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胡同口,拴着一把莲花瓣式胖墩墩的大座椅,一看就是从理发馆淘汰下来的旧物件,椅子把手早被磨得锃光瓦亮。它的主人张大爷每天都爱在这儿晒晒暖儿,给人理理发。过年前后,张大爷的生意越发红火,附近上了年纪的老人头发长了,胡子扎了,也都喜欢到他这儿来照顾生意。不贵,剃个头才两块钱。 那天,我的心也痒痒了,便指着自己的头发和张大爷打趣:“您老也帮我拾掇拾掇?”张大爷笑着:“闺女,这‘八条’大爷可不灵,‘瞧背’可是没得说!”我被大爷说愣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黑话”?连连请教,才知道这剃头行当的故事还真不少哩! 先说这“八条”,指的是女活,“瞧背”才是给男士修剪头发,皆取自满语。还有称剃头师傅“取三”,管剃头叫“扫苗”等等,既形象又有说道。发型亦是如此。看百子图里画的小孩,个个生龙活虎、神采奕奕,有的留个拨浪鼓,有的梳个朝天锥,还有的剃歪毛儿、刮锅圈儿、分个马盖子,什么三星、四喜、天齐庙、蜡头儿、坠根儿、不顶灯儿,都蕴含着老辈人对孙儿弟女的祝福和喜爱,也展示了“取三”师傅们这一手刮、剃、梳、留的绝活。事实上,这还只是他们必会技能的一部分。粗略算来,老北京剃头匠要掌握16档手艺,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补,统称为“整容行儿的文武行当”。手艺精的师傅,正骨、按摩也是很在行呢。行行出状元、行行也有祖师爷。这“扫苗”行供奉的是位罗祖师,相传是因伺候患头疮的雍正爷有功,而修成正果,羽化在白云观。老年间,还有“取三”们凑在农历3月29日,为罗祖吃生日的习俗呢。 提起行俗,故事可就更多了。《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头发对于人有很重要的意义,不能轻易去留。曹操割发代头的故事,把削发当成惩戒,都说明了这个道理。清以前,男子束发留须,也只有富贵人家请篦头匠人梳洗整理。剃头匠的出现只能追溯到满清入关。当时清廷推行剃发令,勒令汉人按满人习俗剃头打辫,曾在北京东四、西四、地安门与正阳门前等主要路口搭设席棚,强制过往行人入内剃头,违者斩首。同时还批准军中伙夫请领牌照,在各处街巷建棚或担挑子串户剃头,才有了北京最初的剃头业。 于是剃头成了走街串巷的一种行业,约定俗成地便有了一套行规和习惯。先说这吆喝,剃头不太讲吆喝。相声里有个段子:“哎,老乡,这儿来,这儿来,我这儿水热刀子快,一刀一个!”——这还不把人都吓跑喽!剃头匠招呼生意多用一种名叫“唤头”的家什。记得我小时候,80年代中期,还有下街的剃头师傅。有个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个中午,胡同里安静得很,我吃过午饭,不肯睡觉,奶奶哄我骑在院门口的门墩上。迎面来了个背着布包的中年人,左手举一把一尺来长铁镊子式的大夹子,右手拿颗钉子,时不时从夹子中挑过,发出绵长的“噌、噌”的特殊声响,在胡同中回响开来。奶奶告诉我这就是剃头的,还顺便给我讲几句有趣的俏皮话,什么“剃头的不打唤头——没想(响)了”,“剃头的砸挑子——不给头儿干了”,“剃头的徒弟——从头儿学起”,逗得我整个下午都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有关剃头的俏皮话,最形象的也用得最多的莫过于“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真正的剃头挑子,我只在博物馆里见过,用一根扁担挑着。那热的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坐着个火炉子,上面置着一方大沿黄铜盆。只要“出挑儿”,水就得是热的,用来洗头、敷面、焐胡子、刮脸什么的。圆笼一般三个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刁斗旗杆状,搭着手巾板儿、挂着钢刀布,替换了先前非常时期“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圣旨。那凉的一头,则是个红漆长方凳,从上到下依次有几个抽屉。凳面那一层开个长方孔以便塞钱,下面几层则放着剃头的家伙随时取用。 连阔如在他的《江湖丛谈》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剃头匠下街出挑儿,圆笼、凳子刚摆好,生意来了。主顾坐好,水热,洗头,这时有个人打街角拐过来,嬉皮笑脸,蹑手蹑脚,冲他摆摆手,示意不要出声,然后把凳子悄悄地撤了,好像是要摔那个洗头的主顾,逗他一逗。这剃头匠以为是熟人开玩笑,捉弄人,又不好揭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主顾洗好头,一屁股坐在地上。主顾当时就急了,大骂:“你摔我干嘛!”剃头匠一脸无辜:“我还以为你们认识,逗你的!”转眼一瞧,那个开玩笑的早搬着凳子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剃头匠这才意识到受了骗,凳子里可全是钱呢!追!他前脚追着,后脚那个假主顾就把那热的一头也挑走了。原来这是个流星赶月的骗局。合起伙来骗剃头匠的。 剃头匠受骗的事倒不多见,可因民俗受限制,或因禁忌受管制不许出来做生意的事情可时有发生。有人说,是不是“正月剃头死舅舅”啊?其实这里有个误会。“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由来已久,但这是以讹传讹了的,原话其实是“正月不剃头——思旧”,是汉人为表达“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的反抗情绪,渐渐演变成的一种隐喻,亦或一种民俗,借一年之初的不剃头,来表达对传统的思旧与怀念。 除了正月,年中还有恶五月不剃头的京俗,算算两个月就没了生意。如果赶上国丧,百日内禁剃发,又除去三个月。真应了相声里所说的,索性转行算了。不过,一年之中也有生意特好的时候,那就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讲究“剃龙头”,尤其给孩子剃龙头,更是寓意着长大成人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31 , Processed in 1.2203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