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酬神堂会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卫东

    旧时,庙宇神像开光;神佛圣诞庙会期间,或个人为某事向神佛许愿、还愿,都有请戏班在庙期唱戏的,名为“酬神”。戏班应酬这种演出,谓之“酬神堂会”。所上演的剧目,亦有其固定的套路,通常根据佛道两教所“酬”的神佛对象上演与此有关的剧目,内容大多为颂扬神恩浩荡,叩谢天恩,乞恳降福、消灾,进而宣扬因果报应,规劝来庙“随喜”听戏的善男信女“所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以造福于子孙,造福于来世。
  “酬神堂会”常演的剧目,佛教类的如《滑油山》最为典型。此系明代剧作家郑之珍先生著《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的一出,俗称《目连救母》(又称:《目莲救母》其中“莲”字实误,应为“连”字。),又名《劝善记》。原传奇计有一百出,分上、中、下三卷。清乾隆年间,被张照改编成宫廷大戏《劝善金科》,大多为昆曲,有部分高腔掺唱。《劝善金科》共二百四十出,每日演二十四出,十天演完。后来,其中部分故事被皮黄艺人改成京戏上演。该戏演出场面热闹、火爆,并有筋斗、蹬坛、跳索、跳圈、窜火等杂技形式的戏曲技巧表演,很受观众欢迎。
    故事叙述目连之母刘氏,信佛食素,焚香诵经,常戒杀放生。目连的哥哥被佛度去,其父出门寻找,也被佛度去。目连一日从学馆归家,途中遇地藏王,被其度去出家。其母刘氏参禅未透,并不知其父子已成正果,反认为我佛昏昏不分善恶,竟使自己家败人亡。于是,刘氏大开杀戒,停止了善举,并将经卷焚毁,佛像打烂。此后刘氏便一病不起,数日后病死。刘氏死后,其鬼魂来到阴司,冥王怒其生前修行未成正果,杀生害命造孽太多,令鬼卒将其押在丰都城遍观上刀山、下油锅、刳腹抽肠、剥皮割舌、碓捣磨研等种种冥刑。冥司官员执法如山,毫无情面,刘氏见后,心寒胆裂。游至第六殿,冥王令鬼卒押刘氏至滑油山受罪,刘氏一路苦苦哀求,被众鬼打骂不休,备极惨苦。
    后来,目连寻母来到了滑油山,母子相见大哭,刘氏对生前所做之事追悔莫及,目连施展佛力,将母亲救出地狱,全家团圆。   
    该剧在大鬼唤出刘氏时,刘氏有一大段二黄唱腔,很吃功夫。   
[二黄导板]  刘青提,未起身,珠泪伤惨,   
[二黄回龙]  想起了当年事好不心烦。   
[二黄三眼]    自儿吃长斋,一心向善,十八岁进夫门配结良缘。遭不幸,老员外黄泉命染,我的儿无踪影,绝了香烟。因此上心愤恨,天理埋怨在中年饮酒开荤,打僧骂道,改变心田。   
[二黄原板]  悔不该,在佛堂发下誓愿,从此后破了杀戒,不信神佛,咒骂青天。阎罗王差五鬼,白昼活见,才将我三魂七魄,拉在阴间。看起来,这时节后悔已晚,叹人生如泡影,如幻如梦,果然有报应循环。在阴阅,见了些无情鬼判;在阴间,见了些剑树刀山;在阴问,见了l剥皮把草嵌;在阴间,见了些碓捣磨研。行善的,到刚间依然行善,只见在,走金桥,过银桥,左金童,右玉女,黄幡宝盖金罗伞,他好不威严。可怜我,做恶的,有谁怜念,到如今,项戴长枷,身披铁链,一步一打,一打一扑,获罪于天。今日里解丰都,游过五殿,眼前边黄沙滚,黑雾漫漫。大鬼卒,恶狠狠,执定铁链,哪管我,路难行,扑倒向前。走的我,遍体痛,魂飞魄散,   
[二黄摇板]  又只见黑暗暗,一座高山。   
    至此,这出《滑油山》便告结束。当时,《目连救母》本已失传,一般只演《滑油山》单出,有时加演《定计化缘等折,也有几折连演唱大轴时,名为《目连救母》,但只是《目连救母》故事的部分内容。
