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筑门谷穗成景仓廪多 一庙无神关帝牌位招战火 CBD前身 万千农商迎“朝阳”
朝阳门位于内城东垣南侧,今朝阳门立交桥处,原为元大都东垣的南门齐化门。 旧时,南方出产的粮食进京走京杭大运河至通州,再由朝阳门运进城内的京都九仓,因此朝阳门也就成了北京的粮门。朝阳门瓮城的门洞内刻有一束谷穗,“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也是九门观景中的一景。 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中,所以朝阳门内有大量当年的粮仓演化的地名,比如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且沿用至今。 元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下令“筑新城,城方六十里……分十一门……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顺天府志》),“至正十九年(1359年)冬十月庚申朔,诏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吊桥”(《顺天府志》)。从此,齐化门和其他十门一起,开始由单体建筑向建筑群发展。 明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修补沿用齐化门,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改名“朝阳门”。朝阳门在清代也曾多次修缮,但城门形制没有太大变化。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箭楼与宣武门类似,共有箭窗82孔。 朝阳门瓮城为正方形,内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北京内城的其他八座城门各有一座庙,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庙,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 在涉及朝阳门的所有记载中,几乎都记录了一个共同的词语——战争。朝阳门在炮火中毁了建、建了毁。1948年12月31日,解放军在朝阳门举行了入城式。1950年,为方便交通,在朝阳门城门北侧城垣开豁口。1956年10月9日,朝阳门城楼被拆除,1958年箭楼也拆除完毕。原建筑构件在“文革”中散失。1978年,朝阳门原址上建起了立交桥。 由元至清,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朝阳门一带都是经济繁盛之地。北京城中,除“前三门”外,就以朝阳门关厢最为热闹。 朝阳门关厢的热闹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因为朝阳门是离大运河北端重要码头——通州码头最近的一个城门。通州码头在朝阳门正东40里,那时离京南去或是由南入京的官员客商,都要在朝阳门经停。因此,朝阳门下往来者川流不息,各行各业的商人看到这巨大的商机,都争相在朝阳门关厢开设店铺。 如今,朝阳门的小商品经济氛围已被中西合璧的现代文化氛围取代,成为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和CBD商圈的一部分。
朝阳门城楼与箭楼 拍摄时间:1915年后 拍摄地点:城楼旁 因为修建环城铁路,瓮城及闸楼被拆除,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照片中可以看到环城铁路,照片左下角为铁路用房,右下角是护城河。
东岳庙山门 拍摄时间:民国时期 拍摄地点:朝外大街 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神路街,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它始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元至治三年(1323年)完工,赐名东岳仁圣宫,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清道光年间扩建。此山门在上世纪80年代时因扩建朝外大街而拆除。
大慈延福宫山门 拍摄时间:1931年 拍摄地点:朝内大街 大慈延福宫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奉旨修建,次年落成。因庙中祀天、地、水三神,俗称三官庙。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又重修,并规定每年元旦开庙进香,举办庙会。庙会中多为估衣摊(卖旧衣服的地摊),故庙内胡同又名估衣街。
朝阳门内大街 拍摄时间:1958年 拍摄地点:城楼上 此时的朝阳门内大街刚刚进行了道路扩建,显得很宽阔。但道路上的汽车很少,只有一辆电车,路上的行人多以步行为主。照片远处隐约可以看到景山万春亭。 文/刘阳 图/斑马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