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武卫军,大清帝国最后的精锐王牌之师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未知

    中日甲午战后,清廷在无能力、无财源、无兵备的情况下,决心建立一支新式军队。但建立新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需要金钱购置械弹装备,需要大量经常维持费用、筹措兵源外,更需有受过新式军事教育的干部,对军事科学、械弹知识、战略战术思想,以及战斗技巧的认识与运用,给新兵革命性的基本训练。受限于清朝传统重文轻武的传统,新军除了江南「自强军」与小站「新建陆军」较有成就之外,各地成效不彰。

    伴随着年轻的光绪皇帝打算变法,帝后两党先后准备武装夺权。政变过后,得胜的慈禧太后一派为了稳固政权,在荣禄策划下,将北洋当时各支新式军队分期改变、改编。政变后一周(光绪廿日年八月十三/农历),荣禄入值军机,管理兵部事务,兼练兵大臣,节制北洋各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宋庆的毅军、董福祥的甘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与直隶淮军、直隶练军、直隶绿营,共九万人的作战部队,这也是慈禧太后维持政权的最精锐王牌。

 

图为北京街头的武卫军

  光绪廿五年二月廿日,清廷正式成立「武卫军」,改聂士成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甘军为「武卫后军」、宋庆毅军为「武卫左军」、袁世凯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荣禄新募部队为「武卫中军」。

    各军驻地如下:
  
    聂士成「武卫前军」:芦台、大沽、北塘。
  
    董福祥「武卫后军」:蓟州、通州。

    宋*庆「武卫左军」:山海关内外。

  袁世凯「武卫右军」:小站、天津西南。

  荣禄「武卫中军」:南苑。

武卫军的编装:

    一、武卫前军

  武卫前军的前身,是名震一时的淮军十大集团(开军、盛军、铭军、庆军、鼎军、树军、勋军、松军、奇军、仁军)中的鼎军,后来改组为「武毅军」,由名将聂士成率领,后来在八国联军聂士成战死殉国后,于光绪廿九年改组为直隶淮军先锋队,为民国时期重要军阀张勋的班底部队。

  武卫前军是八国联军时期武卫各军中战力最坚强、装备最精良的单位,总统聂士成更是一代名将。可惜武卫前军部署在大沽一带,不但在第一线抵挡八国联军精锐,后方又有慈禧太后制肘,又受到拳匪袭击,内外夹攻,聂士成不幸殉国,而让远在山东的袁世凯保存了实力,彻底改变了后来民国历史发展。

    (注:当时聂士成跟袁世凯都主张剿灭拳匪,而慈禧太后为了保护义和团,所以在风云紧急时刻意不调动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进入直隶,没想到反而造就了袁世凯及武卫右军体系的「北洋军阀」。)

    武卫前军官兵约16200人,长夫约4000人,合计在20000之谱。武卫前军当时最受到清庭重视,大量启用德国教官,全套德式装备制服,并且使用最新锐的Ka98步枪、马克西姆重机枪等等,被当时人称为「假洋鬼子」


    (一)总部

  武卫前军总统聂士成,分设:总理营务处、教习处(附设随营步、马、炮学堂)、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西医医院)。

  (二)步炮队

  武卫前军是由旧淮军而来,保存淮军步炮混合的传统。

  武卫前军共分为五路:中、前、后、左、右。中路含炮队一营、步队六营,其它四路辖炮队一营、步队四营。各路设指挥部,各有营务、粮饷、军械、军医等单位,每路可以独立作战。

  步队营制包括管带(营长)、帮带(副营长)、营教习(总排长)各一员,辖前、后、左、右四哨,每哨三排、每排设排长一,辖三棚,每棚头目一名、正兵十二。全营军官23、士兵(头目及正兵)500,另有文案、医官、委员、书识各2,长夫180,合计711员。

    武卫前军步队营以德制11公厘口径旧毛瑟步枪一万支为训练用枪,另有奥制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一万支为战备用枪,训练武器与实战武器分离,以确保精锐。另配备有当时德国最新锐7.92公厘Ka98步枪(没错,就是那支用到二次大战的传奇步枪)数百支。另外步营另有直属配备的克鲁伯37快炮(二磅炮),作为直接支持武器。

  炮队部份,除使用最新型克鲁伯75速射炮16门外,另有旧型克鲁伯60公厘口径速射炮32门(七磅炮)、格鲁森57快炮32门。

  更重要的是,每个炮营另有当时世界最新锐的马克西姆重机枪二挺。

  (三)马队

  武卫前军总统及各路统领军有亲军马队一哨(直属骑兵连),其余编为马队一路,共五营。统领指挥部与其余步炮各路相同。

  每营辖五哨,每哨马勇50名,全营官兵262人,另有长夫50人。马队除使用Ka98毛瑟步枪外,亦同时使用温切斯特双管散弹枪。

(四)工程队

  武卫前军工程对包括:桥梁队、地垒队、雷电队、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等等,官兵约400人。
    
