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昭忠祠与冯公堤

2002-12-1 12:00| 发布者: 张国松

    昭忠祠坐落在北京丰台区南苑团河路(南北向)的东侧、现红房子地区以南。笔者在探访时,遇到几位老叟,他们都颇有兴致地谈起从前的昭忠祠的情形和有关冯玉祥将军在南苑驻军时的一些往事。

    昭忠祠,又名劝忠祠,建于1923年,民间称为冯玉祥义地,1995年重修,现只遗一院一亭一碑,门匾上雕刻着“勸忠祠”三字。现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冯玉祥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紫禁城,并将其所部改组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后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其后驻军北京南苑。1933年5月,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正式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6年后,冯玉祥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6月,冯玉祥作为三位抗日英烈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的老上级,提议在北平市选择三条道路或者三个城门以英烈命名。当年7月,北平市将原南河沿改称“佟麟阁路”,北河沿改称“赵登禹路”,铁狮子胡同改称“张自忠路”。1946年9月,冯玉祥出国考察水利,在美国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同盟。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归国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正如周恩来所说,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毛泽东赞誉冯玉祥将军是“置身民主,功在国家”。

碑亭

昭忠祠


昭忠祠 
 
  昭忠祠正门 
      与冯公堤

    亲书“气壮山河”

    南苑,自清代以来便驻扎军队,现有些地名即是原营房的标志称呼,如三营门、西营房等。那时,军队中老、病而死的人就埋在义地。1922年(民国十一年)冬,冯玉祥就任陆军检阅使。相关资料显示,南苑原有两块义地,冯玉祥率军驻扎南苑后,为了纪念阵亡的官兵,便将南边的一块义地加以修整改造成了当地人们俗称的冯玉祥义地——昭忠祠。

    昭忠祠原为一座五上六厢的院落,正中对着大门的是一座平台草亭,内置一石碑。石碑为冯玉祥将军于民国十三年所立。碑文系他礼聘清朝状元——山东潍县王寿彭亲笔撰写。昭忠祠的后面是一片开阔的坟地,埋葬着历次阵亡的忠勇官兵的骸骨。义地原占地约百亩左右,四周有土墙围着,墙外有一米半深的水沟。大门在东南方向,门前有石牌坊和两个大铁狮子,铁狮子下面是石头底座。石牌坊毁坏得较早,两个大铁狮子现已不存。

    当初,昭忠祠的门额是冯玉祥将军亲笔书写的“气壮山河”四个大字。当年,义地修整完毕后,冯玉祥曾专门派人守护义地,晚上灯火照明设备齐全。在义地内专门盖了两间房供守护人员居住、歇息,并定期有人打扫墓地。每到清明时节,冯玉祥将军亲到义地为历年阵亡官兵扫墓添坟,表明他缅怀、体恤官兵的心意。

    最难能可贵的是,凡冯部将士阵亡后,对其家属,冯玉祥每年都派人慰问一次,酌情予以照顾,并将阵亡将士所遗子女入官佐子弟学校读书学习,一切生活费用由军中供给。如此,对于亡者的子女亲属是个很大的精神安慰。

    倡文明 铲恶邪 兴教育

    冯玉祥以陆军检阅使的虚衔于民国十一年十一月入京上任,驻兵南苑,军队司令部设在南苑航空署旧址(现南苑机场内),开始了他长达三年的陆军检阅使的军旅生活。

    率部驻扎南苑后,冯玉祥立即取消了南苑地区有碍于风化的妓院、烟馆。他还规定当兵的一律不准坐洋车,官兵要买卖公平,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冯还时常指派军官到镇上的各家店铺去查账,看有没有军人买东西不给钱或欠账不还的。当时冯部中的部分军装、军鞋以及士兵死亡用的棺木由南苑镇内的几个小作坊负责加工,手工费照价付给,分文不少。冯玉祥还提倡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女学,让女学生穿衬衣、裙子,实行文明教育。

    在南苑,他专门办了培德学校,并在通州设立了分校,教育官佐眷属学习文化、专业技术。驻军经常整理镇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检查。使得镇容大加改观。他还特别注重爱国思想的宣传,老人们回忆,当时大红门地区的墙上曾书有“亡国奴不如丧家犬”、“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巨型标语。冯玉祥率部还在南苑绿化,自南苑经大红门乃至永定门的大路两侧全种上了树木。后有人著文盛赞冯玉祥将军“彼率重兵坐镇于此者垂一年,京畿治安秩序之佳,为民国以来所仅见”。

    禁送礼 常化缘

    冯玉祥平时的生活是“两杯开水三千步,一盘咸菜两碗粥。”在兵营里他经常穿着和士兵一样的布军服,同士兵在一起蹲着吃贴饼子、喝白菜汤,而且不许剩菜剩饭。除非接见外宾等特殊情况,他从不穿皮鞋及高档的衣服。

    1924年,他和李德全女士在南苑结婚时,也只穿一件灰布大褂,黑礼服呢便鞋。他的干娘尹老太太问他为什么在结婚这样的大事上都不换件好衣裳,他说:“您老人家不知道,人不能驴粪蛋子外面光,将老百姓吓唬住。官越大越不能特殊,那样老百姓不佩服。”他严禁请客送礼,尤其禁止下级给上级送礼。他利用各种机会给老百姓办事,经常在宴请宾朋的便宴上拿出化缘簿请宾客为灾区人民捐款。

    “冯公堤”

    1924年夏天,北京连降大雨,永定河水骤然猛涨,出现了百年罕见的洪水。丰台镇南的黄土坡堤岸,被特大洪水冲开缺口达一百四十多丈,虽经永定河河务局动员民工竭力抢救,也未能脱险,河水严重地威胁着河堤左侧的京奉铁路和沿途数百个村庄。

    冯玉祥将军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当机立断,火速派京畿警备司令率领两个旅的兵力赶到大堤协助永定河河务局防汛抗洪。广大官兵同民工一起负薪运土,与洪水搏斗,接连几昼夜守护在河堤危险地段。与此同时,冯玉祥为永定河防汛之事专门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下令南苑驻军各旅、团、营全军动员,抢修营墙,并将军官眷属移居到营房内居住,并同时向当地百姓发出通告,倘决口之后,允许百姓迁入营区,并由军队负责供给饮食。

    当年8月的一天,在防汛大堤上,冯玉祥同大家一起负薪运土。当洪水将要漫决堤坝时,他身先士卒首先跳入水中,和士兵、民工们组成“人墙”,波涛汹涌的浊流竟冲走了他的上衣,要不是两个勤务兵死死拉住,他几乎被激流卷走。目睹此情此景,当时许多在场的民工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洪水稍退后,为万无一失地确保沿河村庄及铁道的安全,冯玉祥毅然命令数千官兵就着残余土坡加筑新堤,昼夜不停,一个月后,一条几百丈长的新大堤屹立在了永定河畔。当地百姓十分感激冯玉祥爱国爱民的情谊,于是把新堤叫做“冯公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12:49 , Processed in 1.1104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