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疃村位于海淀区温泉乡的温泉村东,黑龙潭西,在风景幽丽的显龙山北麓,北临碧波粼粼的京密引水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地名词典》一书中记载,明代时该村名叫白家滩村。因该村村落庞大,自古又为京西名村。而在村东部的百望山和西部的阳台山一带多有辽金古迹,所以该村在辽金时应已成村。因该村落东西向很长,故该村的两条主街为东西向,并有村东口和村西口的地名。在白家疃的南边,翻过十余里的山道,可到寿安山麓的卧佛寺。该村为“北京最美乡村”之一。 白家疃村的主要文物古迹是村西部大街路南的贤王祠,即清雍正年间的怡亲王允祥的祠堂,人们俗称为贤王祠。允祥是康熙 皇帝的十三子。人们知道,康熙的皇子们争皇位的斗争是很厉害的,惟有允祥一人支持雍正,故被称为贤王,所以哥俩的感情很好。被雍正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户部。在雍正三年(1725年)允祥负责整修京西水利,其指挥部就设在白家疃村,这里也是他的别墅(现祠堂处)。在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病逝。允祥在病逝前还负责整修卧佛寺,因卧佛寺是雍正的第二行宫(香山寺为第一行宫)。允祥病逝后,卧佛寺的整修由他的两个儿子继续负责。现在卧佛寺的规模基本上是当年修建的。后朝廷为纪念怡亲王,把允祥在白家疃的别墅改建为祠堂。现祠堂保存完好,并已复修一新。祠堂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和正殿。正殿面阔五间。殿前月台下立有一碑“敕建白家疃和硕怡贤亲王祠碑记”。祠的山门前相对有一大戏楼。贤王祠现为白家疃小学。就在贤王祠的西边街口处有一小石桥,因年代久远,小石桥已被土地埋没,但在地面还裸露两块条石。现在这小石桥是一重要文物古迹,因据说小石桥西过去有两间小房(有的说是一座小庙)。这里曾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的故居。但这里到底是不是曹公故居呢? 提到白家疃村有没有曹公故居的问题,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在北京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即曹公在西山的故居。人们都知道,曹公写作举世名著《红楼梦》是在西山写作的,但在西山何处是曹公的黄叶村“抗风轩”却是一个谜。1971年4月,在香山脚下卧佛寺东南的正白旗村的39号老屋(即现在的曹雪芹纪念馆处)发现了很多题壁诗。再结合老屋周围的环境,证明这里确是曹雪芹故居。然而,就在很多红学家认为这里就是曹公故居的同时,一些红学家却说这里不是曹公故居。并指出,曹公故居应在北营子、峒峪村、镶黄旗、万花山、南辛庄、大有庄等处。后又有红学家提出白家疃。著名红学家、原中国曹雪芹研究会会长胡德平先生先后写作了《曹雪芹在西山》、《说不尽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香山》,说明这里就是曹公故居。2007年1月,在北京市风景名胜协会举行的年会上,曹雪芹纪念馆的馆长李明新女士也曾和笔者讲,他们已考证出,这里确是曹雪芹故居。 关于白家疃村西的小石桥处的曹雪芹故居问题,最早提出来的是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但他还曾提出,曹雪芹的故居应在四王旗的西边,地藏沟口的左边靠近河的地方,那里现在还有一棵大槐树,其所指的位置正是现在曹雪芹纪念馆附近。吴恩裕提出曹公的故居在白家疃是怎么来的呢?是在正白旗村的39号老屋发现题壁诗后,北京市风筝协会副会长孔泽祥老先生因他曾手抄过曹雪芹手写的《废艺斋集稿》,对曹公的笔体较熟,认为题壁诗的有些诗确为曹公笔体。在《废艺斋集稿》中,有敦敏的《瓶湖斋记盛》一文,文中有句:“春间芹圃曾过舍已告,将徒迁白家疃”。吴先生就是根据句中的“徒迁”二字,提出曹公故居有可能是在白家疃。 其实曹雪芹和白家疃的关系,主要他是经常到白家疃村去给当地的百姓看病。曹公在卧佛寺前正白旗村居住时,他经常给百姓看病是人所共知的,曹公本名曹沾,雪芹之名是他来到西山后才叫的号雪芹,又叫芹圃、芹溪,这是因他用当地产的野芹菜给人治病的原故。白家疃在清代时是正白旗的防地,在民国时还由宛平县香山汛管理,所以曹雪芹到白家疃去给百姓看病应是真实的。另外,他到白家疃村里去给百姓看病,是不是要有一个地方住?或有时天晚,曹公夜宿白家疃,但曹公并没有搬家到正白旗村。凡持白家疃是曹公故居的红学家,都以《记盛》中的“徒迁”二字为据,这显然是不够的。退一步讲,就说曹公的后两年是“徒迁”白家疃,那他在卧佛寺前的故居在哪里呢?再说,他为什么要搬家呢?况卧佛寺后的山道崎岖,搬家困难。 尽管白家疃不是曹雪芹故居,但曹公经常沿卧佛寺山后的小道去白家疃村给百姓看病。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07 , Processed in 1.09376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