二、武卫中军

  武卫中军是奉准招募的新部队,没有渊源的问题,由荣禄自行担任总统。八国联军之后的光绪廿六年七月被裁撤遣散。编装不详、未纪录于档案,但已知武卫中军没有炮队,左翼为步队、右翼为马队、中路为步马混合,总人数官兵约一万人。

三、武卫右军

  武卫右军编制完全依据当时(1890年代)德国最新步兵师编装,包括总部、教育单位及步队五营(满编八营)、炮队一营、马队一营、工程队1/2营(满编一营),共七千四百人。
 
    武卫右军满编时合计官519、正副头目及兵8409、长夫2541。

(一)总部

  武卫右军总统:袁世凯。

  下设:营务处、洋务局、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侦探局。

  营务处:设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督队稽查先锋官、督练稽查、调队旗号、调队稽查、文案等等,合计官29、兵168、长夫100。

  营务处第一任全军参谋军务营务是徐世昌。

  洋务局:设德文学堂、步队学堂、炮队学堂、马队学堂、学兵营等单位。
  
    粮饷局:官8、兵16、长夫20。

  军械局:官4、兵9、长夫15。

  军医局:附设军中医院(西医)。官3、兵2、长夫10。
 
    侦探局:战时编制。

(二)步队

  依据当时方块师的架构,分左右两翼(旅),每翼设两分统(团),每分统辖步队二营。第一任左翼部队翼长为姜桂题。

  每营分四队(连)、每队三哨(排)、每哨六棚(班)。每营合计官60员、正副头目及兵1112员、长夫282员。

  步兵基本装备包括:冬夏制服各一套(黑色)、皮衣一件、军帽、战靴、雨衣雨帽、军毯、背包、水壶、圆锹、绷带、止痛药、棉花。步兵配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每十人帆布帐篷一顶,每棚(班)另有油灯、大圆锹、斧、锯、锄头。

  每哨(排)有双筒望远镜、指南针。

  每营另有小号、小鼓、罗、信号灯、电话等等。

(三)炮队

    炮队设一分统(团),第一任统带为段祺瑞。

    分统下辖炮队两营(实际只有一营),每营分成左队、右队与接应队三队,每队三哨。每队合计军官46、正副头目69、兵828,但是编制装备有所不同。

  炮队左队使用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7匹。每哨有9棚,三棚使用二炮──1棚用炮、1棚预备、1棚警戒。 :

  右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24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八炮,每炮配马七匹。
  
    接应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七匹。

  以上合计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格鲁森57速射炮42门。

(四)马队

 马队编制二营,但实际上只有一营。每营分前后左右四队、每队三哨、每哨四棚。每营合计军官26、正副头目48、兵384、号兵12、护勇26,马556匹。

 单兵配军刀、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马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第一任马队分统为任永清。

(五)工程队 '

  包括:桥梁队、地垒队(筑城)、雷电队(地雷)、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合计官41、兵366、长夫114。

  第一任管带为王士珍。

(六)辎重队

  编制为三骡骡车168辆、车夫336、骡504匹,但是由于预算不足,一直只有半数。

  辎重队指挥为张勋。

四、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军编成后有两次扩充,第一次是在江北编组武卫先锋左右两军,第二次是在山东编组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右军先锋队不像之前的武卫各军,是全新的单位,没有旧包袱,编装制度较新,是清庭希望将武卫军发展成为正规国家中央军的实验单位。从太平天国之乱起,清朝的军队如湘军、淮军都是地方督抚的个人单位,中央的八旗、绿营早已腐朽,当战争发生的时候,中央只能看地方大员的脸色,督抚们愿意出兵就算万幸,像八国联军的时候,封疆大吏们根本搞「联省自治」,中央跟外国宣战、地方宣布中立,根本就是国中之国,皇帝只能看大家脸色。

  相较于传统的武卫军,武卫右军先锋队比武卫前、后、左三军多,比武卫右军少,而组织上改进的重点在于:对武卫前、后、左三军而言是兵额增多、火力加强;对武卫右军来说是将营与哨中间的队取消,营部人员减少,各哨人员增多,每营四哨(连)、每哨九棚(班)──这个编制不但成为后来北洋新军的基本编装,而且基本上一直沿用到民国卅八年,直到国民政府迁台之后,美军顾问团来台国军全盘美国化之后才改变。
武卫右军先锋队合计官275、兵9772、长(伙)夫3757。

