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西海子畔李贽墓

2002-12-1 12:00| 发布者: 高卫红

  在通州城内西海子公园东北部,“燃灯佛舍利塔”西侧,旧城北城墙遗址上,有一座古墓。这就是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李卓吾)的坟墓。李贽,这位卒于404年前的离经叛道者,反封建的无畏斗士,他的勇气和战斗精神为后世人所景仰、敬佩,他的坟冢成为游人凭吊、怀古的好去处。

  李贽墓背靠通惠河故道荷塘,面对西海子古迹鱼池,坐北朝南。南北长30米,东西宽12米。青砖宝顶,内葬骨坛,“门”形十字花墙,三面围冢,花池草带,傍墙而设。明代焦闳题字古碑,精工拼接而立。庑殿顶碑楼,庄严肃穆。楼前仿古踏跺九级。墓前东西并列二碑,东为“初迁碑记”,此碑文乃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书丹。西为“重迁碑记”。二碑之前居中一碑,是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周扬的题词:“一代宗师,李卓吾先生之墓,周扬敬题,一九八三年夏”。



  提起李贽,稍有历史、文学知识的人并不陌生。李贽(1527-1602年),原名李载贽,因避穆宗朱载后讳,去掉了“载”字。号卓语,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泉州晋江人。他26岁(1552年)中福建乡试举人,做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小官,51岁(1577年)任云南姚安府知府。从54岁起,他就辞官不做,也不回乡隐居,而是过着独居讲学的生活。李贽一生著述很多,有《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等著作传世。

  李贽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叛逆性和顽强的战斗性,他的著作充满鲜明的反封建主义色彩。他生活在明嘉靖、万历年代,受王守仁(王阳明)学说的影响,对程朱理学和一切伪道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认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并把《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学说斥之为“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统治的等级制度和维护封建的特权思想,与儒家学说和传统观念尖锐对立。因此,他被统治者和士大夫切齿痛恨并视为“十恶不赦的异端”分子,他的著作被视为“异端邪说”并一再遭到焚毁。对于文学,李贽提出了《童心说》。他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说“诗何必古诗,文何必先秦”,“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他甚至认为“六经语孟”,“不可以为万世之至论”,“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这对当时盛行的八股文实在是当头一棒。他还大力推崇朝廷封杀的《西厢记》、《水浒传》等通俗文学,认为是一种“至文”,而且以极大的热情评点过《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琵琶记》等,是我国通俗文学最初的研究家和批评家。

  由于李贽在其多部著作中大胆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和道学家们的假面具,切中了他们的要害,所以晚年不断遭受打击和迫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他74岁时,湖北麻城地方官怂恿流氓以“逐游僧,毁淫寺”的名义,把他寄住的龙潭芝佛院拆毁,李贽只能四处躲避。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他不远几千里逃到通州挚友、曾为御史的马经纶家。在他76岁高龄时,一场更大的打击突然袭来。万历三十年(1602年)闰二月,都察院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弹劾寄居通州的李贽,说他“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剌谬不经,不可不毁。”明神宗万历皇帝作了如下批示:“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其书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尽搜烧毁,不许存留。如有徒党曲避私藏,该科及各有司访参奏来,并治罪。”于是“大逆不道”的李贽被关进了锦衣卫监狱。不久,李贽在狱中用剃刀割喉自杀,终年76岁。正如他在《不是好汉》一诗中写道的:“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至死也表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李贽辞世后,其友马经纶为其治冢墓于通州北门外马厂村迎福寺旁。1953年,通州政府由于建设需要,将其墓迁移至通惠河北岸大悲林村南,并购置缸坛,收殓遗骨。1981年,市、区政府又拨专款将墓再迁于现址,以便于中外人士凭吊观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2 , Processed in 1.08225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