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情系小餐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相

  如今,北京街头最多的铺面大概要数饭馆了。从繁华闹市到偏僻小巷;从写字楼聚集地,到住宅小区;从市中心核心地段,到城乡结合部,无不遍布着各种名号、各种规模、各种档次、各种风味的饭馆。饭馆也像其他行业一样,爱扎堆。或成街、或成市、或成片、或成城,举目望去,这样的景观无处不在。即便不是如此,一般走不出百步,就会有一家饭馆赫然在侧。这固然是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是城市膨胀、人口急剧增加的需要;但同时也不无公款吃喝盛行、奢靡之风弥漫的因素。“顺应”这种“潮流”,中国的“饮食文化”已被“弘扬”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当年,北京有数的饭馆大多集中在王府井、前门、西单一带;次之是东四、西四、地安门、新街口;轮到三里河、百万庄、和平里这些机关聚集地已属零零落落之势。
  曾几何时,亲朋好友聚会,大多在家里炒几个菜,很少到外面去就餐。即便是婚庆、大寿、喜得贵子这样的“盛事”,也难得光顾饭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突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实施,随着社会财富的迅速积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进,京城“原住民”不得不大量外迁,精英队伍的不断壮大,北京的一切全都变了!
  惟有不变的是一家小餐馆。这种“不变”,包括它的地理位置、经营品种、就餐方式、基本食客构成;更显著的,是它的风格、氛围和人们的“情态”。
  它叫“杏园”,经营刀削面。它坐落在西四北大街北端马路东侧,南邻太平仓胡同,向北百余米是平安大道。周围全部是胡同四合院,没有一幢白领出入的写字楼,除了几家小商铺,没有其他商业设施,“经营位置”绝无优势。里面摆放着十数张方桌方凳,环境狭小逼仄,甚至连夫妻店都设法配备的只要容身就可“方便”的地方都没有。就是这样的小餐馆,每天都门庭若市,吃饭的高峰时间,常常要“等座”。
  四十多年前,我随父母迁到平安里附近,“杏园”就已在那里了。以后的很多年,我只偶尔走进过有数的几次,它无异于其他同类的饭馆,自然也不会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我搬走了,从此它也就消失在我的视野之外。
  直到六七年前,我与几个朋友路过那里,就近在“杏园”以填饱肚子。我好像第一次“发现”了它——门脸还是那个门脸,格局还是那个格局,服务员还是已到中年的女性“师傅”,就餐者还是几乎清一色操着京腔京韵,让我惊奇,让我亲切,有如发现了一个保持“原生态”的“孤岛”!
  从此,我频频出入“杏园”,或自己,或仨俩友人。我注意到,许多光顾那里的人,有如我等一样,不仅是为吃一碗刀削面,他们面前摆着一个“口杯”,一瓶“普啤”,几盘小菜,他们每呷一口,目光时时环顾四周,那是“寻找知音”。有时目光相遇,常常是会心地一笑。这种情景在其他地方是断难出现的——当你多看别人几眼,引来的必定是警惕、不屑、鄙视,谁还会为此丢那份眼!
  在那里,我曾遇到不少从昌平房山甚至燕郊赶来的曾经的“城里人”,“就想这一口,也是来看看”,怀旧的情感显而易见。
  三杯两盏下肚,我和我的老哥们儿们言必旧时的北京,这成了我们“永恒的话题”。也只有在这家小餐馆,为我们提供了释放情绪的“最佳氛围”。
  我知道,我们已经落伍,已经跟不上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脚步,只有到“杏园”这样的小餐馆去流连,去寻找人生况味和心灵慰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9 , Processed in 1.08902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