(一)总部

  武卫右军先锋队由总统袁世凯兼任,后由历任山东巡抚兼任。
  
    武卫右军先锋队总部设:督练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等四个单位。

(二)步队 :

    步队分左右二翼,每翼辖两路,每路辖四营,每营四哨、每哨九棚。  

  每营计官10、正副头目及正兵544、长夫伙夫210。步队每翼官89、兵4057、长(伙)夫1680,左右翼合计官178、正副头目及正兵8754、长夫2720。

  武卫右军前锋队步兵全部配发7.92毛瑟Ka98步枪。

(三)炮队

  炮队自为一路,辖左右两营,每营三哨、每哨九棚。每营炮18门,每炮拉炮马七匹、辎重马七匹,合计252匹,另人员部份官14、正副头目及正兵414、长夫伙夫170,合计598名。

  武卫右军先锋队炮队使用57速射炮。

(四)马队

  马队自为一路,辖左右两营,每营四哨、每哨六棚。每营官10、正副头目及正兵304、长夫伙夫127,合计441名。

  武卫右军前锋队马队全部配发7.92毛瑟Ka98马枪。
 武卫军的炮兵实力
 
 甲午战争后,清廷认识到旧式军队的不可恃,开始了裁汰旧军、编练西式新军的活动。其中,北洋的新建陆军和南洋的自强军在组织编制、干部配备、武器装备、操法训练等方面开始模仿西洋,开了练新军的先河。

  1894年底,督办军务处委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编练新军,到次年已经募足步、马、炮、工共十营四千七百五十人,号定武军,驻天津马厂训练。定武军中的炮队有正副两营一千人,装备火炮以克虏伯、格鲁森炮为主。这年年底,改由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接练,驻扎津南小站训练,并改称‘;新建陆军‘;。新建陆军改革了营制,每营编制人数较定武军有较大增加,共编有步、马、炮、工共八营七千三百人,分左右两翼。其中炮队一营,列为左翼,编为左翼炮队第三营,炮队营的统带官为段祺瑞,营分三队: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炮队,每队又分三哨。左翼重炮队领官商德全,装备克虏伯七生半(即75mm口径)过山轻炮十八尊;右翼快炮队领官田中玉,装备格鲁森五生七过山快炮二十四尊;接应炮队领官张怀芝,装备格鲁森五生七陆路快炮十八尊。全营官弁兵夫总数高达1651人,配马474匹,炮六十尊[42]。从编制与炮位数上看,相当于西制一个炮兵团,队相当于西制炮兵营。新建陆军的火炮装备主要是甲午战争时委托德员汉纳根设法购入储存于北洋,建军后由袁世凯电禀督办军务处拨与。

 1898年底,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内部组织基本不变,并于次年随袁世凯开赴山东。1900年庚子事变时,因荣禄的武卫中军无炮兵,袁世凯奉召将右军接应炮队与部分步兵组织为步炮混合队七百余人,委张怀芝率领去北京拱卫武卫军大营。在清廷向各国宣战后,武卫后军与神机营、虎神营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不下,调张怀芝的开花炮队往击。张怀芝得荣禄“横竖只要宫里听得见炮声就是了”的密谕,虽炮声连连,而不伤使馆毫发,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战后全部归建。

  1901年底,武卫右军随袁世凯离鲁入直,驻扎京师南苑,成为朝廷拱卫之军。以后由于调拨变化,炮队的装备稍有改变,到改编北洋常备军前夕,有格鲁森五生七陆炮十二尊、格鲁森五生七山炮三十二尊,又增加了克虏伯八升七围城快炮四尊、马克沁八毫米二轻机快炮(即机关枪)八尊[44]。1905年春,在扩建北洋军的运动中,武卫右军被改编成北洋常备军第四镇,即以后的近畿陆军第六镇,炮队营也相应地被改编为炮队第四标(即以后的炮六标),其中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马炮队分别改编为炮四标第一、二、三营。

  南洋的自强军也是与新建陆军同时编练的一支新式军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大力支持下,练成步马炮工十三营共计二千八百六十人,比新建陆军规模要小。其中炮队两营,每营四哨二百人,装备炮六门,相当西制一个炮兵连。自强军的两营炮队中,一营装备克虏伯八生的后膛钢炮六尊,另一营装备英国麦克尔逊七生半后膛钢炮六尊。自强军一直没得到发展,以后转归北洋节制,1905年春与武卫右军合编入北洋常备军第四镇。

