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揭秘北京风筝大战幕后:风筝争风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康丹 刘振 陈辉 张硕

一本书,引出一个传承;两个家庭,引发一场争论。一个争论,又直指曹雪芹。或许是在写《红楼梦》的闲暇,曹先生偶然兴起,研究了一下风筝,他的这样一个业余爱好,却影响了一个家族的命运。不管是风筝哈还是风筝曹,毕竟都是我们祖辈留下来的“好玩意儿”,如果争论的结果并不利于保存技艺,这种争论也并无多大意义。我们只是希望,在越来越蓝的天空中,看到更多更好看飞得更高的风筝而已。

Theargumentbetween"Cao’sKite"and"Ha’skite"hasbeengoingonforsometime.However,itismeaning-lessiftheargumentdoesnotbenefitthetechnologyofkitemaking.Wehopethatmoreandmorebeautifulkitescanflyhigherandhigher.

北京奥运会流光溢彩,在两个奥运期间,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厅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朋友的喜爱。在北京民间艺术的7个展台中,风筝就占了2个,分别是北京的骄傲——风筝哈和风筝曹。

对于风筝哈,人们比较熟悉,它1920年就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还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过银奖。而风筝曹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才声名鹊起,但很少有人知道,费保龄、冷世祥、朱学礼、关宝祥等名家均自称师承风筝曹。北京民间艺术只有三个国家级大师,费保龄即为其一。奥运福娃中“沙燕”的造型,就包含了风筝曹的设计。

然而,风筝曹三度申请国家级非遗均名落孙山。关于风筝曹传承问题,争议纷纭。

2008年,恰好是北大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发表论文正式承认风筝曹35周年的日子,他的这一观点曾在红学界引起轰动。为此,竞报记者用了4周的时间,经过艰难采访,力求为读者全面揭开“风筝曹”的幕后故事。

DuringthetwoOlympics,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wasverypopularamongstthetouristsattendingthegames.Inthesevenexhibitionrooms,twoofthemsetasideforkites,andtheywere"Cao’sKite"and"Ha’skite".

背景

一本有争议的书

一切纷争源于《废艺斋集稿》。

1943年,这本书在北京短暂露面,一个叫金田的日本商人购得此书,他想让专家鉴定一下。就找到北平国立艺专日本雕塑教师高见嘉十,高见嘉十组织几名老师和学生,用26天时间,抄录了此书部分内容。《废艺斋集稿》共8卷,被抄录的是1、2、7、8四卷,分别为:第一卷,《蔽芾馆鉴金石印章集》,介绍金石印章的制作与铸造工艺;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介绍了43种风筝制作方法,有图谱;第七卷,《岫里湖中琐艺》,讲园林设计;第八卷,《斯园膏脂摘录》,讲烹饪方法。

据《废艺斋集稿》前言,这8卷书是为帮助残疾人自谋生路而传授的相关技艺,书的署名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孔祥泽,今年88岁,当年化名奎思慎在艺专旁听,他参与了《废艺斋集稿》的抄写工作,并根据《南鹞北鸢考工志》中的记载,经过考证和钻研,恢复了“曹氏风筝”制作技艺。

1973年,吴恩裕先生根据孔祥泽提供的资料,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废艺斋集稿》确系曹雪芹著作,从此揭开了“风筝曹”后来的恩恩怨怨。

质疑

哈亦琦:我希望是真的但历史就是历史

风筝哈第四代传人哈亦琦在接受竞报记者专访时,首度公开质疑风筝曹,哈先生表示:“这事你不提我也不说,但你提了,我要系统地说一下我的看法。”哈先生认为北京从来没有“曹氏风筝”这个流派,他对《废艺斋集稿》真伪表示怀疑。

哈亦琦主要论点有两点:

首先,风筝过去是忌讳之物,放风筝是放晦气,风筝有点像花圈,历代只有关于风筝放飞的记录,从没有论及制作、画面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大量篇幅在讨论风筝画面,这不合乎常识。

第二,《南鹞北鸢考工志》手抄本已在“文革”中被销毁,目前仅余很少的一部分,剩下的都是孔祥泽根据记忆重新恢复的,属于孤证。

“我现在手中还保存着我父亲的手稿,在提到风筝曹时,我父亲说:曹氏风筝今天大家都知道,到底好与坏,我认为,根本没有存在二字。”哈亦琦说。

“我们承认风筝孔,但不承认风筝曹,各家有各家的特点,我看到别人好的东西,也要向人家学,但不要动不动就和曹雪芹联系到一起,历史就是历史,不能胡编乱造。每个人都必须对历史、对民族、对后人负责。”哈亦琦有些激动地说。

