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漫话先农坛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慧杰

   先农坛位于北京外城西南隅,与天坛公园隔永定门内大街相望,它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神、太岁神祇的地方,在明朝初期曾称为山川坛。

    独特的布局

    先农坛由内外两重坛墙环绕,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由于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外坛墙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今保存的只有内坛墙的神厨、神仓、具服殿、庆成宫、太岁殿和先农坛、观耕台、天神坛、地祇坛四坛台等主要的建筑。

    先农坛的建筑一反“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布局,建筑布局理念与现存众多的古建布局手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散点布局的独特风格,其建筑浑厚典雅,彩绘金碧辉煌,做工凝重细腻,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太岁殿

    穿过先农坛内坛墙北门南行,青砖路的两旁古树参天,虬干龙枝,浓荫蔽日,在绿色葱茏的掩映中,露出熠熠生辉的红墙黄瓦,使你会有一种仿佛时光倒流、退向了远古的感叹。

    在青砖路的西侧,有一建在宽阔月台之上的高大建筑,显得金碧辉煌,它就是拜殿。

    进入拜殿后门,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宽大的四合院呈现在眼前,东西两侧的配殿各有十一间,那里是皇帝祭祀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的场所。抬眼望去,院落最北端雄浑壮观、气势恢宏的建筑夺目入眼,它是此院最主要的建筑——太岁殿。太岁殿正殿祭祀太岁神,高大的殿堂坐北朝南,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外檐施以金龙和玺彩画,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的金龙活灵活现,翻转腾挪,呼之欲出。

    拜殿东南侧有一焚帛炉,为砖制仿木无梁结构,建造精巧美观,此焚帛炉之大,国内少见。明清两代帝王在祭祀日将祝帛等祭品掷于炉中燃烧,烟气缭绕在空中,如浮云升腾,肃穆庄严,表现出帝王们对太岁诸神虔诚的神拜。

    太岁殿西侧为神厨院。近身而望,双柱顶立的木制牌坊门,宽大宽阔。进入院内,一座灵幽秀巧的四合院出现在你的面前。院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六角井亭,井台高出地面约一尺,红木栅栏环绕井台,使井亭显得更加秀美可爱。井亭上的斗拱精密搭配,围成镂空花状,顶部中空,使井口直冲云天。两口水井静静的躺卧在大门的两侧,像一双晶亮的明眸,仰望着湛蓝的无限苍穹。两座井亭旁各生长着一颗巨大国槐,像一把撑天的巨伞,洒下一地浓浓的绿荫。院落的正北面为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中供奉先农神的牌位。东配殿为神库,是存放皇帝祭礼和亲耕用品的地方,西配殿为神厨。

    先农神坛

    走出神厨院南望,在古柏苍翠葱茏的掩映中,有一方形大台,为“石包砖砌,方广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阶”的先农神坛坛台,它简洁朴实,大气非凡,灰白相间的石砖斑斑驳驳,古朴沧桑的显示出远古的味道,就连台阶与其它九阶或十三阶亦不相同,皆为八级。台之左下有一颗古柏,弯曲回旋,如虬龙盘旋,俯身神台,大概是对先农的敬仰与膜拜吧。面对此景,不由得使人肃然起敬。明、清两朝,每年仲春或季春吉亥之日,皇帝亲临在此祭拜先农,随后到耤田行耕耤礼。

    观耕台

    具服殿位于太岁殿东南侧,是皇帝祭农躬耕之前更换亲耕礼服的地方。站在具服殿高大的月台南望,有一精美别致、汉白玉围成的石台,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观耕台。此台原为木制构造,是在每年皇帝行躬耕礼之前,临时搭建,直至清乾隆年十九年(1754年)改建为砖石结构后,才使它美丽而奢华的身姿保留至今。

