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冰雪·北京历史雪患 明朝雪疾妇人抱儿冻死在轿中 八十年代气温骤降毁掉混凝土 北京忆雪害 古时夺人命 现今扰交通
媒介每天都在报道南方雪灾的情况,而北京晴爽的天气让人很难感受到停水、停电、交通中断、四处冰冻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但是,这并不代表北京在历史上没有雪害。从史料看,北京自西汉起就有关于雪害的文字记载。 古时靠天吃饭,一有雪害就会冻死、饿死不少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车辆少交通不发达,所以雪害中摔伤的人比较多。到了八九十年代,居民菜篮子工程成为重中之重,雪害对蔬菜大棚的破坏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
老照片,雪盖东单牌楼
老照片,大雪中的前门箭楼
上世纪30年代的北京大雪
随着社会发展,雪害除了对农业有很强的破坏力外,对人生命的威胁逐渐减弱,但却给城市交通及居民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 北京雪患·诊断 寒潮、积雪带来北京雪害 “京师城内九门,凡冻死者170余人。”这是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记载的一次袭击北京的寒潮大风雪。根据北京气象记录的资料显示,冬季低温冻害和雪害曾是人们闻之色变的气象灾害之一。 京城雪害的始作俑者,通常是北方的强冷空气,即寒潮。北京地区寒潮的标准,是指24小时内,日温度下降8℃以上,或48小时内下降10℃以上。 如果强冷空气南下进京时,恰巧与北上的暖湿气流碰头,就会形成降雪。降雪范围大、时间长,就会造成雪害。 气象学上,衡量雪害的标准之一是积雪深度。灾害性积雪衡量标准是,雪覆盖地面达到观测者视野能见面积一半以上。公路积雪,轻则影响车速,重则使交通中断。当积雪深度达到5至10厘米时,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据北京市气象资料统计,北京平原地区年内开始出现积雪的日期,多年平均为12月15日。年内积雪结束日期,多年平均为3月2日。市区多年平均的全年积雪天数为14.3天。其中,1956年最多,达到36天;1982年最少,只有1天。 北京地区最大的积雪深度,出现在1990年3月20日至21日,房山西部山区蒲洼乡,积雪达到60至70厘米,为全市有记录以来积雪深度之最。 北京雪患·古代 雨雪交加民多冻死 西汉:元狩元年,蓟城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这是公元前122年记载的北京地区雪害,也是有关北京雪害最早的文字记载。蓟城城区在今天的广安门一带,当年城内寒潮冻害,先雨后雪,导致许多居民被冻死。 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十二月,幽、冀、并三州大雪。 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二月,京师大霜,昼雾。 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正月十三日,忽阴晦大风,郊坛灯烛俱灭,正在南郊郊坛举行祭祀的仪仗人员及乐官都被冻死。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春清明日,风雪交作,寒冽异常,顺义民有冻死者。京师,次日,九门报城外冻死170人。二月十八日,骤寒如穷冬,至晚大风雪。京师城内九门,凡冻死者170余人。崇文门下,肩舆(小轿)中妇人并所抱孩子俱僵死。并舆夫(轿夫)二人亦仆,亦僵踞不复活。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延庆、通州,三冬大雪,民多冻死。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冬,通州大雪五尺,斗米价至一两(银),民有僵死者。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冬,通州大雪,民饥。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通州,七月大雪盈丈。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正月,延庆州大雪三日,深数尺。奇寒,人畜有冻死者。十月十八、十九日,延庆州大寒,民有冻死者。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冬,京师得雪二三尺,实数十年所未得。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十月十七日,平谷县大雪,自此天气严寒数日,至十一月初九日。