回应

孔令民:我父亲没有作伪的本事

记者在北京上庄水库附近李家坟村找到孔令民先生。孔令民62岁,孔祥泽的儿子,“文革”期间到河北插队,1989年,他的户口终于回京。因此他错过了工艺大师的评选,并被迫离开了他参与创办的北京风筝公司。在表情尴尬地说“我们家和哈家是世交”之后,孔令民针对质疑予以激烈回应。

《废艺斋集稿》不是孤证

1979年底,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找到了高见嘉十,高见嘉十证实当年曾组织学生抄写《废艺斋集稿》,几名日本学者均证明高见先生家中存有风筝图谱。孔祥泽当时的老师杨啸谷也参与了《废艺斋集稿》的抄录,并保留了 《斯园膏脂摘录》的抄本,后来“杨家菜”在北京名噪一时,与“谭家菜”齐名。孔令民几次提出寻找杨家后人,如果《斯园膏脂摘录》能找到,就可以证明《废艺斋集稿》的存在,但提议没有得到回应。

孔令民说:“事实是,风筝哈也曾参与曹氏风筝复制工作,1984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有一个节目,叫《纤纤瘦燕舞灵风,话说北京风筝》,如果能找到录音资料,你自己听听哈魁明当时怎么说的。”

证据被烧掉了历史就不存在了吗?

对于哈亦琦的质疑,孔令民提出反驳:首先,竹子产于南方,若没有人将南方风筝制作技巧带到北京,北京人怎么会用竹子做风筝?曹雪芹从小在南方长大,后到北京,能够结合南北风筝之长。第二,北京风筝都用染料上色,而非用普通绘画颜料,曹雪芹祖父是江宁织造,熟悉扎染技术,曹雪芹这才有了接触和了解染料的机会。第三,沙燕下面是软翅,适合在南方飞,为何成了北京风筝的代表?说明北京沙燕来自南方。

“我父亲连钱都数不清,他作伪,他有这个本事吗?”孔令民反问,“那些说作伪的人,他们怎么不自己模仿写一个曹雪芹的口诀试试,有那么容易吗?”。

不愿得罪风筝哈

“我父亲告诉我,无论如何都要敬重风筝哈,因为人家四代做风筝,为北京风筝发展做出了贡献。”孔令民说。

孔令民为记者展示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风筝谱,表示风筝哈原来沙燕的头部造型接近方形,而风筝曹是圆形,如今风筝哈的作品头部也偏圆形。孔令民说:“如果我们是骗子,他为什么学我们?”“没有风筝孔,只有风筝曹,我也愿意说我们是风筝孔,但我们不能当贼,我们做的就是曹氏风筝,孔家没有风筝。”孔令民口气坚定地说。

忧虑

孔祥泽:真正风筝曹无人继承

记者在赵登禹路附近的小胡同中找到孔祥泽,88岁的孔老与女儿一家住在不超过30平方米的平房中,老人刚搬到这里,他高兴地说:“比原来住的房子大多了。”孔老眼睛已看不太清,却能流畅地背出《易经》和《南鹞北鸢考工志》。谈到父亲,必称“先严”。

一本书交织悲欢离合

1943年,孔祥泽在北平艺专做旁听生。老师杨啸谷劝他听高见嘉十讲的教雕塑课。所以孔祥泽也参与了高见嘉十组织的抄录工作。他回忆说:“当时是把原书夹到玻璃板中间抄写,其中《南鹞北鸢考工志》装订线都快断了,《岫里湖中琐艺》更惨,几成单页。《南鹞北鸢考工志》是用账本背面写的,账本正面还有字,书中有纸有绢,还有绘图。书用‘金镶玉’方式托裱,这应该不是曹雪芹裱的。”

因弟弟原因孔祥泽成了“特嫌”,“文革”时被6次抄家,手稿散落,后来退回了20多页。

用《易经》破解原理

抄完 《南鹞北鸢考工志》后,高见嘉十发现书中口诀很难懂,只看书根本做不了风筝,就让孔祥泽找人按书中内容复制风筝。风筝金金福忠是孔祥泽二舅,起初不愿参与,孔祥泽发誓今生不以风筝为业,金福忠才同意。孔祥泽以后生活再艰难也没卖过一个风筝。

