大规模修缮时,文物工作者发现带有“嘉靖”、“隆庆”等年号的砖和带有“乾隆”年号的琉璃瓦件,还从东侧墙体内发现了两颗炮弹残体,并在二层挑檐檩上发现大量枪弹,它们记载了“庚子之变”外国列强入侵中国的历史。
      东便门箭楼于上世纪30年代因失修拆除,仅存城台。1952年又因修路拆除瓮城及箭楼城台。城楼于1958年修建北京火车站时拆除。传说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bì xì),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东南角楼及大通桥
拍摄时间:1956年   拍摄地点:城外
      大通桥位于东便门外,是通惠河上的重要码头,南方的粮食及货物都是从水路运至此处,才转陆运至城内。大通桥于上世纪60年代拆除,今仅存地名。

东便门城楼内侧
拍摄时间:民国时期   拍摄地点:城楼下
      东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与西便门城楼为姐妹楼。东便门城楼于1958年修建北京火车站时拆除。

东南角楼
拍摄时间:民国时期   拍摄地点:城外
       修缮好的东南角楼位于东便门北,1900年“庚子之变”中被八国联军破坏得很严重,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修缮一新。东南角楼下有环城铁路。照片中两排柳树间就是宽阔的内城护城河。

蟠桃宫山门
拍摄时间:民国时期   拍摄地点:蟠桃宫外
       蟠桃宫位于东便门内,护城河南河沿。蟠桃宫坐南朝北,正名叫“护国太平蟠桃宫”,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是北京的著名道观之一。从照片上看,蟠桃宫山门前有石狮和旗杆各一对。山门券洞上的石匾额书“护国太平蟠桃宫”,左、右墙壁上嵌有“蟠桃盛会”4个绿边琉璃大字。正门两侧还各有旁门一座。
      自明清至民国年间,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蟠桃宫都要开庙3天,名为“蟠桃盛会”。蟠桃宫1987年拆除,保存的文物有“蟠桃盛会”琉璃砖和乾隆年间《太平宫碑记》石碑一座。
文/刘阳 侯洁  图/斑马工作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8 16:40 , Processed in 1.11314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