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八月十二日,即见早霜,即将收成之棉花又遭受损失。 北京雪患·建国头30年 路面积冰摔伤人数剧增 1952年12月18日:普降大雪,市区路面积雪深度达13厘米。因路滑而发生交通事故25起,伤4人,损坏汽车7辆。 1959年2月25日:普降大雪,雪量达29.3毫米,影响市内交通和市民出行,长途汽车站停运。 1966年2月20日至22日:普降大雪,雪量达18毫米,积雪深度18厘米,严重影响城市和郊区的交通。22日,大兴县东黑垡最低气温达到-27.4℃,打破平原地区的最低气温历史纪录,致使小麦返青推迟,对小麦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当年12月18日至19日,本市出现雨凇,路面积冰,持续16小时17分,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 1979年1月6日:出现雨凇,路面积冰,持续9小时3分钟,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2月22日至23日,本市普降大雪,雪量达21.7毫米,积雪深度24厘米,造成多起交通事故。因下雪路滑而摔伤的人数达千人以上,仅积水潭医院骨科门诊量就多达500多人。丰台、海淀两区10%的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塌。同年11月9日至14日,最低气温由7.8℃降至-8.9℃,使大白菜及其他秋菜遭受严重冻害,据不完全统计,损失大白菜2.5万吨,其他秋菜0.75万吨。 北京雪患·八九十年代 蔬菜大棚遭重创 1981年2月24日至26日:连续降温,最低气温达-14℃以下,导致全市小麦15%死亡。同年12月初,冷空气侵入本市,气温骤降,使永定门外一栋大楼刚浇筑的600立方米混凝土全部被冻坏,延误工期一个多月,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1987年2月16日3点30分至18日14点30分:出现冻雨,持续59小时,在此期间,共摔伤448人,骨折169人。16日,长途汽车线路停运90条;17日,停运180条。16至18日,18列铁路列车晚点,民航机场取消进出航班70个,约4000人滞留在机场。电线积冰达2至3毫米,导致断线,市内5条供电线路被烧。城近郊区12小时内发生交通事故28起,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8万多元。 1991年2月21日至22日:寒潮大风降温,24小时内降温9.2℃,日最低气温达到-12.6℃。造成密云、丰台等地蔬菜大棚严重损坏,蔬菜遭冻害,直接经济损失95万元以上。 1991年2月26日至月末:普降大雪,雪量10至22毫米,积雪造成94亩金属骨架大棚坍塌,551亩大棚和506亩中小棚骨架严重变形。蔬菜受灾面积达21511亩。积雪还影响城乡交通运输,有70条长途汽车线路停运,城区公共电汽车普遍晚点并出现大间隔,如330路出现长达83分钟的间隔。 交通事故频发 1991年11月26日至27日:京津地区降雪,路面积雪,26日17点至27日8点的15个小时内,京津塘高速公路北京段发生15起交通事故,伤15人。同日,京哈、京良路北京段也相继发生4起多车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事故主要原因是雪天车速过快。 1993年11月4日:普降大雪,高速公路关闭,民航机场十几个航班停飞,3天不能正常运营,滞留旅客1.3万多人,仅朝阳、海淀、丰台的道路交通事故一天就发生74起。 1997年12月5日:普降大雪,5日18点至6日8点30分,全市因雪天路滑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达到140多起。 1998年1月12日至16日:普降大雪,雪后降温,道路结冰,发生上千起汽车追尾事故,迫使北京多条高速公路关闭。 1998年11月21日:普降中到大雪,因路滑,致使八达岭、京津塘、京石、机场路等高速公路,以及110、108、109国道和怀丰山区公路均相继关闭。机场关闭5小时,致使200多个航班延误,近万名旅客滞留机场。因雪天路滑导致摔伤的患者激增,仅积水潭医院骨折患者日门诊量就达300多人。 北京雪患·21世纪 航班多数延误 2000年1月3日至5日:北京市降雪,4日15点至20点,二、三环路发生多起交通事故。 京石、八达岭高速公路、108、109、110国道先后封闭。首都机场1月5日取消航班25个,170多个航班延误。积水潭医院4至5日两天,收治摔伤患者达1000多人。 2000年1月11日:普降中雪,京石、京津塘高速、108、109、110国道全部封闭。首都机场83个航班延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