 1898年底荣禄提议组建武卫军,除以聂士成的武毅军改编为武卫前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宋庆的毅军改编为武卫左军、董福祥的甘军改编为武卫后军外,又新成立自兼的武卫中军。武卫军共六万余人,成为拱卫京师的基本力量,是当时具有初步兵种合成的精锐部队。庚子事变后,除武卫右军在山东得以保全,左军留存外,中、后两军被裁,前军被拆散改编。

  武卫前军的实力为五军中最强大者,仍沿用原来的淮军营制,分中前后左右五路,每路有炮队一营(即各路的前营)。武卫前军的炮队每营下分四哨,每哨有炮四尊,一营有官弁兵夫共七百零三人,装备炮十六尊。火炮有七生半的十二磅克虏伯火炮十六尊,六生的七磅后装克虏伯炮三十二尊,五生七的六磅格鲁森速射炮(陆路快炮和过山快炮)三十二尊,以上共有炮八十尊,另有三生七的两磅克虏伯速射炮、八生七的二十磅后装炮若干,此外还有两尊口径七毫米九二的马克沁机关炮。

  在专练炮队的各营哨中,总统亲军有一哨炮队,(配八七大炮四尊),前路前营装备八七、七五炮,后路前营装备七五、五七炮,左路前营装备五七、三七炮,右路前营装备六○、五七炮,中路前营装备七五、五七、三七炮。同由聂士成指挥的直隶练军的左翼中营、右翼中营也是专练炮队。武卫左军的装备比前、右两军稍逊,七生五及五生七的火炮十二至十六尊,编成炮队左、右两营,统领余仁同。庚子时左军有所损失,但后来经过整补,实力有所上升,一度扩充到四十营,但炮队仍为两营。

  武卫后军也有炮队一营,列入总统亲军之内,装备汉阳枪炮厂造的五生七快炮十二尊,庚子时曾以此参加围攻使馆之战和北京之战。

    武卫中军因是新建,加上荣禄大力提倡使用国造武器,致使到最后也没有成立炮兵。

  除了前、后、左、右、中五军外,武卫军还曾有两次扩编,一次是在江北增编武卫先锋左、右军各十营,一次是袁世凯在山东将山东勇营整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武卫先锋右军中有炮队一营,装备旧式的两磅熟铁后膛过山炮四十二尊、旧式三磅快炮八尊。武卫右军先锋队中有中路炮队左、右二营,每营计官弁兵夫598名,配炮十八尊,共计五生七陆炮三十六尊,由山东巡抚衙门拨款添置。 
武卫军的起源

 清朝在袁世凯小站练兵以前,有过三种军制:最早的是“旗兵”和“绿营”,到了曾国藩组织乡团后,所谓湘军、淮军,官式名称叫做“勇营”。

 旗兵是清王朝的原始军制。最初只有四旗,以旗的颜色别类,分黄旗、白旗、红旗、蓝旗;以后增加了四旗,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乃把原来的黄、白、红、蓝称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编为左翼,镶黄等四旗编为右翼,这就是清入关前的原始兵力,总称“两翼八旗”。后来由于蒙古的归附,又缩了“蒙古八旗”,原有的则称“满州八旗”。入关后因明军投降和整编。复有“汉军八旗”。这廿四旗总兵数共28万人。

  清统一中国后,把旗兵中最基本的部队编为“禁旗”,禁旗都是在长白山下打天下的子弟兵,他们负责北京警卫和国防责任,等于是中央军。其余汉、蒙、满等廿四旗约20万人,则分别驻防于各省及重要城镇,以为镇伏汉族的武力,称为“驻防八旗”。

  旗兵驻防的防区开始时非常谨严,那是为了对汉人加以镇压,所以八旗官兵都是携带家眷,分驻中国本部各省,防区共8处,有的设驻防将军,有的设副都统,有的设城守尉。国防要地和关外则有防区25处,设都统和副都统,如密云副都统、热河都统之类。

 旗营的官兵是世袭制度,生而食粮,数传之后,腐败已极,竟有列名行伍而不识弓弩为何物。光绪中叶,外侮日亟,满族有远见的王公大臣,乃有整顿旗营之议,派遣八旗子弟出洋留学,如荫昌、良弼等都是。同时积极整理各省驻防旗兵,挑选精壮编成八旗练营”;有“洋枪兵队”、“洋枪马队”、“备练马队”、“洋枪马队”、“备练马队”、 “洋枪步队”等编制,聘任教官为新式的训练。可是八旗子弟娇养已惯,满洲人当年勇武矫健的风气已经完全丧失,所以整顿自整顿,旗营的腐化已至不可救药的程度。 比“旗营”稍后组成的清军,是“绿营”,绿营和旗营同称为“经制兵”,就是国家的军队。