    《目连救母》这出戏,除了在“酬神堂会”上表演以外,通常在旧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后,在庙里戏台或戏园中,作为“盂兰盆会”的“应景戏”演出。
    佛教类的“酬神堂会”戏,常用的还有《佛门点元》,此为一出典型的因果报应戏。原为秦腔剧目,后由皮黄艺人改成京戏。
    故事叙述羌夷造反,潼关总兵李定邦战败失守,携家小逃人四川。逃跑中途李妻马氏产下一女,因敌兵追至,无奈弃女而走。恰遇报恩寺住持普明由峨嵋山归来,听道旁有婴儿哭泣,普明大发慈悲,将女婴抱回寺中,取名兰英。几年后,普明见寺外有一小童昏倒在地,遂将其唤醒询问原由,原来此童叫连殿元,襁褓丧父,家中贫困无粮,随母往亲戚家借贷,中途遇虎,将其母子惊散,小童逃至寺前时饿昏在地。普明于是将连殿元收为义子。从此,普明便有了一儿一女。连殿元与兰英虽同居一寺,但内外间隔,素不相识。数年后,一日连殿元功课之余,往寺后花园散步,偶遇兰英,细问后知其身世,二人一见倾心,私订百年之好,并互赠信物。时逢大比之年,连殿元进京应试,中途被旅店主人劫去财物,并欲致其死地,店主叔父深夜暗中放走连殿元,店主得知后,带领店伙计追寻数十里,结果没有寻获。但店主凶焰未熄,又至周员外家行窃,逼奸其女,因其喊叫不从,遂抽刀杀之,临走故意遗落僧帽一顶。以嫁祸于人。后来,周员外告到县衙,知县对此案束手无策,乃上交巡案文嘉祥复审,因作案现场留有僧帽,文嘉祥易服潜行遍游当地寺庙。到报恩寺后,留心察看普明和尚举动,又遍访前殿后房,忽见兰英在后院晒台上,想到寺中有妙龄少女,主持普明定有嫌疑,文嘉祥回衙后,乃提取普明、兰英审讯,二人供称父女,矢口不移。这时,李定邦调任四川,其妻马氏与文嘉祥之妻在巡案府筵宴,谈起此事,很是诧怪,因传兰英人上房问其身世,马氏方知此女系当年所弃之婴,母女相认。兰英将与连殿元订终身之事告知母亲,忽见身边老仆女哭,原来此老妪乃连殿元之母。文夫人将此事告知文嘉祥,揭破了“僧帽案”的细底。真乃巧合奇遇。同时,正好新科状l元连殿元拜会巡按。原来,连殿元得知义父无端受屈,特来面质,并叙述了进京时的遭遇,文嘉祥立刻传令将旅店主人拿获,雪普明之冤,了结了“僧帽案”。连殿元母子团圆,并与兰英结了百年之好。普明和尚行善救得一双儿女,诚为无上功德。   
    该戏收尾时,普明和尚与连殿元相见后,唱一支昆曲曲牌[哭相思]  怎知父子重相见,不想今日又重逢。   
    在场众人对普明和尚说:“我等骨肉团圆,皆是老方丈之力,老方丈请受我等一拜。正是:头上朗朗有青天,善恶分明难隐瞒。一片慈悲得儿女,佛门之内点魁元。”   
    普明和尚说:“好一个佛门之内点魁元!”李定邦道:。后;堂备宴,大家痛饮。”至此,全剧终。
    该剧在清末民初很受观众欢迎,不仅在庙台上演出,还经常在戏园子上演。当时,这出戏为重排新戏,采用了“京、梆两下锅”的表演形式。身为内廷供奉的梆子名旦田际云(艺名“响九霄”)演此戏最为出色。
    “酬神堂会”戏中,道教类的为最多,一般是昆曲与高腔戏,除此而外,梆子戏也有不少。就内容来讲,对不同的神均有其相应的不同的戏,例如在关帝庙,就唱《单刀会》、《青石山》。
    《单刀会》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名作,是昆腔戏,但京戏班与梆子班也演该剧,但这是根据原本移植改编的,其唱词与原本已大相径庭。
    照惯例,扮关公的演员在演出之前,一定要沐浴净身,在舞台上祭青龙刀,然后头顶“老爷马儿”(专供祭祀用的关帝纸像)演出。演出结束后,用“老爷马儿”将脸上的油彩擦净,然后放人钱粮盆内与敬神钱粮一起焚化。
    《单刀会》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刘备向孙权借荆州驻扎人马,历久不还。鲁肃设宴邀关公过江赴会,并暗中设下埋伏,欲索回荆州。关公只身携周仓带青龙刀赴会,宴上斥责鲁肃设下伏兵。乃装醉挟持鲁肃到船上,使伏兵无法下手,最后,关公扬帆而返,鲁肃之计未逞。
