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五单五儿粽子节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尚利平

  自打胡同里,家家门框上开始插上菖蒲和艾蒿,京城人就知道“五单五儿粽子节”到了——“五单五儿粽子节”是老百姓的俗称,正名叫端午节。

  老辈儿那会儿,平日里就时常给那些稍稍懂点事儿的孩儿们讲古,讲为尊严、为民族气节而投江自尽的屈原的故事,讲为啥那天包粽子。无从考证,北方的京城胡同平房院里的平头百姓啥时管包粽子的糯米叫江米,兴许是为了好记,为了好往下传的人和故事,愣是说为了纪念屈原投江才叫的。反正,听故事的孩儿们想得简单,记住一点,别忘了吃粽子就全都记住了。

  这个农历的“五月初五”,没有孩儿们想得那么简单,这节令过得好不好,光说说不行,得动真格儿的。要是“秃噜”了(做不好)这码子事儿,人家讲礼讲面的老街旧坊,拎着、端着、举着送来十个八个还热乎的粽子,自个儿的脸往哪搁?礼尚往来的事儿,要是落了,那不是自个儿找没脸儿吗!

  包粽子瞧着简单,里面的事儿多着呢,光说说包粽子的材料就够说上一会子。

  先说江米。江米分圆粒和长粒,京城里常用长粒的江米,因为它省火省时,好熟还黏糊。京郊那边用的米大都是圆粒的江米,因为它能和黏大黄米、黏高粱米包的粽子一锅烀的时候火候、钟点对得上。

  老人儿们常说,煮熟的粽子扔到水井里十年都不化,可见这粽子不好消化。粽子虽说好吃,对于老人和胃软的人,您吃的时候,可得悠着点儿,不能光顾嘴馋而得罪了“老肚家儿”。这粽子,吃多了,抠,抠不出来,挖,找不着地方,就等着瞧大夫吧!会包粽子的人想出主意来,包粽子时尽量包半空的米,多放几个枣,为了是让包在苇叶里的米多翻几个个儿,米泡胖些,枣也跟着烂糊,好吃不伤胃。

  苇叶是包粽子的必须材料。粽子的模样别致,味道清香好吃,苇叶让粽子有了说辞,那米再好,那枣再甜,没得苇叶的帮衬,那就不叫粽子。

  您该说了,这不叫江米饭了嘛?老城墙外,老时候,苇坑、苇塘子不老少,一进入农历四月底,苇叶一天一个样儿,要想省钱,又使上宽叶长叶好包的叶儿,就得多去几个地儿,得往苇塘子深处去,甭用说,这擗苇叶是娘儿们的事儿。

  那会子,城外人烟稀少,苇坑苇塘子野,只听见“苇炸子”(至今我也没问出来这鸟儿的学名)“爪叽儿、爪叽儿、爪爪爪叽儿”的不停地叫,哪一片苇子“苇炸子”不叫,只有刷刷的叶子响,那一准儿是谁家的女人为包粽子而出来忙活。从城里搭伴徒步走到城外,干上一阵子后,女人们又累又渴,她们会想辙——揪一截苇根儿,用手擦吧擦吧放到嘴里嚼,甜不滋儿的苇根儿的汁儿润了嗓子,还解了乏。她们给自己找乐子,嘴敞的娘们儿听着远处的蛤蟆唤对儿时的高一声低一声的鸣叫,还不忘说几句荤话,逗大伙闷笑——穷、苦、累都忘了!

  红枣,讲究的人家要绕世界的淘换密云小枣和金丝小枣。英不落、尜尜枣晒干剩两层皮,没有肉是不能包粽子的。要说粽子里放几个枣,那就随您的心气儿了。

  包粽子的材料备齐了,不见得谁都会包。先是煮叶子、洗叶子,叶子要煮绵了才好用。马莲草要煮软了才好绑。江米淘净了,要泡上半天,开水把枣焯上一个个儿才能让枣胖起来,吃着肉头儿。这包粽子、煮粽子,说儿多着呢!这包粽子要是遇上谁家有个拙媳妇,毛毛糙糙的,学会了包粽子,没听准烀粽子,那才砸锅呢。

  烀粽子也有说道儿,煮多大工夫,再捂上几个钟点儿,又香又软又黏的门道要是问不透,那就等着吃又没味又硬又散的粽子,让人笑掉大牙吧!

  不知啥时候,院里的老太太嚷嚷着过粽子节是赔本赚吆喝。好容易头“五单五儿”这几天备齐了包粽子的东西,“五单五儿”一大早,老太太赶着,为大孙子肩膀头上缀上五彩绸做成的、用红线串成串儿的粽子角儿,又为大孙女妞妞辫上绑上五彩线串红绸布做的粽子搭拉儿,又赶着他们上当街去玩,临出门还不忘告诉孩儿往年传下来的妈妈论儿:“别忘了,头晌午回来时,把挂那玩意揪下来扔在当街,别带着回来,谁带着回来,当心我不让你们吃粽子!”您说说,这费劲巴拉的做了好几天,用苇叶叠的粽子角还好说,那五彩绸缎用糨子刮,用彩线缝的粽子搭拉还真得是个工夫,白扔了怪可惜了的!偏偏这妈妈论儿不许留下这玩意儿,而且不准带回家过“五单五儿”的晌午,邪乎吧!您家要是有老人张罗着这粽子节的老讲儿,您不怕被骂咧了,就带着粽子角儿回家试试!

  老太太累得腰酸腿疼,忙活了多半天,把粽子捂着盖着出了锅,没承想后边的事儿把个孙子孙女惹翻了车。大孙女先跑了进来,打开笼屉盖,瞪着小眼儿往斗子锅里瞧,哭咧咧地数落老太太:“您咋就剩下这几个了?您不是说包一……”大孙女扒拉着锅底还烫手的几个粽子,冷不丁,一只小手抓起两个粽子就跑,原来是大孙子回来了!老太太也没留神,捂都没捂住,眼睁睁地瞧着大孙女的嘴,咧成了小瓢儿,哭声直直地扎着耳朵:“奶奶,您瞧着点儿哥哥,他……”

  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老太太的大孙女坐在地上踹腿、打掌,不依不饶,老太太纵有孙猴子七十二变,也没法再变出宝贝孙女想要的粽子来。老太太搂着大孙女赔礼央告着,真是没法儿又没法儿——一锅粽子没多大会儿便宜了东家的小子、西家的丫头,便宜了不会包的婶子大妈,尝一个,吃一个,是老太太说不出来的刚才的事儿。

  院里的街坊邻居,婶子大妈,瞧这情景,心里那个悔呀,就甭提了!全院能出动的全出动了,东家淘换来一把苇叶,西家横匀来两把枣,北屋孩子多,端来没剩下多少的几把米,南屋不会包的,乡下来个亲戚背来了几斤黏高粱米,一粒没动呢,全给拎了来!老娘儿俩眼头里攒了一堆,老太太,您瞧着办吧!老太太搂着大孙女,为难的直咂牙花子,多年的老习惯了,东西送出去,给了人家了,还有往回要的理儿?

  不知哪一年,院里的老少娘儿们们,忽然想出了个好法子,全院的人拿出自家的东西,拿出自家的拿手活儿,会的教,不会的学,一块做,一块烀,一块分,一块吃,热闹的平房院不知啥时候添了个新规矩,新规矩久了,成了老理儿,传了多少年,没有人说得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8:06 , Processed in 1.11010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