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过老北京四合院生活经历的人,几乎没有不串门儿的,也没有不会串门儿的。我所说的串门儿,是日常生活中互相往来的平常串门儿,年节串门儿不在其中。 在老北京四合院里你来我往,到家里坐坐聊聊,是一件极平常而又普通的事。串门儿是形式,邻里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才是目的。因此可以说,串门儿有着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蕴、鲜明的老北京特色,充分体现着老北京四合院里的风土人情。 老北京四合院自古就有:“院里的事儿,院里的人管”的说法。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历史悠久。据此说法,串门儿已成为四合院人许多年里沿袭的一种不称习俗的习俗了。 既然串门儿由来已久,其中的说道是免不了的。 提到串门儿的说道,我自然会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同住一个院的许多人——侯爷、马婶、周嫂……他们用自个儿的切身经历,实践并创造着串门儿的诸多讲究,体现着串门儿的意义,表现着串门儿的精彩。 院里人串门儿有六大讲究,这头一个就是时间讲究:选晚上时间,闪开晚饭时间,压缩串门儿时间。一般选在晚上七点半至九点半时间段,不能影响邻居的正常吃饭。晚上虽闲歇时间长,但要控制在个半小时,不能耽误邻居正常休息。 二要轻敲门,重垫话。到谁家串门儿必须先敲门,绝对禁止蔫不唧儿地推门进。敲门还要讲究轻敲,有节奏地敲。不能让对方有鲁莽、害怕、心跳的感觉。重垫话是大声喊话的意思,起到自报家门让对方知道谁来了,有所准备。喊完话,还要等屋里有了回应得到允许才能进门,免遇尴尬。 三讲究串门“三不去”:寡妇家不去,只姑娘在家时不去,新婚夫妇家不去。“三不去”专指男性而言。寡妇家串门儿容易招惹闲言碎语;只姑娘在家时去串门儿,双方会遭遇尴尬;新婚夫妇晚上时间最珍贵,少去或不去为好,否则会影响邻里关系,影响团结和睦…… 其四,是大敬大,是小敬小。在串门儿者的眼中,大小辈分要分明,应受到同样的尊重。是叔称叔,是弟称弟,禁喊绰号、小名。 第五条讲究最重要,先说正事,后闲聊。串门儿是形式,用举手之劳为院里的邻居解决点难事、烦心事是荣幸,是正道。扯闲篇是一种娱乐方式,但语言行动都要讲究文明,注意对晚辈人的不良影响。 第六条严禁串门儿打情骂俏。 对于串门儿一事,院里人不光停留在嘴上有讲究,更多的是用行动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发挥自己的水平,也各有千秋。 侯爷串门儿专解决家庭纠纷。侯爷在院里年龄最高,辈分最大,说不上满腹经纶,但读过《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倒背如流,也算得上肚里有货,嘴上有功夫,遵孝道,明事理,重信誉,讲威信的长者,在院里人中算是出招好使,说话有分量的人,解决家庭纠纷是他的强项,非他莫属,他自个也有舍我其谁的精神。知道谁家打架闹和,不孝父母,他不请自到,说一个,服一个,说两个好一双。 有一年,胡婶给三个儿子分家,几次未成。三个儿子都说胡婶有偏向,胡婶又委屈又生气,只有背地里抹泪的份儿。侯爷听说了,晚饭没顾上吃,就主动来到胡婶家,把三个儿子召集在一起,挨着个儿地说道,三个儿子都褶子了,服了气,问题顺利解决。 侯爷问胡婶的三个儿子:“知道你们仨人是什么关系吗?”仨人共同回答:“亲兄弟呗!”侯爷说:“知道这个就好办啦。你们看咱院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相当一部分没有血缘关系,但都讲究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谦让,吃亏常乐。你们是一个娘肠子里爬出来的,是亲兄弟,应该怎么做,还让我这老爷子教你们吗?” 哥仨互相看了一眼,心里的怒气消除了三分之一。 侯爷又问仨人第二个问题:“你们仨都是老爷们儿,请解释清楚什么叫老爷们儿?什么叫大老爷们儿?!” 老大回答:“老爷们儿是心里有数,不上当!”老二回答:“老爷们儿最勇敢,针锋相对。”老三回答:“老爷们儿遇事能争能战。” 侯爷被逗乐啦,说:“你们仨的解释都不准,难怪你们会这样。老爷们儿就是有见识,有度量,吃亏让人,行得端,做得正,重情意,懂孝道,这是一般的爷们儿。大老爷们儿就必须有更远的见识,更大的度量,做人做事要刚正,要顶天立地!” 接着,侯爷又道:“你们仨为一根筷子也争,为一个碗也掐,是爷们儿所为吗?再说啦,父母辛辛苦苦养大你们,拼命挣回点家业,就为看着你们仨争抢打?早知道有你们这手活,他们宁肯烧了、毁了、送人,也不会给你们留下。再说了,好汉子不擎祖业产,凭本事去挣,那多爷们儿,多光彩!” “还有,你们都认为你妈有偏向。你们仨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她的手指头,咬哪个都疼。她能偏向谁?跟你们说这世界上母爱最无私、最公平!别说不会偏向,即使真的有了偏向,你们也应该检查一下原因。偏向听话、懂事又孝顺的,要我说这也正常!叫你们说,咱院里人有谁喜欢不懂道理、胡搅蛮缠的浑球……” 仨人被说红了脸,又露出了白牙。第二天胡婶分家出奇的顺利,仨儿子再也没闹过意见,还成了院里有名的“三孝子”。 马婶专管院里的基建和红白喜事。马婶在院里属快人快语,办事果断、利落、真砍实凿的那种人,串门儿去的户多面广。院里的邻居几乎没有不去的地儿,她管的闲事自然也多。谁家砌墙、盖鸡窝、搭间小棚子或红白喜事……别人跟她一念叨,齐活。她心里有数,到时一句话连人带家什都到位。她说话好使,又占地方,帮忙来的人,跟着她受了累还乐颠儿乐颠儿的,事主们对马婶也是一百个放心。 马婶自从嫁到我们这个院后,鸡窝、棚子添了无数,新媳妇娶来一个又一个,娃娃们添了几十个,这其中都有马婶的功劳。 周嫂串门儿比起侯爷、马婶都面窄,她专门去贫困户家。烈属孙奶奶多年独身,身患风湿病,有钱就得花在药上。周嫂经常串门儿和孙奶奶聊天,为她宽心解闷儿。换样儿的饭食不忘给孙奶奶送上一份。天冷了,她给做好棉衣送去,天热,换做夹衣。有一年孙奶奶病重无钱医治,她带头鼓动全院人捐款,帮孙奶奶渡过了难关。 四合院人串门儿,串出了关爱、串出了互助,串出了情谊,串出了和谐,串出了欢乐,串出了逐渐富裕,因此有过四合院经历的人,都怀念这串门儿的日子。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08 , Processed in 1.22369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