    此戏以昆曲正净饰关公,要求气度肃穆,唱念浑厚沉着,其中[新水令]、[驻马听]二曲,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关公见鲁肃演述辞曹归汉,过关斩将的过程时,手舞跳蹈,身段工架雍容大方。
    关公看江景时唱:
    [新水令]  大江东去浪千叠,趁西风驾着这小舟一叶。才离了九重龙凤阙,早来到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大丈夫心烈。觑着那单刀会赛村社。
    关公念:看这壁厢山连着水,那壁厢水连着山。想二十年前,隔江斗智,曹兵八十三万人马,屯据赤壁之间,也是这般山水,到今日。
    [驻马听]  依旧的水涌山迭,依旧的水涌山迭,好一个年少的周郎恁在何处也?不觉地灰飞烟灭。可怜黄盖暗伤嗟。破曹槽橹恰又早一时绝。只这鏖兵江水犹然热,好教俺心惨切。   
      周仓:“好水呀!”关公:“周仓,这不是水!”接唱。“这是那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青石山》原为昆曲戏,后由皮簧艺人改为京戏。其故事是:青石山风魔洞有一修炼千年的九尾妖狐,清明节时化身美女外出,路遇周家公子周德龙,二人谈论起来,十分相投,周公子被狐所迷,将其带回家。以后周公子日渐消瘦,病如疯痫。周府管家听说道士王半仙能画符诊病,乃将其请至府中,王法师看周公子形容,知为妖魔迷惑,于是设醮画符施法捉妖,非但未能捉住,反而妖气愈盛。王法师无奈,请来师父吕洞宾相助,亦无效。吕洞宾上告天廷,武圣关帝受遣率关平、周仓与众天将赴青石山降妖。   
    该剧演出时最重“火彩”。值日功曹接到吕洞宾表文,往南天门提递时,有一把“过梁火彩”极为精彩。这时周仓在下场门蹬桌子“下腰”接表。然后,文场起[泣颜回]曲牌,众天将用云幔遮住舞台。关公由两位演员分扮,一个勾金脸,坐在高台上双手执大令箭,另一个勾红脸报蟒袍扎软靠,站在高台下,后者戏班人俗称“关公瓤子”。剧中所有唱段均为金脸关公演唱,所唱之曲原为“高腔”,后改为昆曲[新水令],京剧则改唱“唢呐二黄”。金脸关公唱:[二黄导板]  想当年,辅汉室,忠心扶保。
    这时云幔徐徐拉开,由二马僮分别立在下方,关平、周仓站在金脸关公两旁,众云童、神将侍立左右。金脸关公接唱:
    [二黄回龙]  恼恨那,小妖魔,扰乱吾朝。
    [二黄原板]  今有那,吕法官,牒文来到,因此上,带神将,收伏此妖。
    诗日:蚕眉赤脸美髯飘;红光日照偃月刀。跨下赤兔胭脂马,一片忠心保皇朝。
    (白)今有青石山妖魔作乱,吕仙有牒文来到,前去降妖。众神将,驾起祥云,青石山去者。
    场面奏[朱奴儿]曲牌。众行至上场门斜门站立,吕洞宾从下场门上,见关公日:“只因青石山妖魔作乱,特烦圣君降伏。”关公日:“吕法官端坐,看某降妖。众神将撒下天罗地网!”这时场面起堂鼓。关平与周仓同众神各舞刀枪,见九尾狐开打,直至周仓斩断九尾狐尾巴。妖狐被擒,众神禀告关公、吕洞宾:“妖狐被擒!”关公命:“驾起祥云,回复上帝去者!”至此剧终。
    《青石山》是武生、武旦的正工戏,清末武生泰斗俞菊笙(艺名“俞毛包”)、杨小楼等扮关平最出色,武旦名家余玉琴、与朱文英、朱桂芳父子扮九尾狐亦有绝技,特别是关平与九尾狐开打的刀架子,有很多舞蹈造型,没有深厚工架基础的演员是难以胜任的。
