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想念的胡同小学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许志壮

  说到北京的胡同,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描述,那是千奇百态。同时,千百年来在这胡同里蕴藏着说不尽也道不完的故事。人所共知的老舍先生是“京味儿”的作家,在他的身上和作品里就充满了一股浓浓的“京味儿”,多么的可亲,多么的可敬,又多么的可爱。

  说到北京的胡同,我就会想到我的母校——一所地处宣武区、办在胡同里的小学——琉璃厂小学。及至知天命之年,每每目送爱子和四邻的学童,肩背书包奔向学校,就魂牵梦绕般的也将我带到围绕在白墙灰瓦的校舍、放置木桌木凳的教室,还有先生手中竹制的教鞭,悬挂在墙壁上的粗糙黑板,五彩绢纸围拢的学习园地……

  说它是胡同小学,是名副其实的。

  其一,听老一辈儿人说,在这宣武区的地界儿上,散落着北京城数量最多、里数最长、拐弯儿最曲折,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如同迷宫式的胡同。

  二来,它的东边,是琉璃井胡同,西靠铁胳膊胡同,南面与琉璃巷胡同相对,这北向上,更是与闻名中外的琉璃厂文化街相向。

  学校的胡同口不偏不倚,正对着摆设文房四宝、高悬名人字画、飘洒翰墨书香的荣宝斋。我猜想是这荣宝斋、琉璃厂、厂甸庙会在北京人心窝子里占据的位置太重,古今传说太奇、名气儿也太大吧。所以,这所建在胡同中的小学,就攀高枝儿的称为“琉璃厂小学”。否则,在这偌大的京城去找寻这棋盘般大的胡同小学,您还是真要劳神费力不可了。

  由于受到左邻右舍的局限,胡同小学迫不得已,将一校办在两个院落中。您看,那低年级部的分校,是设在一座典型的四合院中。细细算计这分校,也仅仅是大户人家的私宅而已。

  我那时每天上学都左肩右斜的背上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蓝布书包,脚穿乡下奶奶纳的圆口条绒布鞋。每当踏上学校门前那三步台阶的青青石板时,一对分立两旁的石头狮子门墩,扭头怒目看着每一位从这里走过的人。还有那斑驳的黑漆大门扇儿上仍残留着两个铜门钹。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金字楹联,宣泄着年代久远的礼教家训。但随着冬去春来、夏雨秋风的更替,更显出深奥和厚重。我那时不是很懂楹联中深邃的道理,但是字里行间的大意,我恍惚明白一点儿。

  穿过狭窄的门道,左手一间屋子半间炕的传达室,一张小炕桌摆放土炕中间,桌上放置一个马蹄表,闹铃鸣叫。一个金灿灿的摇铃倒扣桌面,准时准点的摇动铃响。再向里面走去,朱漆立柱,绿格木窗,前廊出樧的青砖灰瓦,九间高脊大瓦房全称其为教室。

  上课时,整个院落少有人员走动。伴随传来的一阵摇铃声,整个院子就像炸了锅似的,充满了跳跃与打逗的纵情欢乐。别小瞧了只有巴掌大的方砖地段,每每课间时分是两百多名学童唯一的活动场地。

  闲暇时,抬头望去,你会发现屋脊缝中箐箐茅草充满生意,还有越墙的老枣树,枝头上悬挂着满红的、青红的枣子,让人咽着唾液。

  仰首上天,白云飘飘。偶尔掠过的几盘鸽群在空中旋舞,每每留下清脆的阵阵鸽哨声儿,惹人竖耳聆听。

  环顾东南西北,因院落狭窄,窝风不透气,每逢夏季窗外骄阳烤地,树上蝉儿鸣叫。教室内四十几名学童双手背后,端端正正坐在木桌前,已是燥热难耐,更使教书先生与读者学子厌倦这暑日书堂。如此憋闷,只得支窗开门寻风通气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北偶四班齐唱高声:“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随风飘荡……”更有那“卖大小金鱼儿唻”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伴随着梆、梆梆的木响器的敲打声,乘虚而入。

  此声此景,使得你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此番学习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想念的胡同小学,给我留存太多太多的思恋。

  胡同深深,寂静无华。那青砖灰瓦、方砖甬路、搪瓷开水桶,工友大爷手中金灿灿的摇铃,布衣先生批改作业清瘦的面容,至死难以忘却。每每回忆这些场景,都能让我感慨良多。我想念的胡同小学,和它一样的,还有许许多多星罗棋布的散落于京城的怀抱中。

  我想念的胡同小学,具有京城特色的小学。在它的培育下,我长大了。是它让我知晓司马光砸缸,我学习孔融让梨,我了解到黄河、长江、三山五岳,我接受祖国统一、人民安康、知识就是力量……

  独特的京城、独特的胡同小学、具有独特的魅力。毫不夸张地说,这其中蕴含着一部北京民俗文化的变迁历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27 , Processed in 1.09417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