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店兴隆坝灌渠是一项杰出的古代水利工程,这个工程是谁?什麽时候修建的?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有人认定是明末一个叫侯印的人建造的,依据是三家店龙王庙顺治二年重修龙兴庵碑记。后来我们详细地研究了碑文,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碑文说,“都城西郊,地名三家土,依西山而傍卢沟(永定河),人口密集,有水可以浇田,当地人不习惯种水地,使适宜种水稻的良田在河畔砂石间荒芜,不知到有多少年了。明末(1641年),山西人侯印来都城,到这个地方一看非常高兴,跟同来的人说,这里和东南面开的稻田有什麽区别,而让它荒芜呢?我们耕种吧。于是从官府买了土地,经过二、三年的开垦,这一带成了肥沃的良田。于是,连年丰收,八口之家粮食都有富余,不欠国家的赋税。” ……碑文只记载了侯印购地开垦的经过,没有提修渠引水的事。我们设想,如果兴隆坝灌渠为侯印所建造,如此艰巨浩大而又匠心独到的工程,在碑文中不可能不提及。反之,碑文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是“有水可以浇田,当地人不习惯种水地”。“跟同来的人说,这里和东南面开的稻田有什麽区别,而让它荒芜呢?我们耕种吧。”表明侯印到这里时,有水可以浇地,只不过当地人不习惯使用而已。同时也说明,在三家店东南,即老店、五里坨、麻峪一带已经有了大片水田。事实是,侯印明末到达三家店时,兴隆沟坝这个灌溉系统就已经存在了。侯印不是兴隆沟坝的建造者,也没有将这个功劳记在自己头上。他充分地利用了这个古代水利工程。 这条古灌渠究竟建造于何时?三家店龙王庙现存三块清代碑,没有记述。附近的碑刻及有关的文献资料,也没有明代在这里修渠的记载。据明初《北平图经志书》遗文记载:“元至正二年重兴工役,自三家店分水入金口,下至李二寺,通长一百三十里,合入白潞河。”这段记述表明,元末开漕运曾经从三家店一带取水。三家店灌渠会不会和元末通漕的工程有关呢?我们在元史里终于找到答案。至元二年(1342年)元顺帝时期的确打算从麻峪一带重开金口,因为技术原因,将取水口从麻峪上提了10里,按里程计算,运河的取水口应在三家店黄崖子一带。 经实地考察,三家店兴隆坝灌渠从军庄村取水流经三公里,到黄崖(读nie)字,经拦水埂初步调节水量,进入渠道,又经两公里石渠,进入三家店村南的控制闸。在这两公里石渠上,靠永定河一侧的渠墙上有三道闸,当地人称为三道坝,起控制水量和排沙作用。三家店兴隆坝灌渠渠首部分保留了一些元代通漕的遗迹。什麽时候由漕渠改为灌渠的呢?元史脱脱传记有:“至元十三年(1353年)三月,脱脱用左丞乌古孙良桢、右丞悟良哈台议,屯田京畿,以二人兼大司农卿,而脱脱领大司农事。西至西山,东至迁民镇,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顺州皆引水利,立法佃种,岁乃大稔。”这次大都周边的屯田,规模之大,效益之高,史所罕见。就是在这个时候,彻底将至元二年开凿的漕渠改造成为灌渠。三家店兴隆坝修建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了。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360多年。 因为灌渠修成时元朝已经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十几年后元朝就灭亡了,蒙古统治者都跑到塞外草原上去了。新建的大明朝当然不会有人为前朝的蒙古统治者树碑立传。这就是兴隆坝为什么没有留下相关碑刻的原因。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59 , Processed in 1.09766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