在复制过程中,赵雨山先生的参与非常关键,赵雨山精通《易经》,通过《易经》的原理,最终基本破解了《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制作原理,再加上金福忠祖传的口诀解释方法,破解了《南鹞北鸢考工志》。

曹氏风筝没有真正传承

“曹氏风筝没有真正传下去。”孔祥泽说。

虽然儿子孔令民在制作上掌握了曹氏风筝的做法,但文化程度较低,“理论上的东西,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他。”孔祥泽的正式弟子冷世祥、朱学礼也仅掌握了制作技巧,至于费保龄,孔祥泽认为他也只掌握了皮毛。孔祥泽遗憾地说:“唯一真正懂得曹氏风筝理论的,只有赵彝,可惜他已去世了。”

以鹰隼风筝为例,曹氏风筝要求能模仿鹰的飞行动作,横着盘旋,且能像鹰一样直上直下。“我儿子做了很多鹰的风筝,飞起来都不像鹰,全成了沙燕。”孔祥泽说曹氏风筝还有模仿人在天空走步的,其中机关精巧,不懂《易经》根本做不了。“真正的曹氏风筝没有传人,在理论层面上,已无人能懂。当初如果不是赵雨山加入,我也不懂。”孔祥泽说。

孔家当年看不上曹雪芹

对于哈亦琦的质疑,孔祥泽不以为然,当时曹雪芹口碑不好,被认为是败家子。而孔祥泽出身富家,作伪也不会用曹雪芹的名字。至于历代不讨论风筝画面的说法,孔祥泽表示:“宋代就有《宣和风筝谱》,那就是专门讨论风筝画面的,后来失传了,但书的介绍很容易找到,哈亦琦的说法没有依据。”

最后,孔祥泽表示风筝哈是世家,双方没有矛盾,自己会一如既往地尊重风筝哈。“任何人的质疑,我们没必要回应,真的就是真的。”说完,孔祥泽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余音绕梁。


权威说法

徐峰:风筝曹若失传很可惜

徐峰,风筝协会原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她是中国当代工美行业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她的领导下,新中国工美从无到有,她主编的《京工巧匠》一书,堪称是界定民间工艺真伪的标尺,她是中国工美终生成就奖唯一获得者。

我今年86岁了,当年也在北平国立艺专学习和当助教,当时不认识孔祥泽,也没见过高见嘉十,对于这段历史,我不能作为见证人。我认识孔先生是后来的事,感到他学问非常好,孔先生在易经方面很有研究,人也很谦和。我在当风筝协会副会长时,与小哈(哈亦琦)很熟,从没听他质疑过风筝曹,其实哈家继承好自己的东西就行了,不要争论,风筝曹与风筝哈没有什么矛盾,各做各的就是了。

风筝曹在“放”的上面有绝活,这是各家所没有的,当年我在南城郊外一起看到过,就像舞蹈一样,非常漂亮。风筝曹的风筝能模拟动物的飞行姿态,放飞本身既是一种艺术,又是很好的体育锻炼,现在会的人不多了,应该把这个传承下去。

我相信孔先生对这些争论是看得很淡的,孔令民就未必想得开了。孔祥泽在传承曹氏风筝方面,包括在红学上,是有贡献的。

旁观者清

白大成:小农意识就是一盘散沙

为深入解读风筝大战,记者采访了白大成先生,白先生以鬃人技艺名扬海内,被称为“鬃人白”。白先生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帮助过很多艺人,在圈内颇有口碑。

我与风筝哈、费保龄和孔家父子均有交往,说到风筝大战,说到底,就是小农意识。小农意识就是一盘散沙,永远捏不起来,我用了一辈子功夫,最终证明还是不行,就算他们成了大师也不行。

孔先生一生很坎坷,他这个人有学问,底蕴深厚,就我的了解,他不可能作假。”

1965年,吴恩裕先生就认识了孔祥泽,当时赵雨山、金福忠还在世。而孔祥泽是“特嫌”,承认《南鹞北鸢考工志》对他没任何益处。吴恩裕是红学大家,治学态度严谨,后来他找到了高见嘉十,如果没有充分证据,他不会轻信孔祥泽的一面之词。《废艺斋集稿》是否是曹雪芹写的可以争论,但孔祥泽作伪的可能性不大。