    另一出“酬神堂会”戏是《仙圆》,乃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著《邯郸记》中的一出,又称《邯郸梦》,原是根据唐朝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的。原传奇共三十出。故事写穷苦书生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吕洞宾赠其一磁枕,卢生困倦已极,乃枕磁枕而睡。这时,店小二正在炉上焖黄粱米饭。卢生梦见自己进京应试,因文章不通,未能考中,但卢生并不甘心。暗中行贿,终于得中状元,从此卢生官运亨通,做了二十年当朝宰相,权倾朝野。后来因官场倾轧而遭贬,后又官复原职,皇帝亲封赵国公,食邑五千户,官加上柱国太师,子子孙孙一齐禄位高升,一门荣华,复享高龄而卒。卢生一场大梦醒来,发现自己仍在邯郸旅店。炉上的黄粱米饭刚熟。回思梦中事,大彻大悟,乃从吕洞宾学道成仙。   
    《仙圆》是《邯郸梦》中的最后一出,原称《合仙》。卢生从吕洞宾学道,汉钟离、曹国舅、李铁拐、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八仙一一把他梦中之境点醒收度。汉钟离唱南曲:   
    [浪淘沙]  甚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是个痴入。   
    卢生:我是个痴人。曹国舅唱:   
    [其二]  甚么大关津?使看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奇取的状元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入。李铁拐唱:   
    [其三]  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那勒石的功劳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蓝采和唱:   
    [其四]  甚么大冤亲?窜贬在烟尘,云阳市斩首泼鲜新。受用过的凄惶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韩湘子唱:   
    [其五]  甚么大阶勋?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的家园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何仙姑唱:甚么大恩亲?缠到六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是个痴人。
  卢生:我是个痴人。
    张果老问卢生:  “卢生,你被众仙真数落一番,可醒悟么?”卢生答:“弟子老实醒也。”张果老道:“卢生听吾法旨:你本是邯郸道儒生未遇,为功名想得成痴,幸直着小二店乾坤逆旅,过去了八十载人我是非。挣醒来端然一梦,道人问饭熟多时,谁信道赵州桥半夜水涨,刚打到丞相府白日鬼迷。你和那崔氏女抛残午梦,亏了洞宾子撺弄天机。黄粱饭难消一粒,葫芦药到的刀圭。重目睡加工水汞,自心息把东金炼齐。心生性吾心自悟,一二三主人住持。饥时节和你安垆作灶,醒了后又怕你苦眼铺眉。叫铁拐子把思凡枕葫芦提拄碎,请仙姑女把邵残花帚把柄子传题。直扫得无花无地非为罕,这其间志帚志箕不是痴。那时节骑鸾鹤朝元证圣才是你跨驴驹人梦便宜。”吕洞宾命卢生:“众仙真在上,卢生今后呵——(唱北曲)
    [沉醉东风]  再不想烟花故人,再不想金玉拖身。(八仙合)卢生,你三生配马驴,一世介行官运,哎呀,碑记上到难认,富贵场中走一尘,只落得高人笑哂。
    卢生唱[其二]  云阳市餐刀吓人,在鬼门关挣脱了这残生。(吕洞宾)这等惊惶你还未醒,苦恋着三台印,那其间多少冤亲?(李铁拐、蓝采和同唱)日未座西早欠申,有什么商量要紧?