  绿营的制度完全仿照明代,官兵全部是汉族,因为所用的旗子颜色是绿的,所以称为绿营。最原始的编制全为明朝的降军以及收编的队伍,经过整编后也很像样。清廷因为这支军队熟悉内地的地理人情,用之镇压汉人非常有效,一般市井之徒,遂得借绿营以达到骑在人民身上的目的,因为只要考中武科,就可为绿营官长,虽不识之徒也无所谓。

  绿营归兵部所辖,全国兵营可分为“在京”和“在外”两种。“在京绿营”由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统辖;下分左右两翼,各设总兵,总兵之下则为城防营,有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官。另有一部分在京绿营,分属于漕运总督,专任护漕之责,其职务等于护路警察。至于“在外绿营”则直属各省,由总督或巡抚节制调遣,所以各省督抚的官衔有“节制军务兼理粮饷”一项,就是指绿营。绿营统兵的军官有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百总、外委等。军队编制以营为单位,设管带一人,每营500人。全国的绿营总数共约50万人。绿营到了清末,饷给过薄,乃多虚额,检阅时则以雇佣市井无赖充数,武官由捐纳出身,军队缺额在半数以上,腐化已极,以致太平天国军兴,势若破竹,绿营乃遭淘汰。

  旗营、绿营既成废物,曾国藩招募土著编练“勇营”,就是后来名重一时,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和淮军。由于这场战争的表现,勇营竟取得国军的地位,加以旗营形成虚'设,绿营仅存形式,所以勇营就成为清廷镇内御外的唯一武力。勇营的部勒方法,为明代戚继光的遗规,以弓矢刀矛为武器主力,鸟枪火统为辅助。淮军李鸿章延英人戈登编练洋枪队,是为中国采用新式军械的开始。

  勇营军纪很坏,掳掠奸杀,视为惯常,曾国荃所统之兵尤甚,攻入南京时竟至全城为墟,一个小兵都身怀巨万;而清廷当时爵赏太滥,所以太平天国战事结束后,勇营之腐败,至于不堪言状。而湘、淮两军将领也都恃功而骄,数次对外战争,一败涂地,尤其是甲午战争,淮军卫汝贵全军覆没,旧军之劣点,完全暴露,于是清廷才下决心汰除旧军编练新军。

 由于旗营、绿营都已腐蚀已极,而勇营也只是昙花一现,甲午战前,清廷有识之士已警觉到清军的不堪一战,所以李鸿章在直督任内乃锐意摹仿西法练兵,办了一个天津武备学堂,由戈登代为购置新式枪械,聘请德国军官为教练,由满人荫昌为总办。可惜军事教育和军队组织并不能配合,因此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被分派到淮军的各军去担任教习,教练新操,而军队指挥权则仍旧在旧统帅手中,一切战略战术依然陈旧,因此甲午之战,淮军一败涂地,淮军中最有名的盛军统领卫汝贵全军覆灭。这时清廷上下恍然大悟,仅只是西法练兵还不够,整军经武必需彻底的大改革。于是两江总督张之洞首先练自强军于吴淞,聘用德国教官,一切规模体制全部仿效德军。另一方面在北洋指派胡燏棻练定武军十营,假小站旧日周盛昆、周盛渤所统领盛军的营地为练兵场。盛军原在小站屯田,所以有完整的营房和已开垦的稻田,由于盛军覆没于中日甲午之役,因此小站也随之荒废,定武军即以此为营房。

    编练新式陆军的同时,清廷在各省组织了巡防营。巡防营是挑选旧绿营和勇营的精壮,另招募民丁,编组而成,其性质系以保卫地方,如警察保安队,其编制分为马队和步队,马队全营设官、弁、兵、夫共189名,马135匹,每营分为“中”、“左”、“右”三哨。步队全营设官、弁、夫共301名,每营亦分为“中”、“左”、“右”三哨。巡防营在各省均有,且因地方之需要,划分为若干路,以“中”、“前”、“左”、“右、“后”或“东”、“西”、 “南”、“北”、区别之,每路各设统领一员。步、马各营则设管带和哨官等统率之,还有训练新式枪操的,则设教习一职。

  巡防营的章制当然是不符合战术原则,不过倒是一支经过了新式训练,并使用新式武器的军队,可是由于分子的来源良莠不齐,而带兵官又多为旧武官或是候补道(当时的候补道,有办法的则遇缺即补,所以人们称为万能候补道),对于新式军事知识一无所知,因此巡防营乃变成有名无实,和勇营的昙花一现差不了多少。

