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瓜果香飘满京城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珍新

   现在,北京人真是越来越有口福了:春天的樱桃、夏天的瓜、秋天的鸭梨、冬天的柿子……就连洋水果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北京市场,一年四季,每季都有美味水果上市,走进千家万户。其实,北京人爱吃水果之俗,并非始于今日——北京一直是水果消费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均消费量也居前列。
 
  水果与北京人有缘,自然会在“活的化石”——地名上有所反映,因此北京地名中叫果子市、果子巷的很多,而这些地方在历史上确实是水果买卖的交易场所和水果集散地。

  清末民初,北京的果子市至少有三处,并有“两大一小”之说。“两大”是前门外果子市,称为“南市”,德胜门内果子市称为“北市”。南市以经营南方诸省的水果为主,北市则以批发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所产水果为主。

  “一小”指的是东直门外十字坡的果市。

  东直门外十字坡的果市,专为近郊果农所设,所卖之果品也是“伏地货”——桃、梨、山里红等。因为此地交易者多为小型果农,本小货少,他们不仅可以在这里“打尖”住宿,还可以在此存货。果农一般在此驻脚,稍休后去城里叫卖。如在午前入市,只转几条街巷便可货去担空,然后归而复取,往返不停,干一天收入也不少。当年,在十字坡有“老金家店”、“老卢家店”等,专门接待四郊果农。城里的小果贩也到这里趸货到市里沿街叫卖。

  南市和北市与十字坡不同,喜做大宗买卖,城里的果局、水果店、水果摊均在此进货。

  南、北市的水果批发商,一般都根基雄厚,资本充实。南市的水果多由铁路、公路转运至此,以箱、包为计者为最多,其发售也以箱、包计算。北市的水果,主要由外地果贩贩运至此,或者是北市果店的人去采购的。那时,多用驴马驮着而来,故国行有“接垛子”的行话。

  果市,其实是个中介机构,它不做零售生意,虽然它对往来趸货的顾客无信誉可言,对货主却能往来无欺。果市中“跑外”的经纪人多精明老练,如赴乡下采购,可不携带货款,足见信誉极佳。经营时,先以水果的成色、质量,而后定价之高低。在与果农和外地果商交易时,他们一般比较坦率,不干食言的事。但是也有个别果市奸商却对果农百般挑剔、降级压价。而货物到他们手后,由他们转卖时则又升级涨价,以次顶好、偷梁换柱等伎俩也屡见不鲜。

  在老北京,除“两大一小”果市外,尚有一些单项果市,如枣市、西瓜市等。

  枣市设在安定门外,但万寿山后青龙桥的枣市最著名,旧京名品“董四墓大枣”即在此发售。西瓜市设在阜成门外月坛附近,近郊及河北、河南的一些瓜农在瓜熟蒂落之际,喜在此处交易。

  甜瓜是京城人爱吃的廉价水果,昔日销路甚好,甜瓜市就设在东直门外吊桥。

  解放后,城里的果市都移至城外,迁到了大红门、四道口等地。这些新型果市,不仅交通方便,内设专用铁路外,还有冷藏设施,在交易时也公买公卖,绝无奸商之作风,与昔日之果市相比,有天壤之别。

  在老北京,果市是以批发为主的市场,而人们要买水果只能到果局、水果店、水果摊了。

  果局,俗称“果局子”,是有字号的买卖,颇注重声誉,而且各有存货,还自办窖货,不卖劣果,不欺顾客。果局多以卖细果为主,大路货难登大雅之堂,果局多不经营。在果局里,冬天可以买到台湾、海南的西瓜等热带水果。

  果局的主顾儿,主要是京城的达官贵人及东交民巷的洋人,所以果局内部的摆设十分整齐大方,不像一般水果店里摆的净是笸箩、果筐之类的杂物。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果局大多被大果摊所顶,业务衰败,所剩寥寥无几。

  水果店是近几十年的称谓,早年称“果店”。这种果店主要是代客行销、批售发买的行业。后来,果店逐渐改变营业,以零售为主,与果局相差无几。不过,水果店多卖大路货——苹果、梨、杏等,细果少有经营。

  旧京果局、果店等一度享有很好的声誉,买卖公道,童叟无欺。清末民初以后,尤其是日伪统治时期,世风日下,果商为图赢利,常有不地道的行为,以致日渐衰退,为果摊与果挑所替代。

