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是北京的古老剧种,从金代传至今日,已有850多年的历史。清代中叶,皮影分成了东、西两大派,但在艺术上大同小异,只是流派不同。 西派是早年从兰州经涿州传人北京的,故称“涿州影戏”。其戏班多设于京都西城或外城西部,所上演的节目,从台词到唱腔,均系师傅口传心授,没有文学剧本。唱腔接近于弋腔,演唱时,演员不捏嗓,是自然发音。表演动作粗犷简单。在影人制作上是以牛皮精工细做的,尺寸较大,上彩而不涂油。 东派是早年由滦州或关外传人北京的,故称“滦州影戏”。因其影人是用驴皮制作的,故又称“驴皮影”。其戏班多设于北京东城或外城东部。所上演的剧目均有文学剧本可依,所以易于流传。演唱时,旦角多用捏嗓,发音细婉清脆,而且有它独特的唱腔。表演时所用的驴皮影人雕工较西派粗糙,尺寸也较小,但都涂上了桐油。 清初是皮影戏的鼎盛时期,由于当时的王公贵族对此的偏嗜,致使皮影戏逐渐兴盛起来,并流传于外地。滦州影戏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期间,竟然传布于四川、陕西、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湖北荆襄、宁夏、热河、奉天、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到20世纪30年代,只存在东派——滦州影戏,西派——涿州影戏已日趋衰退。 清末民初时虽不及清初兴盛,但北京仍有二十多个影班,绝大多数是东派的班子,如:三义班、三乐班、永乐班、玉顺和班、同乐班、裕顺班、荣顺班、德胜班、毓秀班、鸿庆班、乐春班、庆民升班等。原来西派有祥顺班、福顺班、德顺班、西天合班、天富班、北永胜班、致胜和班、祥庆班、和成班、永和班、义顺班、双顺班、魁盛和班等。后来只剩西城毛家湾口上的和顺社一家。 皮影戏的题材相当广泛,剧目很多,一个本戏,平均能演二十八小时,如果每天演四小时,能演七天。影戏本最好的有:《五风剑》、《青云剑》(即《马潜龙走国》)、《五虎平西》、《望夫山》、《三贤传》等,基本上都是文戏。《棋盘会》、《黄巢抢长安》、《无底洞》、《太平桥》,还有带火彩的《二龙戏珠》、《珍珠烈火旗》、《火烧余洪》等都是武戏,而且都是马上步下,一招一式极为讲究的戏。旦戏最多,例如:《祭塔》、《雪梅吊孝训子》、《仨娘教子》、《千张纸》、《走鼓粘绵》、《夜宿花亭》、唱工、白口、身段,无一不好。滑稽戏如《双秃子过会》、《双怕婆》、《戛秃子》、《闹洞房》、《老师谋馆》、《盗蔓菁》、《偷萝卜》、《借禊禊》、《打枣》、《打面缸》等等,由于演唱皆用京白,所以这些滑稽戏足以令人捧腹。 清代以至民国期间,社会上下阶层,在办喜寿、祀神盛典时,均有请皮影戏来助兴的,甚至王府宅第的隆重盛大堂会上,除上演戏曲之外,还要在晚上加演皮影戏。 当年,王府宅门平时就设有专用的皮影戏箱,影人道具一应俱全,而且常年养着一班皮影艺人,平日让他们教给小太监表演影戏艺术。所以,逢年过节,喜寿婚庆,酬神祭祀等庆典要办堂会时,都不必临时外请影戏班,只须事前由管事的传谕,将主人选就的剧目排练一下而已,等到正式举行庆典之日,、皮影艺人(师傅)与小太监同台合演。这是昔日皇室内院与王府门头所特有的举动。 皮影戏的班主为了兜揽生意,对于某王府主要成员(如王爷、福晋、阿哥)的生日年、月、日都记得非常准确,事前必主动到王府请示,询问届时是否举办堂会,实际上是有意进行怂恿。据说,有的皮影艺人年轻时,曾在某王府阿哥“满月”时出过堂会,老来,竟然又给这位阿哥办婚庆堂会,办三十岁、四十岁寿庆堂会。有的皮影艺人一辈子吃定了王府的堂会戏,一吃就是几十年的光景。所以,这影戏班子就成了某王府自家的专用影班。 当年,民间办喜庆堂会如果要邀请影戏班也是极容易的事,既不必下帖,也不必面邀,只要找个中介人到“口子”上去约就行了。当时,西城西四牌楼丁字街有个西安市场茶馆就是这种专营堂会戏的“口子”。毛家湾和顺皮影戏班的艺人就在此“喝茶”,等主候客,专应喜庆堂会,有邀请者,剧目、酬资均可面议。 当年,每个影戏大体上都有自己“应活”(演出)的地域范围,这也和卖水的有“水道”,卖报的有“报道”,掏粪的有“粪道”一样,乃是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影班所兜揽来的“活地儿” (演出地点)不会太远,方圆不出十里地。所以,应用的演出道具、乐器,一般都由伙计用“笼子”(“笼”字,读第三声“拢”音)挑了去,其形式有如民问香会的“笼子”,又有如经忏佛事上铺排所挑的圆笼。 根据庆典的性质,首先要上演一些不同的吉祥剧目,表示祝贺,以讨本家主人欢喜,例如寿庆堂会上演《天官赐福》、《八仙庆寿》、《湘子上寿》等,给初生婴儿办满月、办百日,则上演《麒麟送子》、《童子高升》、《哪叱闹海》、《刘海戏金蟾》等。本家主人必要赏给“喜钱”。 三出带有吉祥寓意的“帽儿戏”演罢,可由本家主人或随礼的来宾“戳活点唱”。(指定剧目),否则由戏班即兴搭配剧目,什么《十粒金丹》、《二龙戏珠》、《棋盘会》、《王小赶脚》、《壮元进宝》、《打面缸》全都不拘,至于其剧情、唱词是否与庆典性质相称则不再考虑。艺人对此亦有说法,谓之“三场已毕,诸事不忌”——这显然是艺人的“生意口”,使得本家主人不再过多强调禁忌。要不然怎么说艺人“学得了生意手,还得学得了生意口”呢,不然就无法进行“应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