风筝哈与风筝曹没矛盾,包括北京沙燕,大家完全可以共存,都是北京风筝的代表。但小农意识就是狭隘,其实大家都做得好,那才是最好的局面。

记者手记

冤家宜解不宜结

两家都是北京市级非遗,风筝哈还成了国家级非遗。孔祥泽、孔令民、哈亦琦、费保龄……他们都是北京民间工艺的骄傲,正因为如此,关于风筝的口舌之争令人痛心。

北京风筝行业目前状况堪忧,普通风筝艺人生存艰难,而内乱所伤害的,绝不仅仅是一家一派的利益,而是整个北京风筝市场的利益。北京风筝工艺冠于全国,两个品牌并不多,风筝哈、风筝曹完全可以共存共荣。不错,每个人都应该对历史负责,但存疑本身就是历史研究中的常态,关于风筝曹的争论,应保留在学术范畴内。

风筝曹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是北京风筝艺术的重要代表,更为重要的是,今天它面临着传承危机,孔祥泽老先生已经88岁了,风筝曹的理论还没有得到系统整理,人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是变异了的技法,如果这份历史遗产得不到有效保护,将成为非遗保护大背景下的一个悲剧。

一切争论,要以有利于未来,有利于发展为原则。古人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抛开没有意义的论辩,立即采取行动,曹氏风筝危在旦夕,希望有关部门能以负责任的态度,不为明天留下遗憾。

感谢本报实习记者康丹、刘振对本稿的贡献竞报记者陈辉/文竞报记者张硕/翻译

争风

哈与曹争论焦点

第一,北京风筝流派:

哈亦琦:北京在1950年前,风筝流派只有两个,一是南城大沙燕,即风筝哈,二是北城黑锅底,即风筝金,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过风筝曹。

孔令民:北京过去风筝流派很多,还有王四风筝、风筝刘、风筝于、风筝马等等,而且风筝曹与风筝金本身就是一个脉络上的。

第二,如何界定流派:

哈亦琦:风筝制作分7大类,作为一个流派,要7类都会做,此外每类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必须得到大家承认,有口碑效应,风筝曹1973年才被公众知道,口碑从何而来?

孔令民:曹氏风筝有43种做法,我目前拿出来的10多种,其他的别人想模仿还没地方模仿呢。

第三,孔祥泽与哈家关系:

哈亦琦:1973年前,孔祥泽有一段时间天天进出哈家,哈家在制作风筝上有口诀,《南鹞北鸢考工志》也是用口诀形式记录下来的,过去把风筝骨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这是哈家独有的说法,外人根本不知道,可“上、中、下”却出现在了曹雪芹的歌诀中,这有点太奇怪了吧?

孔祥泽:当时要成立北京风筝协会,我找哈魁明是为了商量这件事,我和哈家的二爷、三爷关系最好,和哈魁明关系一般。

孔令民:《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写的是“三停”,这是很普通的说法,怎么成了哈家专利?

第四,沙燕从何而来:

哈亦琦:《红楼梦》第70回中提到了“沙雁”,“沙雁”是个抽象的词,不像“美人”、“螃蟹”可以望文生义,曹雪芹用“沙雁”这个词,只能证明此前“沙燕”已流行,曹雪芹不是北京“沙燕”的设计者。而且“扎燕”这个词也不通,如果我扎的是蝴蝶,难道也可以叫“扎蝶”?

孔令民:《红楼梦》中提到“沙雁”,这恰好是曹雪芹设计沙燕的证明,什么叫“沙燕”?沙燕就是“扎(音za)燕”,一音之转。

第五,曹雪芹会现代西方设计?

哈亦琦:《南鹞北鸢考工志》中一些风筝图谱(比如蝙蝠)采取了西方几何图案设计,这在上世纪30年代才传入中国,怎么曹雪芹掌握了这种设计方法?

孔令民:清朝宫廷画家中有很多是西方人,比如郎世宁,他们当时把几何图案设计带进了中国。

第六,宫式本与民式本:

哈亦琦:一些人说“风筝哈”是曹氏风筝的民式本,“风筝金”是曹氏风筝的宫式本,可当年风筝金的黑锅底4个铜子一个,风筝哈的风筝至少40个铜子,那么,为什么宫廷本的风筝卖得比民间版本还便宜呢?

孔祥泽:金爷摆摊的风筝都是行活,很便宜,金爷也不靠这个活,而很多达官贵人专门定做金福忠的风筝,那些风筝比较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09:06 , Processed in 1.09651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