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们去十三陵水库劳动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未知

    1958年至1960年期间,我正读高中,那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身体健康的

    劳动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我们参加生产劳动很频繁,劳动类型也多样化,如照片所示,那是到农村务农和修建十三陵水库劳动休息时的照片,记忆犹新的是参加十三陵水库的劳动。

    毛巾冻成布条

    沙粒吹进碗里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寒假,学校组织我们到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1958年2月3日早上4时,我们每个同学都高高兴兴地背着大行李包前往西直门火车站。火车开动了,车厢内充满了歌声,尤其是我们高一一班的同学唱得最欢。各个希望快点到昌平参加十三陵水库的修建。火车慢慢地停了,“昌平站”三个大字出现在眼前,同学们沸腾起来,到了!到了!行李一件件拿下来,队伍排得长长的,向昌平镇进军。昌平镇距昌平车站有十多里地,对我们没有经过锻炼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短距离,背着行李走这个距离的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但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大个帮小个,男生帮女生。







    小伙子们加劲走呀!水库离我们不远了,水库等待我们,宣传组的同学在鼓励着大家。队伍在前进,北京铁路第二中学的校旗在队伍前面随风飘荡,整个队伍向前看不到头,朝后见不到尾。当时昌平镇的四周均有城墙围着,看上去城墙老得很,已经不像城墙了。墙根下面是从城墙上掉下来的砖和土,比较破旧。我们住的地方是昌平区工业联社的办公地,这里的房子是很好的砖房,石灰地上已经铺好五指厚的稻草,暖得很。清早,嘹亮的号声响起,其实不是号声将我们唤醒,而是我们早早醒来等待着号声。我们是多么想早点到工地上投入战斗呀!同学们有这样的决心,一定要把十三陵水库修好,在劳动中锻炼自己。同学们哪能睡得着呢?同学们听到号声,迅速穿好衣服前去洗脸,用的是抽水机抽上来的水,严冬的凉水冷极了,毛巾出了脸盆被寒风一吹就冻成冰布条了,冷水洗过的脸,遇到刺骨的寒风感到疼痛难忍。天气是寒冷的,可同学们的心是热的,大家迅速地把脸洗完。吃饭是在一个大院子里,当然没有在学校或家里吃饭的环境好,没有桌子、没有凳子。打好饭之后大家围在一起吃,有时阵风还把一些沙土粒吹进碗里。吃罢饭,队伍集合列队直奔工地——十三陵水库。

    扫盲有高招

    大字写上墙

    经过大路、田地,当同学经过一个不太大的村庄时,看到了写在墙上的很多大字。这字不是标语口号,也不是什么广告,在东墙上写着“东墙”、“这是东墙”,开始同学们认为这是为了使路过的人去水库不迷失方向而写的。同学们又见到在“土墙”上写着“土墙”、“这是土墙”,在石头墙上写着“石头墙”、“这是石头墙”,墙角处写有“这是墙角”,墙根处写有“这是墙根”,枣树上写有“这是枣树”等字,门口写有“门口”,这村满街均写有这些字,渐渐使同学有些迷糊了,辨别方向又何必写“门口”、“墙根”之类的字呢?人们难道不知道什么是“墙根”、“土墙”、“石头墙”吗?显然不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成人文盲很多,中共中央、国务院郑重提出“扫除文盲是我国文化上的一大革命”。扫盲活动在农村蓬勃兴起,这是农村里的新气象,农民在很忙的冬季,忙着修水库、积肥,他们没有专门时间集中起来到识字班或夜校学习文化,只好这么办,这是农民学习文化的窍门。农民可以随时结合实物来认字,这样学得快、认得清、记得牢。队伍到达工地时,受到民工们热烈欢迎。他们向我们招手,表达他们的决心和心情——“一定要把十三陵水库修好”。

    午饭两窝头

    下午劲更足

    水库指挥部的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水库的工程计划,十三陵水库的工程主要是在这里修建一个拦水坝,西边是三个输水管,东面是一个引洪管道,洪水多时我们就叫洪水顺引洪管道流出去,保证水库的安全,我们的任务就是修建拦水坝。之后,工具保管员领我们到工具仓库去领大家所需的“战斗武器”——筐、扁担、镐头、铁锨等。工具很多,每个人要往返几趟才行,而且带着这些工具要经过一条小溪,小溪较宽,溪中零星地放了一些石头,过溪就踩在这些石头上过,所谓的桥只是几块石头,它们微微露出水面,通过它真是一件悬事,拿着东西更要小心,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冰冷的河水中。走过去的同学为了后面同学的安全,他们开始建桥,眼看大石头一块一块地铺到河里,一个较牢固的石头桥面露出水面。到了对岸的同学主动再回来接应其他同学。一不注意,段进斋同学的手负伤了,但他没有吱声,仍在默默地坚持着工作。我们拿工具的同学在工地刚一露面,工地上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涌过来领工具。劳动开始了,负了伤的段进斋也拿起大镐抡起来。镐一上一下,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地发着光,但地上的冻土只是一个一个白点,真是太难刨了,经过不懈努力,冻土松动了,一大块一大块地裂开。同学们将这一大块一大块的冻土块朝筐里搬。一般来说,干体力活要热身才行,以免把身体压垮,但是担土的同学不是,总是嫌筐里的土少,还在一个劲地喊,“放呀!再放一点!”“把那块大的再放上。”当这一次土筐里的土比上一回多了一点时,担土的同学脸上表现出了满意的样子,高高兴兴地挑起筐走了,边走边说,“这一回还差不离,某某这才对得起我。”劳动是艰苦的,但是愉快的。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着,不知不觉军号响起,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同学们都说“快搬,再担最后一次”,真是争分夺秒。午饭是一人两个窝头,一块咸菜,年轻人有三四个窝头的饭量,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同学们正是半大小子的时候。伙夫是第一天送饭,对同学们的饭量不了解,送得少,每人两个窝头进肚,还是不饱,还想吃,但是没有了。女同学吃得少,这时她们就主动匀出一些分给男同学,发扬互助精神。虽然中午只吃了两个窝头,但大家没有怨言,下午的劳动热情比上午还高。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下午挖的土方比上午增加了一倍多。晚上,昌平领导,十三陵水库工程部的负责人给我们又详细介绍了水库的情况,他说:“经过这次农村的大辩论,农民真正认识到了,只有把旱田变为水田,这样农产品产量才能提高……农民一致表示要自己动手把十三陵水库修好。十三陵水库的修建刚一经批准,勘探就开始了,水库指挥部必须与北京有联系,这样就要架设电线,电话线工程需要四天完成,又因寒流到来,使工程更加困难。但是电话局局长亲临现场指挥,工人的情绪很高,四天的工程只用了一天半,指挥部就与北京通了电话。”

    到了夜里,再一看挑土同学的肩膀,紫红紫红的。第二天,给他们的肩上垫一块棉垫,就舒服多了。十三陵水库经过全体建设者16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于1958年6月30日胜利竣工。听广播说,在建设期间,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都到十三陵水库去参加劳动。分批分期到水库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有40万人次。我们感到能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非常光荣,能为北京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点力,感到非常骄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03:25 , Processed in 1.10240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