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下第一雄关 居庸关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杨乃运

  1935年,由马芷痒编著,张恨水审定的《北平旅行指南》出版,引起了轰动。当时市面儿上很少有这样的著作,其作用和地位都可与明代的《帝京景物略》媲美。书中介绍的旧京名胜古迹达230余处,其中不仅有居庸关,且居庸关内的南口、云台、青龙桥、八达岭分别列目,230处名胜古迹中它占了5处。

  居庸关自民国就是京城的旅游热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外游人更是络绎不绝。但居庸关关城长期处于野点地位,往来八达岭的游客、旅游团大都会在这里驻足,看的是残城、颓墙,是深刻其上的苍老的岁月。1993-1998年经过5年的修缮“整容”,这座关城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已是青春时态,千古雄关恢复了原貌,扼喉傲立,让看惯了它苍凉面目的人既震惊又新奇。

  在罗哲文、杜仙洲、朱希之等十几位中国著名长城专家参与指导下修复起来的居庸关关城城楼上,赫然悬挂着“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



关城眺望   


居庸关水关   




雄关夜色 

  两个天下第一雄关

  谁都知道,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最东端的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最西端的嘉峪关,有称“天下雄关”的,也有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修复时,西门城楼悬挂的匾即为“天下第一雄关”匾。

  怎会出现两个“天下第一雄关”呢?历史上就是如此,还是两家中有一家搞错了,把不该自己挂的匾挂上去了?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能够搜罗到的资料中寻觅了一下各自挂“天下第一雄关”匾的依据,结果发现,历史上确实就有两个“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匾,是1988年至1990年修复西门关城城楼后挂的,这座关楼1924年被军阀马仲英部拆毁时,原有的匾也就此失踪了。那块匾,据当时在世的见过的老人们回忆,题写的是“天下第一雄关”,书者为左宗棠。

  居庸关悬上“天下第一雄关”匾的依据是清康熙年间一个文人的所见,此公名叫钱良择。康熙二十七年五月,钱良择随军去蒙古,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写,书成《塞外纪略》流传于世。在《塞外纪略》中,有关居庸关关城门额的部分是这样写的:“初三日甲戌,天晴无风,山行竟日,石路崎岖,时蹶马足。两峰壁立,中为通衢,愈登愈高,不知其所止极。十五里至居庸关城,城门额曰:‘天下第一雄关’。”

  钱良择在居庸关关城所见的“天下第一雄关”门额,推断是明代的,居庸关关城和嘉峪关关城不同,嘉峪关在清代屡有修葺,战事频仍。居庸关在清代基本没动过。清王朝入主中原后,是不主张修整长城的,特别是康熙。他的心态和中国历代的很多皇帝,不管是汉家的皇帝还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皇帝的心态已大不相同。他需要的是民心,是汉民族地主集团的支持,从他的父辈起,钱宁肯花在修明皇陵和文庙上。在统一了的中华民族版图上,长城不再是汉民族和北方兄弟民族争战的边城,劳民伤财的大规模的修补长城活动确无必要,作为最高统治者,对长城的认识康熙有更睿智、更明达的思考。因此,距京城仅百十里的居庸关长城和关城,除城内的个别建筑设施外,基本是任由荒废的。不修城,就不会有新额匾。“天下第一雄关”是明代以前哪朝哪代的门额的可能性也不大。明洪武以前居庸关关城故址不在钱良择看到的那个位置,它更偏北一点儿,远出8华里的样子。有资料说古人中有在南口关看到“天下第一雄关”匾的。如属实,有可能是明以前的。南口城是居庸关的南口,北魏、北齐把长城修到这里以后,居庸关南口北口的位置不会有大的变动。太行山西山山脉、燕山军都山脉在居庸关处相峙,中为两山系断裂带,再向南向北都是平原了,冷兵器时代,作为京城的屏障,踞喉扼险之关不会修到平原上。但南口关挂天下第一雄关匾这个说法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文献资料的支持,钱良择的《塞外纪略》就成了居庸关为“天下第一雄关”的惟一证据。

