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前门三代住家忆旧事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未知

  30年代:除了吃就是玩儿嘛
  讲述人:郭德瑞

  1919年,我的父亲拜前门大街廊房二条的瑞华斋做学徒,学做锦盒,1936年我在这里出生。

  廊房二条在解放以前是世界闻名街巷,世界各国政界人士全来这里买珠宝玉器。德源兴——世界闻名的翡翠大王铁保亭就在这条街上,西口福德润是明朝大将常遇春的后代开的,我们都叫他常八。那时候,中国四大绝艺大师王树森、潘秉衡、何荣、刘德盈每个礼拜都得在廊房二条的永元斋光亮铺呆上三四天。

  说起玉器大王王树森先生的典故来啊,我能给你讲上三天三夜。这位中国的玉雕大师,全世界各国都想把他弄走。玉器界都知道有一块名叫“卅二万种”的巨型翡翠,传说这块料是19世纪末一个云南人用十吨茶叶和十吨木材从缅甸买来的。这块玉料后来一直下落不明,直到1949年才在上海一家外国银行的地下被发现了,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下令派军队保护将这块玉料运到了北京。这块料后来送到了北京玉雕厂,由王树森主持设计制作了“四大国宝”——现在在复兴门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王树森拿到这块料的时候它还缺一块,后来在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展品上,王树森看到了一个标着“乾隆年间制”的物件儿,他一眼就认出了那块料,正是‘卅二万种’上的,他在前门做学徒的时候就曾见过,肯定不是乾隆年间的。这件事儿,王树森一直没说,直到过世之前,他才告诉我。

  世界闻名的玉器一条街自然少不了贼惦记。我小的时候,曾亲眼目睹一起玉器抢劫案。1949年初的一天,一个穿大褂戴黑礼帽的男子从小汽车上下来,走进了天瑞祥。一句话不说,就用枪指了指托盘,意思是让店家把珠宝玉器交出来,之后出去又抢了恒源祥。出门的时候他放了一枪,廊房三条一个小学徒当场被击中,紧接着出去抢的是前门储蓄所,又放了两枪。我目睹了整个过程。

  我觉得我小时候那会儿,是前门儿最好的年代。那会儿可不是除了吃就是玩儿嘛。

  先说吃,我小时候一出家门就是赫赫有名的门框胡同小吃一条街——从廊房头条到大栅栏南北向的一条小胡同。那时候娱乐场所都在大栅栏,什么三庆戏院、广德楼戏院等等。散场以后,大家就都走到门框胡同上去吃东西。当年的同乐电影院,散场的出口就在门框胡同,深夜一两点散场后,是这条街买卖最旺的时候,那意思,跟现在的簋街差不多。门框胡同和廊房二条路口有一个“大酒缸”,就是一个酒铺子,那些唱戏的角儿们,开戏前或是散戏后,都跟那儿站着喝酒。旁边儿有一家“羊头马”,他们家每天精选二十个特别好的羊头在那里卖。所有的羊头都得先择一遍,择下来的那叫“猫搭拉”,只能喂猫。马家家传的切肉大刀,切出来的肉跟纸一边儿薄,再配上祖传的十三味调料,美味极了。什么尚小云、马连良、裘盛戎都在那儿吃羊头肉。我最喜欢的小吃有这么几样:德兴斋的烧饼啊,现如今已经绝种了。那个芝麻啊,要掉下来,是整个一块都掉下来,满极了。德兴斋的烧卖,我认为是最好吃的,不比“都一处”差;还喜欢去买富顺斋的酱牛肉,比月盛斋的不在话下;同艺馆的爆牛肉炒烧饼,烧饼一炒整个一条街都是香的……

  当年的娱乐场所基本都集中在我家门口,我小时候天天晚上都有戏听,而且都不用花钱的!金少山唱《失·空·斩》那出,他演马谡,演到诸葛亮要治他罪的时候,他要跪地,这时候得有一人“啪”地给他扔一垫子,这个人就是“检场”。那会儿我和弟弟和这个检场混熟了,几个戏园子他都带我们哥俩随便看,所有有名的角儿全都看了。

  吃的方便,玩的方便,晚上没事儿遛遛弯也不错。前门楼子正阳门北边儿以前有个棋盘街,再过去单有一城墙,城墙里头是一大花园——也就是现在天安门广场那块地儿,我小时候那儿是个大花园,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小时候上那儿抓蛐蛐。


50年代:毛儿八分耍一天

  讲述人:王文林

  1958年,我们家从菜市口搬到了珠市口西大街,那时候还叫西柳树井。那年我11岁,正好也记事了。我们刚搬进来的时候还有有轨电车呢,搬来以后第二年才给撤走了的。现在的报刊都写“铛铛车”,其实不对,我们那会儿都是叫“DiangDiang车”的,那是按铃儿的声音。小时候睡觉早,九、十点钟就躺下了,铛铛车收班儿晚,晚上都是听着DiangDiang声儿入睡。

