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作为富人来讲,既是礼仪性的活动,又是娱乐性的活动。作为穷人来讲,在某种程度上则多为娱乐性的。虽然,“贫不能为礼”,但量自家之力玩会儿还是可以的。如果上“票房”或茶馆去请几个票友,来个“清音桌”,清唱京剧选段,只要搞上半天儿,就得给人家预备酒饭(说是“茶饭不扰”,其实,招待得不好都不行,只要不拿钱份儿,那就很够面子了),还得搭人情,事先“造府迎请”,事后“谢步道乏”。但是,如果临时找上三、两位逛街卖唱的瞎子弹唱一下午或一晚上,也可以风光风光,而且省钱省事。瞎子演唱的钱份儿可由观众大家公摊,本家却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是冬天,可以把瞎子叫到屋里去唱,请寿星佬儿或寿星婆儿儿在炕里盘腿打坐来聆听,晚辈们则可以坐在炕沿上,街坊邻居们或坐或站,甚至即兴玩牌九、斗索胡,边玩边听,不拘形式地来个娱乐晚会;如果是夏天,则可以让瞎子在院子里或街口拉个场子,唱上半宵,来个消夏晚会。观众则不拘于本家或亲友、邻居,甚至街上的过往行人也可以站脚助威,给演唱的瞎子摊几个钱。这样,不但显着热闹,而且本家给钱多少,瞎子也不好挑眼。 这种等外的寿庆堂会,一般对演唱的瞎子是秘不可宣的,否则,瞎子就会首先主动唱段传统的喜庆段子,向本家寿星祝贺请赏。所以,瞎子入坐之后,首先由张罗人敬烟献茶,并不提演唱的“主旨”,除给先生道个辛苦之外,二话不说,即由本家或在场的“好事者”点唱儿“戳活”,请先生响鼓开弦儿。 当年,有些卖唱儿瞎子会的玩艺儿确实不少,大多是民间所喜闻乐见的,生活气息很浓的通俗段子,总起来可以分为六大类: 一、关于宣扬封建孝义的。内容多是符合中国旧礼教道德的段子。在男子方面,注重“忠孝节义”;在女子方面则注重“三从四德”。例如:《宫大老爷劝善》、《二十四孝》、《王天宝》、《郭巨埋儿》、《丁香割肉》、《丁郎寻父》、《小姑贤》等。 二、关于神话的,带有祝愿性的段子。如《湘子上寿》、《八仙上寿》、《八仙过海》等,很适合在喜庆之日演唱,如果做寿,本家必点唱这些段子。 三、内容滑稽、幽默,引人发笑的段子。如《毛驴告状》、《五鼠闹东京》、《耗子告猫》等,在喜庆“堂会”上可以活跃气氛。 四、有故事情节的。如《老妈儿上京》、《老妈开旁》、《小儿难孔子》、《夸北京》、《论自由恋爱》、《清官断》、《继母娘打孩子》、《王员外休妻》、《宝庆中状元》、《探清水河》、《照花台》等。 五、关于男女关系的。如《丢姑爷》、 《李方巧得妻》、《小秃儿闹洞房》、《小俩口儿开火》、《怕老婆发财》等。 六、关于女性的(以一女性为主角)。如《丑大姐儿上轿》、《小大姐逛庙》、《小娘们看牌》、《大姑娘看戏》、《姐儿丢戒指》、《姐儿上花园》等等。 由上述曲段之繁,可见一斑,当年的曲目远不止此。虽然有些唱段在内容上与喜寿结合不上,但只要不带谪贬、刑罚、离散、杀、剐、病、死等不祥结局的唱段都无所禁忌。当然,像《灵官庙》广姑子拜寿被抄,以及《小寡妇上坟》、《孟姜女哭长城》、《枪毙王友全》是绝对不能唱的。 有的由于“好事者”故意做作搞排场,让本家晚辈临时到杂货铺“请”一份“本命延年寿星君”的神马和黄钱、元宝、千张之类的“敬神钱粮”往堂前桌上一供,还点上三炷线香。瞎子必然会发现这是一场“穷堂会”。散了场之后,必主动给本家寿星佬儿、寿星婆儿儿拜寿,而且还要吹着笛子、弹着三弦儿参加本家祭送“寿星驾”的礼典,以便向本家讨赏,这是当年的惯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