  巡防营一直存在到辛亥时候,各省纷纷独立,乃把巡防营改为师旅或警备队、保安队。唯一例外的是新疆,直到民国21年(1932年)仍有巡防营存在。

  光绪廿一年(1895年)十月,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和军机大臣翁同龢、李鸿章、荣禄会商奏请改革军制,逐步训练新军以代替完全不能“保清卫国”的绿营,于是便在北京附近训练新军。这时直隶总督是王文韶。清廷最初是派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到小站练兵,这支军队命名“定武军”,聘请德国人汉纳根担任教官。几个月后,胡燏棻迁调为芦汉铁路督办,于是满清政府改派袁世凯以浙江温处道头衔,留在小站接统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定武军原有4000余人,袁接统后便扩充为7000人,成立了“新建新式陆军督练处”。

    保荐袁世凯督练新军,也是由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翁同龢、李鸿章、荣禄联名专折,摘录如下:

 “窃查欧洲各国专以兵事为重,逐年整治,精益求精,水师固其所长,陆军亦称骁勇。中国自粤捻削平以后,相沿旧法,习气渐深,百弊丛生,多难得力,现欲讲求自强之道,固必首重练兵,而欲迅期兵力之强,尤必更革旧制。臣等于去岁冬月,军事方殷之际,曾请速洋队,仰蒙简派广西臬司胡燏燏棻会同洋员汉纳根,在津招募开办,嗣以该洋员拟办各节,事多窒碍,旋即中止。另由胡燏棻练定武军十营,参用西法,步伐、号令均极整齐,虽未尽西国之长,实足为前路之导。今胡燏棻奉命督造津芦铁路,而定武一军接统乏人,臣等公同商酌,查有军务处差委,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朴实勇敢,晓畅戒机,前驻朝鲜颇有声望,……相应请旨饬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假以事权,俾专责任,现先就定武十营,步队三千人,炮队一千人,马队二百五十人,工程队五百人以为根本,并加募步队二千人,马队二百五十人,共足七千人之数,即照该道所拟营制饷章编伍办理,每月约支正饷银七万数千两,至应用教习洋员最失紧要,应由臣等咨会出使德国大臣与德国外部选商聘订。……果能著有成效,尚拟逐渐扩充……”

    袁世凯受任主持训练新军事宜,从此开始了他灿烂的一生,这就是小站练兵。

  当时积极促请清廷重整陆军的,以胡燏棻和袁世凯最力。胡曾将英使所交来的《应时练兵说帖》求宁波王修植编修代拟条陈。王文辞敏捷,对新政研究有素,遂写成两稿,第一稿是以英使说帖为蓝本,第二稿是加以文字的煊染。胡以第二稿送至京师督办军务五大臣庆亲王和荣禄,胡因得练定武军十营;袁世凯闻听胡练兵的经纬,乃日日趋访王修植,并和王修植、张锡銮、孙宝琦、潘克俊四人结成盟兄弟。当时北京侯家巷的名妓为沈四实、花媚卿、花宝琴、林枝笙、赛金花等。袁逐日在大实班宴会,借以肆应王修植,求王代拟一个练兵条陈,王乃把曾代胡拟的第一稿,即英使练兵说帖交袁。袁的为人在重要关头极细腻,得王交来之稿,早晚朗诵,紧记要点,然后缮正,求荣禄代奏。荣向袁逐条详询,袁亦逐条对答如流。荣大为激赏,乃携袁谒见醇亲王和庆亲王,袁亦对答如流,较胡燏棻能抓住要点,加以胡是绍兴人,官话不如袁流利,因此袁遂得瓜代胡在小站练兵。

  小站距离天津70里,原名新农镇,是天津到大沽火车站中间的一个小站,本来很荒凉,只因铁路修筑后,新农镇成为一个小站,是铁路必经之地,所以渐趋热闹,小站这个新地名也逐渐代替了新农镇这个旧地名。

  这个地方早先曾由李鸿章所辖的一部分淮军驻扎。淮军们曾仿古屯田法,凿川引水以种禾稻,屯军前后历时20年,淮军散后,小站的军营便变成了废垒。 这一年袁世凯只有37岁,清廷建练新军的工作,给他制造了一条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培植自己势力,取清朝江山而代之的捷径。


  这时候,清廷鼓励各省建练新军,各省督抚都争先恐后地网罗国外或国内知名的军事人才,充当练兵机构的实际主持人。袁世凯学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以文人而知兵”,他曾写过一本兵书,又在朝鲜表现了他是文武全才,所以李鸿章很赏识他,西太后的宠监李莲英也被他买通。当他主持“新建陆军”督训工作后,他和其他各省督抚最大的不同地方,就是他的幕僚长并不是一个新的军事人才,又丝毫没有战功,而是一个长于诗词歌赋翰林出身的徐世昌。袁除了请徐世昌担任参谋而外,并请唐绍仪担任文案。