  我们家搬到前门儿时已经搞公私合营了,但是老前门儿的面貌并没有多大变化,房子格局跟三、四十年代差不多,就是经营体制变了,没有资本家了,但老字号都还在,味道也还没变,切一根黄瓜整间屋子都清香清香的。整个前门地区,是一处集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商业区,物质精神都有。

  论吃,天兴居的炒肝全国都有名。老北京从来不说“吃”炒肝,都是说“喝”炒肝。不给羹匙的,顺着碗沿儿这么捋。再说面茶,撒上芝麻,现在人都拿勺子搅晃,这个不对,你得顺着边儿吃,慢慢溜着走,它才香,味儿才正。

  我小时候,前门有一种江米人儿卖,用江米做的什么小人儿啊、坦克啊、手枪啊,都是这个,一分钱一个,玩完了还能吃。到四五月份,真正的杏子还没下来,我们都买青杏儿吃。卖家儿用秫秸秆蘸上麦芽糖,粘上俩青杏儿,再这么一绕,两分钱一个。小孩儿可没多少零花钱,有个五分一毛的就了不得了,毛儿八分的在前门连吃带玩儿一天都够了。买上一分钱山楂片儿,再买一分钱炒黄豆,两分钱可以买冰棍儿,三分钱买烧饼,五分钱就买一套“油炸鬼”。

  那时候娱乐生活也丰富啊。鲜鱼口里头有一个迎秋茶社,是当时的相声基地。那时候听相声我都不花钱,观众才花呢。一开始是买竹牌子,听一段交一牌子,2分钱。后来改计时收费了,十分钟3分钱,一个小时1毛。入口那儿发入场券盖一戳子,到出口处结账。

  从前门五牌楼往南,什么广和楼、广德楼、三庆、庆乐、鲜鱼口里面还有华乐,都是戏园子。再到珠市口这点儿呢,是华北戏院、民主戏院,再往南,就到天桥了,都是曲艺场、书茶社。为什么那时候说“街南”、“街北”呢?以珠市口为界,街南街北就是不一样。你比方说,庆乐、三庆,那都是像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这些角儿去的,街南就没有了。街南的票价2毛,街北就8毛、1块。街南风雷京剧团,卖票是4毛5毛6毛,要听马连良就得1块2,梅兰芳1块4。街南还有在地上拉个棚子唱的呢,那就谢谢您了,给一分二分就行,没钱不给也行。要说玩,其实我还是爱来天桥。不是说字号,王老头张老太太的,弄个茶汤摆个豆汁儿、羊杂碎,味道一点不比字号的差,街北那儿卖一毛他这儿卖八分。相声魔术杂技摔跤什么都有,我们小孩儿站在边儿上看也不用给钱。

  小时候还总觉得八大胡同特神秘,特向往。相声界有个前辈叫孙德明的,有一次聊起八大胡同被抄,他立刻回忆说:“1950年7月23号晚上八点!”我们都诧异,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原来他那天也一并给抄进去了。

 80年代:北京人已经不去大栅栏了

  讲述人:徐德亮

  对前门,说实话,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回忆。八、九十年代,前门地区已经衰败了,过去的那些好东西没什么留下来的了。头几年在大栅栏说过相声,郭德纲不是经常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嘛:十冬腊月,大雪纷飞,大栅栏连条狗都没有。我们几个说相声的,都拿着板儿站在门口,咣叽、咣叽,拉客人。

  我小的时候,前门已经没有什么能吸引我的东西了。小时候就觉得前门的胡同像八卦阵,经常迷路。 前些日子拆迁,我还特意去拍了些照片。在我看来,所有像大栅栏这些古迹,都已经成了旅游区,充斥着旅游商店,都是给外地游客准备的,北京人早不去了,去了也买不着过去那些好东西了。有一回我去长春堂想买“避瘟散”,一位老先生听了说:“什么?避瘟散?我都三十多年没听过这个名字了。”后来我自己照着方子配了一瓶儿,现在还剩半瓶儿,估计得是全北京最后半瓶儿了吧。

  说到这长春堂,我还听说一典故。长春堂据说是一道人开的,鼎盛时期的长春堂,1933年一年就卖出去25万盒避瘟散。日本人嫉妒他们家的生意好,就找到长春堂东家说要把前门楼子卖给他们。前门楼子怎么买啊?买了也没用啊!但是没办法,长春堂东家只好凑了一大笔钱交了,其实就是被讹了。所以,老北京有句土话说,“有钱你去买前门楼子啊,你跟我这儿显摆什么呢”,就是从这里来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3 14:40 , Processed in 1.09474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