   卢生唱[其三]  做神仙半是齐天福人,海山深躲脱了闲身。(八仙合)恁掀开肉吊窗,蘸破了花营运,卖花声唤醒迷魂。(韩湘子、何仙姑同唱)眼见桃花又一春,人世人行眠立盹。   
    [其四]  除了藉看茱黍邯郸县人,着了役扫桃花阆花唱罢,向洞宾曰:“弟子今日得遇众仙,则怕是梦哩。”众仙同笑介,卢生接唱: 精魂?便做的痴人说梦两难分,毕竞走游仙梦稳。   
    汉钟离:“卢生看守洞门,我等朝见东华帝君去者。”八仙日:“有理”。张果老手打渔鼓简板,曹国舅手打檀板,韩湘子吹起笛子,与众仙边舞边唱:   
    [清江引]  尽荣华扫尽前生分,枉把痴人困。蟠桃瘦作薪,海水干成晕。那时节一翻身,敢黄梁锅待滚?    这时八仙下场,只有卢生一人在场唱:   
    [尾声]  度却卢生这一人,把人情世故都高谈尽,咳我想世上人梦回时,早把心自忖。    _
    卢生自叹日:莫醉笙歌掩画堂。暮年初信梦中长。如今暗与心相约,静时高斋一炷香。至此,剧终。   
    旧时的“酬神堂会”,常演《仙圆》或全本《邯郸记》,但在其他堂会中极少见到此戏,因剧情有富贵成空,好梦不长之意。所以,寿庆、团拜、弥月等类堂会均不愿演此戏。戏班对此出《仙圆》亦要价很高,据说是因为一演此戏,戏班便有解散的危险。《红楼梦》的第十七、十八回,定到元妃省亲时,太监拿戏目请元妃点戏,元妃点了《豪宴》、  《乞巧》、《仙圆》、《离魂》四出,其中的第三出《仙圆》,便是这汤显祖《邯郸记》中的最后一出。这四出戏均寓意不祥,照礼法,贵妃省亲是不能点这些戏的。但曹雪芹在这里安排这四出戏,培示了贾府及书中主要人物的结局。依脂砚斋所注“所点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过节,大关键。”《仙圆》“伏甄宝玉送玉”,高鹗续书与曹雪芹原意大相径庭,可见曹公之大手笔,虽细微处,亦大有文章。此处就不多谈了。
    另一出,“酬神堂会”戏是<庆安澜》,乃昆曲全武行之剧目,是清末京剧武生泰斗俞菊生(艺名“俞毛包”,号润仙)的代表名剧,后杨小楼亦擅演此剧。《庆安澜》原名《莲花塘》,但在酬河神堂会时,必须用《庆安澜》剧名。
    故事叙述莲花塘的赤发虬龙,带领众水族,欲往九华山天仙圣母娘娘处祝寿,临走嘱咐小龙看守洞府。父亲不在,小龙无拘无束,跑出洞外,意欲往凡间热闹场中游玩,于是变作一小道童,来到河北涿州城内化缘。城中富户金钱子之妻杨氏,容貌标致,禀性风流,乘丈夫不在家,出门游逛,路遇化缘的小道童。小龙见杨氏美貌,又是独自一人,趁机调戏,二人眉目传情。杨氏带小龙回到自己家中卧房幽媾。金钱子回家,听见卧房中有男人之声,急速进房捉奸,小龙见有人来,用邪术制死金钱子。玉帝闻知此事,恶其残忍,命雷电击之。小龙被击伤,哀求赤发虬龙与龙母相救。赤发虬龙为救子,无奈,只得率众水族出洞,一霎时滚滚河水将涿州城淹没。玉帝大怒,急令众天兵天将扫荡莲花塘,捉拿赤发虬龙及小龙等。双方交战,赤发虬龙等大获全胜,玉帝又派达摩老祖,搬请孙悟空助战,终于擒住赤发虬龙与小龙等上复天庭。   
    剧中由净所扮的达摩老祖,有一段南曲[锦金香]。其思想内容囊括佛、道两教,出自剧中达摩老祖之口似有不妥,但在传统戏曲中,时常出现这种僧、道不分的情况,这或者是源于金、元时期的“三教圆融”的思潮,未曾考证。[锦金香]   怎见得,菩提?怎见得,轮回脱?必须受尽牺惶,脱此磨折,信道超凡,得功烈,妙理谁知?炒法难说。这九年面壁,消受清风明月,运精神贯澈,到功成圆满,参禅悟道,只消一磨。   
    《庆安澜》这出武戏,是由全戏班武行演员会串演出的,有时还要加布置、灯彩,在戏园演出时卖座极好。用于酬河神堂会时,则可作为压场的大轴戏。   
