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三十二年冬十一月)①己丑,士弥牟营成周②:计丈数,揣③高卑,度厚薄,仞④沟洫,物土方,议远迩⑤,量事期⑥,计徒庸⑦,虑材用,书糇粮⑧,以令役⑨于诸侯。属役⑩赋丈,书以授帅,而效诸刘子。韩简子临之,以为成命。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注:①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也即鲁昭公三十二年),刘文公(名卷,王卿士)和周大夫苌弘商议修建成周之城,由苌弘把设想告诉晋国。当时,魏绛之子舒(魏献子)在晋为正卿,主持国政。同意苌弘的意见,再联合诸侯国共同营建。随后,晋人士弥牟作了具体的设计方案。成周城在瀍水东,王城在瀍水西。最初,周平王迁都洛阳,修建了王城。公元前519年,周景王长庶子王子朝作乱,入于王城,时际周敬王即位,他只能出走到刘文公的采邑。后来居狄泉。狄泉是周都东迁洛阳以后,王室墓所在地。在此建成,即是成周之城。②士弥牟,即士景伯,晋国理官。营成周,制定建成周之城设计方案。③揣,设定高度,④仞,设定深度。⑤物,方向。物土方,取土的方向;议,研究。议远迩,研究远近合适的距离。⑥量事期,整个工程竣工日期。⑦计徒庸,统计服劳役的人工。⑧书糇粮,预知需用的粮食。⑨役,负担。摊派。⑩属,同嘱。此指按国大小,分别通知出役数字,完成工程数量。帅,诸侯国的大夫(负责人)效,递送。韩简子,晋大夫。 释文:鲁昭公三十二年冬十一月己丑日,晋国理官士弥牟负责制定成周之城的设计方案:计算城墙的长度,预测城的高低,墙体厚薄,城围沟渠的深度,取土的方向和合适的距离,开工和竣工的日期,需要的人力,使用的材料,储备的粮食,以便参与建城的诸侯国共同承担。再按国家大小分摊的建城具体丈数,写成书面材料送给王卿士刘文公,由晋国大夫韩简子监督工程,于是,整个设计就此定案。 拾得:现代人见到古代城墙,直觉是那时没有什么机械,全靠人力挖土运土夯土,一寸一寸往高垒。决不可能想到当时在动工之前,也曾经过一翻周密的考察和计算,制定整体工程的设计方案,其项目内容,几乎与现在工程建设的诸多项目基本一致,不由得我们对于古代建筑的完成产生一种科学的认识。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一些古城残迹的发掘,墙宽一般在6米至8米(不是城的基础),夯土层厚度在20厘米至30厘米,夯窝密集,夯土坚硬。城外都有护城河沟。士弥牟的设计方案,仅仅是工程本身施工的需要以及有关诸侯国应承担的义务,其实已经把城周的防御和内城的安全包括进去,城高、城厚、沟深等,应该说,这些都是有效防守的安全系数。今天看来,很是不简单。 千百年前的古代建筑遗存,现在已不很多了,特别是一些巨大的土建工程,例如古代墙城,完整的能有几座。拆毁是非常容易的,推土机平掉这些“土圪垯”,毫不费劲。可是,我们看看春秋时期修建一座城墙的设计,如此复杂,如此艰巨,难道我们还不积极加强保护凝结着古人智慧、劳力和体现历史的稀少遗存吗?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4 , Processed in 1.0845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