    观耕台18米见方,坐北朝南,高1.9米,东、南、西三出台阶各为9级,台阶踏步由汉白玉条石砌成。观耕台四周雕有莲花图案的台基,从台底向上约一尺自然束收,秀丽华美。而最夺人眼目、令人动心的是它那泛着流光溢彩、色彩斑斓的琉璃瓦装饰,无不显示出皇家之大气。站在古老的观耕台上,仰望云天,一缕白云静静的从空中飘过,带着人的遐想一起飘向远方。

    观耕台前的“一亩三分地”是皇帝亲自躬耕之地。在这里皇帝不仅亲见老农耕地,并且率领文武百官一同亲躬耕地,以昭示天下百姓对先农的祭拜。俗语所说的“一亩三分地”就是由此而来。“一亩三分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王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做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神仓

    神仓位于太岁殿迤东,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是储存耕田收谷的地方。神仓分前后两院落,中间有月亮门相通。院中有收谷亭,6.9米见方,四角攒尖,顶部自然收拢,檐下饰以旋子彩绘。紧邻收谷亭之后,有一圆廪,黑琉璃瓦,绿剪边,圆攒尖顶。圆廪造型独特,色彩绚丽,装饰精美,不仅有华丽耐看的观赏价值,亦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不愧为天下第一仓之神称。

    收谷亭两侧,各有的两排东西殿房,即为神谷仓。两侧仓库屋顶部开有气窗,其造型小巧别致,婷婷秀丽。气窗自然由屋顶升起,与整个院落融为一体,令人赏心悦目。

    天神地祇石龛

    天神坛、地祇坛石龛位于太岁殿正南一片宽阔的地带,是先农坛的一个建筑群组,由高3米的九座石龛组成。坐南朝北的五个石龛,其中三个雕刻成山形,为五岳、五镇、五山神。两个雕刻有水纹,为四海、四渎神。在龛下有水池,祭祀时水伴石龛,轻缓流淌,水映山川,交相呼应。东侧有两个石龛,雕刻山水,为京畿山川神;西侧两个石龛亦雕刻山水纹,为天下山川神。这九座石龛与天神坛、地祇坛共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原址已不复存在。九座石龛围成U字形,周围绿草茵茵,古树蓊翳,更加显示出它的庄严、肃穆、静谧。九座石龛如九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先农坛这个古老的建筑群。

    古坛变迁

    民国四年(1915年),北洋政府将已废除祭神功能的先农坛对外开放,改为“先农坛公园”。后来,由于先农坛外坛的城南游艺园异常火爆,北洋政府内务部遂在1917年正式将先农坛公园改为城南公园,它是继中山公园之后的京城第二大公园,先农坛从此成为市民游玩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有趣的是,据说当年天桥的杂耍艺人们,在先农坛外坛墙动土,是沾了皇帝“一亩三分地”不用纳税的光。试想,谁敢在皇上的地盘收税?免税的收入使艺人们多挣了一点养家糊口的钱。所以天桥的艺人们在这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妙趣横生的表演令人回味无穷。

    1936年,在先农坛的东南角盖起北平公共体育场,后更名先农坛体育场。观众的座位是凹凸不平的水泥台。体育场建成不久就赶上七七事变爆发,使得先农坛体育场没有派上多大用处。

    北平解放后,先农坛成了当时北京最大的体育场。194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纪念大会就是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的。当时真是盛况空前,全北平有超过3万名党员和市民出席。看台上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连场地上都坐满了人。

    同年10月,开国大典后的20多天,先农坛又派上用场,1949年10月22日—24日,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在这里举行,周恩来、彭真、郭沫若等领导人参加闭幕式。

    今天,经过修葺恢复的先农坛是北京中轴路南端的一颗明珠。它历经时代的风雨沧桑,体现着历史、人文、艺术的价值,续写着古老北京的文化。它古老的身姿,正以崭新的面貌焕发出璀璨的光芒。身临其境,更能使你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脉搏与古老建筑艺术的神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7 , Processed in 1.08869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