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难道只有京剧是“国粹”吗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耿法

  关于京剧进校园,近来引发出不少热议。在中小学开展国粹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按说本来是件好事,对下一代从小加强弘扬民族文化教育的确很有必要,但硬性规定只开设京剧课,只是“京剧进课堂”一种形式,这就有商榷必要了。
  
  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不会在不同省份推行不同的戏种教育,为什么在众多戏曲种类中只选择京剧呢,“因为京剧是我国公认的国粹和国剧”。且不说教育部提出的京剧教育课程中包括不少“革命样板戏”唱段,这些体现“三突出”原则的唱段究竟能不能算得上是“国粹”,各方意见分歧很大,还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就说一些京剧经典剧目的唱段,尽管艺术上千锤百炼,确实是民族文化精品,但毕竟也还是有一个地域性的问题。京剧终究不是普通话,不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像推广普通话那样来推广京剧教育吧。京剧固然是历史悠久的“国粹”,然而“国粹”却并非只是京剧的独门专利,譬如昆曲,难道不是历史更为悠久的“国粹”吗?只是由于昆曲难度更大,不适宜在中小学全面推广。而越剧、豫剧、粤剧、淮剧、黄梅戏等剧种,也同样是“国粹”,同样值得推崇,也易学易唱,容易推广。在一些地方喜爱这些剧种的人士可能比喜爱京剧的还要多得多,影响也要大得多。应该承认,凡是戏曲,原本都来自各地民间,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只是领域大小有些差别而已。把京剧称作“国剧”只是一种比喻,并非京剧就比其他同样有着广泛影响的剧种高人一头,唯有京剧才是代表国家的“国剧”,而其他剧种只是代表外省小地方的“下里巴人”戏曲罢了。艺术并无高低之分,不同剧种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只让京剧进校园,是不是多少让人觉得这是一种片面的“皇城根儿”情结。
  实际上,戏曲教育要在中小学长期持续地扎下根子,一定不能脱离当地的沃土,一定要因地制宜。只要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各种形式都应当允许试验,教唱京剧固然好,结合教唱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影响广泛的剧种也不错,戏曲教育完全可以并且应该做到丰富多彩多样化,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何必非要千篇一律搞“单打一”呢?当年全国各地竭尽全力学唱样板戏的教训还记忆犹新,结果怎样?闹腾一阵不也就偃旗息鼓了。再说,教唱其他剧种与教唱京剧并不矛盾,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积累经验,从而使京剧进课堂更容易,更平民化、大众化。既是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部提出“京剧进课堂”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把这个目的真正搞清楚了,思想就解放了,就不会拘泥于京剧还是其他剧种进课堂的争执,共同努力将弘扬民族文化这场大戏有声有色地唱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27 , Processed in 1.09309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