  两座雄关之比较

  如果专家们的考证无虚无假,那么历史上曾出现并称“天下第一雄关”的事实无法改变。我们不能跟历史较劲,你说历史上有话语权的大人物不负责任也好,滥用第一,形容词贫乏到非第一不足以表达其对关城之雄的慨叹也罢,都无济于事。毕竟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评选过,谁在雄上堪称第一,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己在两关之间去做比较了。

  依我之愚见,胜出的,能肩起“天下第一雄关”的是居庸关。理由有三:一是两关之间居庸关的地势地貌最险,地形最复杂;二是居庸关比嘉峪关纵深长得多,结构布局复杂得多,规模大得多;三是地理和战略位置,决定了对关城打造程度的差异。

  嘉峪关和居庸关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都依大峡谷而建,是大峡谷间的雄关。嘉峪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下第一墩”下的那道悬崖,悬崖刀切一样,且深达万仞,崖底凝蓝凝脂的大河几乎看不到波澜。是不敢细看,崖顶望河胆战心惊。那是道天然屏障,明代万里长城到这戛然而止,划上了句号。论峡谷,它却无险可守,它太宽了,宽达30华里,基本是平展展的大戈壁,没有嘉峪关段长城设防,冷兵器时代的兵马可长驱直入。居庸关坐落的峡谷大不相同了,逼仄、险峻。唐朝边塞诗人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诗(三首)用了“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绝坂冰连下,群峰云更高”的句子。北宋派往金上京的使官资政殿学士宇文虚中“过居庸关”诗,用词更锋利:“峭壁从天折,悬流赴壑清。路回穿云细,崖裂与藤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居庸关峡谷的描述是:“绝谷累石,崇墉峻壁,山岫层深,侧道偏狭,林障邃险,路仅容轨,晓禽暮兽,塞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莫不悲伤。”

  相对来说居庸峡谷腰细,两头略宽。腰在上关。关城那片地方也宽。说宽也不过宽几百米吧,且是两山夹持的涧河、台地、斜坡、山麓,地形复杂。居庸之雄有自然条件。跨水骑山而筑的关城长城达13华里零二十八步,城回环在深谷两侧的高山上,城楼总高达31米,像展翼腾飞的雄鹰。展有13华里之翅的巨鹰式关城,云空鸟瞰才能览全,那种雄是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峡谷中城楼的高度高出嘉峪关4米,楼也阔出嘉峪关楼,河套城墙与岭上城墙的最高落差达380米。关城既有崇伟辉煌、坚厚沉实、拔谷擎天的雄胜,又有蜿蜒跌宕起伏若巨龙腾跃的动感。居庸关的纵深是40华里,居庸峡谷有多长它就有多长,在这个长度的峡谷内有4重雄关:南有南口关,北有八达岭关,中有关城和上关,出了北口八达岭关,还有岔道城。这等依托峡谷的重重关口组成的一道关,在明代的万里长城线上,不是惟一,也是罕奇了。

  居庸关的建设,从辽到明,历朝历代皇帝都重视。不重视不行,离京城太近了,只有90到100华里,居庸失守,京城失陷也就在旦夕之间了,这也是居庸关为什么要设四重且加一道岔道城的道理。

  雄关在今天的意义,在我看来,首先是美学上的。古代军事文化发展到极致,能创造出怎样的雄胜来,人类是怎样利用自然的给予拓宽和丰富了雄胜美的领域,使自然美与人文美达到了最佳的组合?古代军事设施所反映出的建筑文化成就,是人类智慧的折光,也是人类历史悲剧的一个侧面:是血与火熔铸的史诗,也是生命交响中辉煌遮掩下的挠心刺肺的二度音程。历史的居庸关关城,被基本完整地再现了,它打开了一个认识古代军事文化的窗口,提供了一处荟萃长城文化精华的游览胜地,也提供了一部形象的、立体的、观照和阅读雄胜美学的典范读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19:39 , Processed in 1.14968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