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文津街与国家图书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宝贵

  最近北海公园西门内和国家图书馆(城内分馆)之间的大墙已经拆除,以铁栏杆相隔。使两处的景物相互相映,景观显得格外绚丽。

  北海公园和国家图书馆前的大街叫“文津街”。它是北京最短的一条大街。东从北长街北口,西至府右街北口。东接景山前街,西邻西安门大街。这条大街虽然最短,但和国子监街、琉璃厂街、新文化街等,都为北京著名的文化街。而且文津街东邻故宫、景山,大街上北有古典皇家园林北海及团城、国家图书馆,南为中南海。文津街是北京最美丽的大街的中心,北海公园和国家图书馆之间的大墙拆除,更使文津街体现了幽静、典雅的北京古都风貌。

  文津街的街名是怎样来的呢?原来这和位于街北的国家图书馆有关。

  国家图书馆成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原名叫“京师图书馆”。最早的馆址在什刹海北岸鸦儿胡同的元代古刹广化寺内。1912年8月27日正式开馆接待读者。京

  师图书馆是继承了故宫文渊阁内我国宋、元、明、清四代皇家藏书的基础上建立的。同时又购买了归安姚觐元“咫进斋”和南陵徐乃昌“积学斋”的私人藏书。这样使藏书达十万多册。著名的文物书籍有敦煌石窟的写经,宋、元刻本以及我国历史上的两部大百科全书,明《永乐大典》的残存部分存书和清《四库全书》。

  最值得一提的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丛书,是乾隆皇帝下旨编修的。这部书从筹备到完成,共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可见其工程之艰巨。乾隆下旨编纂的《四库全书》,全书共收录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三万六千三百零四册,大约有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因当时的印刷条件有限,没有刻印,只用人工抄写,一共抄写了七部。其中抄写最工整,字体最优美的有三部。这三部一部收藏在紫禁城的文渊阁内,一部藏于圆明园的文源阁内,一部藏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内。后在1890年,收藏在圆明园的《四库全书》被英法联军焚毁。收藏在紫禁城文渊阁的《四库全书》,现收藏到台湾台北图书馆。收藏在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四库全书》,在1912年时,我国著名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正任教育部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和博物馆工作,在先生的努力要求下,于1914年1月6日《四库全书》才移交到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在广化寺开馆不久,就感到鸦儿胡同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故读者不多。1913年10月,教育部决定迁馆到位于东城方家胡同的国子监南学。1915年6月,在那里设立了京师图书馆筹备处,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于1917年2月16日,京师图书馆正式迁移到东城方家胡同的国子监南学。到1928年底,京师图书馆又搬到中南海“居仁堂”,并改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在1929年初,与位于北海内庆宵楼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叫“国立北平图书馆”。

  在1929年5月,在北海西岸选址建设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新馆址,这里原是元代的道观“兴圣宫”,到明代为皇家道观“玉熙宫”,崇信道教的嘉靖皇帝经常来这里做醮供(道教活动),皇家还经常在这里演戏。在清代这里又成为皇家的“御马圈”。京师图书馆新馆的设计,考虑到地处古典皇家园林北海的西侧,应与北海的景观相协调,决定采取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新馆于1929年5月动工,在1931年7月1日落成并开馆。因图书馆内珍藏有文津阁的《四库全书》,所以门前的原西安门大街改叫“文津街”。图书馆馆藏的《四库全书》全部书册、书匣、书架都是乾隆年间的原物,而且保存完好。北京图书馆先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门口有立碑说明。

  1987年10月6日,位于西直门外的北京图书馆的新馆落成。北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四库全书》又运抵新馆收藏,收藏的馆室大厅叫“文津厅”。现在国家图书馆的很多活动都与“文津”有关,如“文津讲坛”、“文津图书奖”、“文津读者奖”、“文津沙龙”、“文津流觞”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8 07:49 , Processed in 1.08325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