    《药王卷》是一出典型的酬谢药神的传统戏,但通常只作为吉祥的折子戏或中轴戏出现,大轴戏则由戏提调安排一些为观众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时令戏。   
    《药王卷》的剧情是,唐贞观初年,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染病,众御医治疗无效。其时,孙思邈已弃官多年,流走江湖行医为生。唐太宗召请孙思邈人宫,但不准与皇后接触诊脉。孙思邈乃令宫女将三根九尺长的红丝绳悬于皇后的右手腕寸、关、尺处,进行所谓“悬丝诊脉”,结果诊出皇后身怀有孕太宗不信,因皇后并无怀孕征兆。孙思邈却断定皇后所怀是一难生早产小胎,要用金针刺胎心使其顺产。太宗与众臣大惊,后经徐劫保奏,同意其针灸治疗。后来,皇后果然平安生下皇子,皆大欢喜。事后,唐太宗赐予孙思邈黄金、锦缎,并留其在太医院任职,均被孙拒绝。太宗无奈问:“莫非你要做王不成?”孙思邈不言,于是太宗乃封其为药王,孙这才叩谢皇恩。后二月二日成圣。尉迟敬德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极力阻谏,请求将原旨追回。这时。孙思邈已出长安,往终南山而去。尉迟敬德快马追至,孙从葫芦里取出红、黑两粒药丸赠送尉迟,并言日后必然有用。尉迟断言孙思邈行医修道难成正果,于是与孙打赌击掌而别。孙思邈行至山中,遇一虎生病,孙用手铃(“虎撑子”)撑住虎口,取出卡在喉中的骨头,治愈伤口,老虎点头鸣谢。
  东海龙王敖广喉中生疮,闻孙思邈医术高超,变成一白衣秀士请其诊病,孙看破其并非凡人,但须现出本相才可医治。龙王听从劝告现出原形,孙用药散为龙王敷治后痊愈。为答谢孙思邈治病之恩,龙王告诉孙,如在风火洞修炼能早成正果,并命龙子、龙侄代其扫除。孙思邈苦心修练,终成正果。尉迟敬德死后,魂魄被孙思邈摄获,孙言当初与其打赌之事,尉迟自觉惭愧无地自容,孙遂令其为自己站班,以证当年之赌。
  《药王卷》又称《圣王成圣》,京戏只演其中部分故事,其秦腔传本由河北梆子继承演出,唱、念、表演丰富,情节亦较完整。
    北京的酬谢药神堂会大多于旧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爷生日时,在庙台上演出。一般由医药界行会出资主办,或者药王庙及庙主出资主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求药信士还愿送戏;或医药界人士办“寿庆堂会”、“弥月堂会”时,也常点此戏。
    佛教、道教诸神事迹很多,所以“酬神堂会”的吉祥折子戏剧目也很丰富,并且有些戏可连演大轴,即当时梨园行所谓“开场后即是正戏”。旧时,各行业为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多把佛教、道教中的某位神圣奉为本行业的祖师爷,每年定期由行会首领,或这些神庙的主持出资举办“酬神堂会”,在庙中戏台上演出,因此,又称“庙台戏”、“社戏”、“社火”。鲁迅的名篇《社戏》对此有过生动的描绘。因是在庙中戏台演出,从不向观众索取报酬,所以一般百姓都将此视为庙会“大集”,观者如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4 11:02 , Processed in 1.07970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