  袁世凯虽自认文武全才,但他毕竟没有军事的实际知识,而他所选的文武两大幕僚,也都不懂军事,因此网罗实际负责带兵和练兵的干部,便不能不找寻真正的军事人才。前面曾提到天津有一个武备学堂,是李鸿章创办的,武备学堂的总办是旗籍道员荫昌。袁世凯便请荫昌推荐军事人材,荫昌推荐了在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冯国璋、段祺瑞、梁华殿和王士珍。

  袁世凯这个时候极需军事干部,所以当荫昌介绍了这几个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来见他后,他立即派冯国璋为步兵学堂监督兼督操营务处总办,段祺瑞为炮兵学堂监督兼炮兵营统带,王士珍为讲武堂总教习兼工程营统带。步、炮、工兵学堂都是附设在新军里面的随营军事学校,因此这三个军官既要带兵,又兼管训练,所担任角色的吃重可以想象;同时亦可看出袁世凯在这时所能吸收的军事人才是多么稀少零落。由于王、段、冯三人成为袁世凯建练新军的三根支柱,于是他们就分别得到龙(王士珍)、虎(段祺瑞)、狗(冯国璋)三个绰号,另外对他们三个人的总称是“北洋三杰”。这北洋三杰的出身,各自不同:

    王士珍字聘卿,直隶正定县人,他的出身最为特殊。他家境贫穷,先为人放牛,随后投入朝阳镇总兵杨瑞生的旗下为马弁。杨瑞生是湖南湘潭人,以洪宪祸首闻名的杨度l便是他的侄儿。王士珍虽姓王却不叫士珍。有一年聂士成编练武卫新军,曾向杨瑞生调用军事人才,杨瑞生开了一张名单,保荐一批干部,其中一名是守备王士珍,不料王被保后因病告退,回籍养病。恰好这位王马弁为人能干,立志向上,杨总兵因保单已送出,缺了王士珍便叫王马弁冒充王士珍,顶名前往武卫新军报到。他到武卫新军后不久,又由武卫新军选送到武备学堂受教三年,曾经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战后随聂士成驻军芦台。他一直冒用王士珍之名,而真的王士珍却晚年潦倒,落到在杨瑞生家中做烧饭司务。段祺瑞字芝泉,是安徽合肥人,在武备学堂毕业后,曾奉派去德国研究军事。

 冯国璋字华甫,是直隶河间县人,出身秀才,在武备学堂步兵班毕业,曾供职于聂士成的武卫军,后来再度进入武备学堂研究战术。梁华殿到小站仅很短一段时间,也许是他功名无份,在一次夜间操作中,失足跌到水中淹死了。如果他在,北洋三杰也许会变成北洋四杰了。

  袁世凯认为清军所以不能一战,有基本的原因,就是在一切编制和组织上都不能符合时代,所以须从基本的军制上革新,参用西法,认真训练。因此他获准精练1.2万人,作为新建陆军的基本武力。其中包括步队八营,共8000人;炮队两营,共2000人;马队两营,每营500人,共1000人;工程队一营,计1000人。合共1.2万人。以步队为主,炮队为辅,马队巡护,工程队供临时调遣。在编制上分为两翼,设统领二人,下设分统、分领训练,每分统统辖步队二千,炮队二千,马队一千。其组织如下:

  新建陆军步队营,设统带官兼一员管辖全营,帮统带官一员,管带领官四员,哨官12员,哨长24员,督排哨长四员。

    新建陆军炮队营,设统带官一员,管辖全营。帮统兼左翼领官一员,管辖三哨。副领官兼哨官三员,哨长九员,各管重炮二尊。管查炮马哨长一员,帮统兼右翼领官一员,管辖三哨。副领官兼哨官三员,哨长12员,管查炮马哨长一员,帮统兼接应马炮队领官一员,管辖三哨。副领官兼哨官三员。哨长九员。管查炮马哨长一员。

  新建陆军马队营,设统带官一员,管辖全营。帮统官一员,领官兼一哨官四员,哨官八员,哨长12员。

    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官一员,帮带官一员,委员一员,管理桥梁司队官一员,木工四队,铁工一队,水工二队。管理地垒司队官一员,筑工四队,石工一队,筐工二队,土工二队。管理电雷司队官一员,雷兵三队,管理修械司队官一员,修炮铁工一队,修枪铁匠二队,修械木工一队。管理测绘司队官一员,测绘一队,印化兵一队。管理电报司队官一员,工匠一队。