  所谓果摊,是指在街头摆摊设点的,而果挑则是走街串巷卖水果的。至于在庙会、集市摆摊卖水果的,也属果摊之列。果摊是季节性的,一般从农历3月始,10月止。冬天推车卖冻柿子、冻海棠者,尚不属果摊范围。

  水果摊自称卖“四季水果”,其实只有夏秋两季生意最旺。水果摊的货大多从果市趸来的,通常是清晨上市,中午方摆摊卖果。

  果摊的货品在几十年前仅有可数的几种,与今日之果摊不可同日而语。清代《水曹清暇录》云:“都门市中水果,味之美者,桃有八种,而肃宁最佳。梨有五种,而大谷最佳。栗有三种,而盘古最佳。葡萄有六种,而马乳最佳。”看来品种并不丰富。

  另有史料也记述云:“京都多佳果,如夏之火里冰,小于苹果,大于花红。冬之鸭儿梨、水葡萄,皆南中无有。”文中所说“火里冰”,又称虎拉槟、虎拉车,其实就是小沙果。从旧时的记载看,旧北京水果摊的货品也不算“种类繁多”。

  摆摊卖水果在当年不是轻松差事,要起早贪黑——早晨进货,晚间收摊要深夜一二点。进货时摊主除雇车拉外,大都自己去果市拉。果摊虽然没有租房、雇伙计之类的花费,但因是在露天售卖,果品经过风吹日晒寒侵,极易风干腐坏,故而要百般努力叫卖。

  旧日,东四牌楼拐角处,有一大果摊,摊上果品琳琅,种类也不少,主掌此摊的是个中年妇女,而且是个寡妇。她本人天不亮就要去果市,挑选好货自己拉不回来,只能花钱雇人拉,自然增加了开支,一年辛苦经营也只能养家糊口。遇有刮风下雨的日子,只能呆在家里看着鲜果变坏,听说人不到50岁就离开了人间。

  摆摊卖水果,讲究手勤、口勤。手勤就是要保护好水果不烂,经常翻筐观看,像京白梨这种果子十分嫩,不能老用手摸,拿时要垫纸,否则,留下手印的地方会烂或有伤痕。夏天卖西瓜,还要轰苍蝇,总之不能闲着。那时,卖水果讲究打蒲包和装果筐,干这些活还要手巧,不能让“照顾主儿”的果包没到家就散了。

  果局、果店有同业公会参加,同行内可有些照应,而摆摊的则没有参加商会的可能了,只能自己弄“嚼谷儿”。有些果摊摊主儿,有时也要干些有损商德的事。

  旧北京买水果者,不少是送礼用。这种水果要装在小筐里,果贩深知受礼者绝不会在送礼者面前打开看,故而,在装筐时以次顶好,做些手脚。卖西瓜者,如发现西瓜不熟,则在夜里卖,卖柿子时,声称“涩了管换”,但顾客尝了之后,又言“尝了不换”,小孩买则专挑小的、青的、烂的……据老人们回忆,旧京摆摊卖水果者,叫卖吹嘘极卖力,待客极殷勤,倘遇有人买果,“则阴以劣者掺其中”。据说,果贩赚昧心钱者,当时为数不少。行文至此,联想现在的水果摊贩,有少数人竟将旧时这些“赚昧心钱者”的恶劣作风“继承”下来了。

  虽说旧北京果摊小贩有个别奸诈,但大多数尚能安分守己,老实经营的。为此,不少人都对果摊留有印象,把它当成旧北京街头的风景线之一,是古城风韵的一部分。台湾女作家小民几年前在其《故都乡情》一书中,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平街上的果摊有美好的回忆:“距八月节还有半个来月,北平街头摊子一天比一天多了。除了月饼摊,还有‘熏’得整条街喷香的水果摊。水果摊支着一把大布伞,老蓝布垫在梯形摊子上,摆着苹果、石榴、柿子、大蜜桃、鸭梨、沙果……种类繁多。”她的满怀深情的回忆,使人仿佛徜徉于街上如林的水果摊旁,四九城飘着果香、瓜香,使人倍感古城风情之浓郁。

  至于果挑、果子车,都是串街走巷的,他们的可取之处是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旧北京的桑葚、酸杏儿,“五月鲜”大桃儿,都是他们挑着挑儿、推着车送到千家万户。当卖樱桃的小贩进了胡同,人们都会觉得夏天快来了。花钱不多,尝尝鲜儿,全家都会欢天喜地,使单调的城市生活,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05 , Processed in 1.09522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