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月开始,北京开始了“限塑”,人们又重新用上了早先的环保器具购物,此情此景,又让我想起了布袋、网兜、货篮子这些老物件儿。 三四十年前,老北京人出门购物,与现在大不相同。市民买粮要自带布口袋,买副食品喜欢拿上个网兜,买菜、鸡蛋等常提个竹篮子。这些用品可以长期使用,既结实又经济,也很便携、环保。因此,这几样东西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常用之物,家家户户都得备着。记得那时,还没有超市、农贸市场,购物要到国营粮店、副食店和菜站,路途都很近。粮店备有袋装面粉及零售五谷杂粮,若零买三二十斤米面,须自带口袋,50斤以上可拿原来的“标准”面袋顶换整袋面粉。如没有粮袋可在粮店购买,也有自己撕几尺白市布缝制的。一个口袋大都使用很久,破了缝缝补补再用。老北京人历来勤俭持家,即使是个粮食口袋也非常爱护,这种传统在上了年纪的老人中,可说是根深蒂固。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离不开的。过去市民买这些用品,大都零打零用。为了携带方便,人们缝制成大小布袋子,上面有提带,俗称“书包”。凡上街购物,拿上书包就可盛副食,也能装几瓶酱油醋,十分安全可靠。后来又出现了线网兜,使用起来也很持久。网兜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多股棉线编织而成,装物较多。另一种是尼龙线编织的,小巧玲珑,便利易携,便宜又耐久。 北京妇女爱美又心灵手巧,经常选择不同花色布料,缝制出各种风格的布袋子。五颜六色的小布兜不但成为了随身购物用品,其制作精美,各具匠心,也给了人们一种美的感受。 在我年轻的时候,布袋子使用率极高,每天上班总忘不了随身携带个布书包,一是为了装午餐饭盒,二是下班时顺便采购。只要领了工资,家里用的孩子吃的,会装满一书包。每当把这些物品带回家中,那种愉悦温馨的氛围会驱散一天的疲劳。 在北京人的生活中,货篮子也是常用的物品,那时候家家必备。 篮子的种类有许多样式,所用材料和做工也不同。无论尺寸大小,是深是浅,都以圆形的居多。 这些篮子一种是荆条编的,个儿较大,做工较粗糙,分量较沉,但装东西多,承受力强,结实,即使装几十斤蔬菜水果,也不易损坏。另一种是用柳条编的,材料是剥了皮的细柳条。其做工比荆条编的精细,洁白的颜色显得干净大气,不同的是提梁为n形树枝窝成。 柳条篮子也很能装物品,除了圆形以外另有长方、椭圆形等。还有一种是竹篾编的篮子,样式有长、圆、扁圆、斗形等多种。竹篮子大都来自南方,做工细腻,有的还带红黄绿彩线,并带盖,美观的造型和独特的风格让人喜欢,既可盛物又有观赏性。这种篮精巧严实可防尘,因而备受人们青睐。较讲究的老北京人,那时多喜用竹篮子装食品和购物,既实用又干净。 过去京城市民上街采买生活零用品,多数都用货篮子。那时常可见到人们左手挎个装有副食品的篮子,右肩上扛着米面袋的。早年间常有郊区小贩推车叫卖,胡同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任意挑选货篮子,且价钱不贵,经济实惠。使用这种货篮子好处很多,用脏了经清水一刷洗除旧如新,若保存好了可使用多年,后来的“菜篮子工程”之说,大概也源于此。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塑料包装的大量使用,布袋、网兜、货篮子渐渐消失。如今人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环保意识也越加深入人心。相信那些与老北京人情缘至深的传统用件儿,将会再现于今日京城并得到广泛使用。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9:28 , Processed in 1.09446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