  新建陆军督练处,督练官一员,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官一员,执法营务官一员,督操营务处一员,督队稽查先锋官14员。另教习处洋教官13员,翻译13员,粮饷局总办委员一员,管理采买制造委员二员,军械局总办委员一员,收发军械委员二员,军医局正医官一员,副医官一员,还有转运局、侦探局等。

  新建陆军须账篷2400个,全部用外国帆布制造,每一名士兵均备洋制雨衣、雨帽和洋毯,每哨有洋表,双筒望远镜和指南针。每二营有行军电台。每官长有督队腰刀一把,手枪一只。这就是小站练兵时的军队组织。

    袁世凯是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领旨,以浙江温处道统领定武军。他得旨: 后即布置一切,由北京起程,遄赴小站就职。他先修缮淮军旧驻的废垒,把营基扩充,同时请求改定武军为新建陆军督练处以正名,派遣副将吴长纯等往准、徐、鲁、豫各地,开具格式,选募壮丁;又派都司魏德清等到新民厅选募骑兵,购买马匹;还有关于武器的规格。他觉得定武军虽只是4000人,可是所使用的枪炮完全没有划一,有的日造,有的俄造,有的德造,式样既旧,款式又杂,于是他请求军务处发给新式划一的步枪、骑枪、速射炮等。

  光绪廿一年十一月六日,新军获准编成,编制中分步兵为左右两翼,左翼二营,由速射炮队、重炮队、骑兵队接应;右翼三营,由炮队接应。分骑兵为四队,选拔宿将和学生督率营伍,研究操法。工程营分为修械、桥梁、地垒、雷电、电报、测绘六司。此外还请了更多的德国军事教官,以及日本和美国军事教官,并在军营中成立一个德语学堂以教德语,因为新军训练工作仍以德国军事教官为主。其他附属单位还有:粮饷局、军械局、转运局、洋务局等。

    由于小站练兵完全新式,名目既多,化钱也不少,因此被一般守旧人物所攻击。光绪廿二年(1896年)御史胡景桂上章参劾,认为小站兵事浪费国帑,清廷乃派荣禄到小站详细检阅,同时考查训练进步情形。荣禄当时是慈禧的红人,他视察得非常仔细,也因此更深一步赏识袁的才干,和他所练新军的成就。
 
 荣禄的报告到了慈禧和光绪手中,这两位最具权威的人物也对袁有了深刻的印象。 光绪这时锐意革新,虽然他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他能接受新的事物、新的建议。袁世凯因为练新军颇有成绩,加上他过去在朝鲜的种种作法,使光绪开始对这个小小道员有了好感。

  慈禧也对袁有了认识,因为她对于荣禄的话是言听计从的,荣禄曾亲自看过袁的练军工作,并且对袁甚有好评,则袁的能干有为是必然的了。小站练兵给了袁世凯表现能力的机会,有了建立羽翼的条件,也使他获得那时代最有权势的人对他的重视。

  光绪廿五年(1899年)二月,荣禄再度莅临小站点校新建陆军,对于新军的规模、训练、精神以及所操演的阵形都极表满意,并且大为激赏。他告诉袁世凯说已经奉慈嬉的密旨,授权他在北洋组织一支崭新的军队。在他心目中,认为这支新军应该以新建陆军为模范,他令袁世凯就编组北洋新军向他提出具体的计划。

  袁世凯费了三天的时间拟就新军的军制和组织,一切仿效新建陆军,共为五军,每一军共辖八营:计步兵五营,炮兵一营,马兵一营,工兵一营,另附一个学兵营。每营设一个统带,统带率四个领官,每个领官领一队,每队250人,所以每营是1000人。规定每营兵士必须足额,饷粮按人发给,足食足兵

  荣禄立即接受了袁世凯的献议,将这个新军订名为“武卫军”。武卫军分为五个军,为:武卫前军,武卫后军,武卫左军,武卫右军,武卫中军。荣禄担任武卫军的统帅并兼统武卫中军,以马玉昆统武卫前军,聂士成统武卫左军,袁世凯统武卫右军,董福祥统武卫后军,每军九千余人。武卫右军即由新建陆军改编而成,是武卫军中最完整,最精锐的部队。武卫中军则是重新招募,以旗丁为主,一切规模俱参照新建陆军,所以人数也有1万人,而且都是年轻精壮的。武卫前军,武卫后军,武卫左军这三支部队则是以燕陇旧军改编,如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就是由甘军改编,所以旧勇营的习气和组织仍然存在,非常散漫。荣禄虽然限令他们就地整编,可是整编工作却很迟慢。

  武卫军成立后,袁常往来北京和天津,他的圣眷日隆,慈禧特赏他在西苑门内骑马和乘坐拖船,这些特权都是对一个大臣的无比殊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03:49 , Processed in 1.11028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