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北京人把收音机叫“话匣子”或“无线电”,是收听广播的主要工具。我是自己装矿石收音机听广播。记得当年家中大人居住的屋中,都装有话匣子。 话匣子是用电子管等元件组成,电子管的数量决定了话匣子的功率和音质。因电子管形似“灯泡”,就习惯将有几个电子管,就称有几个灯儿,最多有12个灯儿的话匣子,一般家庭用5个灯儿的话匣子就算不错了。早先日本占领时期和国民党时期不允许使用超过6个灯儿的话匣子,怕老百姓通过短波收听“敌台”。解放初期公安部门对话匣子的使用也有严格的规定。 话匣子是一精致的木制外壳,正面有镂空的条状图案,里面衬有嵌金丝的织物,织物后面装有一只舌簧纸盆喇叭,装有电子管和元件的底盘放于木壳底部。木壳正面下方有三个旋钮,左手是开关,右手是音量控制,中间是调台的旋钮,上面是一表盘,旋动旋钮指针可移动以显示选台的位置。 在木壳后面有电源线和接天、地线的两个接线柱,接上天、地线有较好的收听效果,使用上也比较安全。地线是用一根铁通条插入较阴湿的土中,天线要架空,要有一定高度,都要用电线与话匣子连接起来。当年院子里有三四台话匣子,有的在房檐下拉根铁丝,有的用竹竿绑个铁丝编的笊篱充当天线,不仅收听效果不好,还影响院子的美观。父亲请人在外院和后院各栽一根五六米高的杉篙,用来架设天线。天线是用四根较粗的铁丝拉成对角线斜跨整个院落,并用若干个铁环有间隔地套在四根天线上,以避免铁丝搅在一起,天线拉得很紧很直,看起来还真有点像“电台”的天线,院中的话匣子共用这一天线,收听效果大大提高。父亲常炫耀自己的“杰作”,不成想使用了不到一年,一天深夜在巡警房里做事的远房亲戚突然来家告知,家中的天线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已有人到巡警那儿调查家中的情况,祖母当机立断找人将天线拆掉,避免了一场祸事。 父亲爱鼓捣电器,在他的影响下我自己装矿石收音机,这是一种线路简单、不用电源、容易组装的收音机。耳机、漆包线、矿石盒、矿石、接线柱……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线圈是利用一截誊印蜡纸的硬纸筒在上面缠绕漆包线自制的。把各种元件固定在一块木板上,按线路图将元件焊接起来,把从中药店买来的“自然铜”放在矿石盒中,接上天、地线,戴好耳机,用矿石盒上的顶针,在矿石上寻找最佳点,就可收听到广播电台的声音了。由于装得太简陋,收听效果不好,但毕竟是自己制作的,也是爱不释手。 到后来,话匣子发展得很快,功能、质量、外观都有了较大改进,人们不再叫话匣子而改称收音机了。家中的话匣子也更新换代为“红星”牌的电唱机与收音机结合的一体机。当时几乎家家都有收音机,成为人们学习、娱乐不可缺少的工具,半导体(晶体管)收音机的问世更是给老百姓收听广播带来了方便。 记得当年家中经常收听的节目是京剧、评剧、曲艺、相声、评书和流行歌曲。当年王杰魁、连阔如的评书《小五义》、《三国》和赵英颇的《聊斋》是最爱听的节目,小孩儿最爱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和孙敬修老师讲故事。那会儿上了大学,每天早晨学校的高音喇叭都要播送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因此也养成了每天必听的习惯,直到现在仍然坚持收听,不过不再用矿石收音机、话匣子、半导体,而是在晨练时戴着MP3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16 , Processed in 1.08264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