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李滨声-吴裕泰里画民俗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毛晓

    《居家早茶》、《诸品名茶》、《试看沏茶》、《民谚语茶》、《茶栈煎茶》、《双窨花茶》、《清心圣茶》、《隔杯观茶》、《赏戏饮茶》,这几个与喝茶、品茶、饮茶相关的场景不是发生在哪家茶馆中的一幕,而是明天将在王府井大街老字号吴裕泰里开办的李滨声老先生《老北京民俗画展》上其中几幅画作的主题。牛年将至,这个再现老北京过去生活场景的画展,展示了老北京生活、儿童题材、京戏、茶文化等近百幅作品,让您在老字号里买茶品茶之时顺道看看画。

    早在20多岁时就成了著名漫画家,李滨声老人已经画了半个多世纪。新中国刚成立时,李滨声就参加了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的工作。1952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他受命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里的广场上创作巨型雕塑《和平鸽》。如今83岁的他,身板挺直,头脑清晰,还是那样忙碌:为著名评书艺术家连丽如出版的评书《三国演义》画了书里的100幅插图;为即将播出的著名导演林汝为编剧执导的42集电视连续剧《采桑子》担任历史文化民俗顾问等。当年连战及夫人等人访问大陆,北京方面向连战赠送的礼物包括两个景泰蓝盖碗,上面就有李滨声手绘的《五音联弹》和《巧耍花坛》的表演场景。李滨声说:“这对印着传统节目《巧耍花坛》和《五音联弹》图案的景德镇盖碗,盖碗上还写有‘茶戏人生’,意思就是茶和戏相结合,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把景泰蓝盖碗这个礼物送给远道而来的连战,非常有意义。高兴的是,我亲手绘制了盖碗上面的图案。”

    记得李滨声1979年落实政策重回北京日报工作时,来采访的加拿大电视中心记者丹尼斯曾经问他画室在哪里,李滨声当时回答,我们国家刚打倒“四人帮”,百废待兴,一般画家还没有自己的画室。现在李滨声的家,在一幢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老式楼房里,是一个8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直到两年前才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在李滨声的房间里,一个大画案占据了他房中间地带的绝大部分,而这个所谓的画案,不过是一块贴了一层牛皮纸的木板底下支了两把旧折叠椅。

    老人一生节俭,倡导绿色生活,一生画了近万幅作品。没有幽默,或不懂幽默的人,成不了漫画家。这次在王府井吴裕泰茶庄展出的作品,更是充满了幽默。

    国人从古就有喝茶的习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北京的生活中,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鲜嫩的绿茶,吸收淡淡的茉莉花香,时间就在绕梁的茶香中,伴着鼓书、京韵悠悠流过,这是老北京的品茶生活。几乎所有京味文化的内容,都映射在饮茶生活和茶馆文化中。茶,已经超越生活,成为老北京的一种精神符号。

    对这次在王府井吴裕泰茶庄开画展,李老有自己想法:“我画的是民俗的画,有区别于文人画。文人画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感情,给自己看,给朋友看,给少数人欣赏。而民俗画是面向大众,所以这次在王府井吴裕泰茶庄举办的展览不用买门票,而且在交通很方便的王府井。吴裕泰是北京很有名气的百年老字号茶庄,每天来品茶来买茶的人总络绎不绝,在买茶喝茶之余,顺便就可以看画,这无形中就扩大了观看者的人群,相对比于展览馆的一般7天的展览不会少,甚至会多了。现在人们工作压力也比较大,要去看一个展览得占用半天的时间,把画展放到王府井的茶庄,不但不会占用您时间,还不用掏钱买高昂的门票。一个展览怎么叫有意义,怎么叫成功,就是看完了能给观众留下印象,甚至把印象传播给其他人,这已经是达到目的了。我这次的画展是注重知识性,传达些知识,带点趣味性。艺术性呢,这方面是我的弱项,这里的笔墨是很少的,基本是速写,漫画的画法,因为我的长项是画京戏,我是演戏的,画戏一个是舍性取神,没有看过京剧的就联想不起来真正的京剧是什么样子,看过戏的就让他会想起舞台的一些印象,看过戏能引发起他再想去看戏的这个目的,我想达到的是这个目的。

    北京的茶馆,是天子脚下的北京人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反映,李老说。在全中国,似乎没有谁比北京人更幽默、更健谈、更贪玩、更闲散以及更关心时政了,所以北京人泡茶馆时的话题,应该算最丰富且有趣的了。在过去喝茶的时候都要有茶件,就是小食品,有吃黑白瓜子,有吃南糖的,南糖有蜜枣,糖藕,统称茶件儿。通过这次以茶馆为题材的民俗画,你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昔日吴裕泰茶庄生意兴隆,车水马龙的情景。

    伴随着悠扬的琴声,少年宫的孩子们在吴裕泰茶艺师的教导下,认真学习着花茶茶艺表演,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李老一时兴起,提起笔,几分钟,一幅传神的漫画呈现在了记者面前。孩子们为李老奉上一杯香茗,伴着悠悠茶香,李老说:“我喜欢饮茶,从祖辈儿上就喝茶,就好这京韵京香的茉莉花茶,平日里茉莉花茶更不离手。有人说北方水硬,水质远不如南方,非用花香增添水的甘甜,喝起来才能爽口,所以茉莉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窨制拼配之茶方才诞生,此说法不无道理。但我确思忖花茶如此受宠、市场如此广阔,绝非只因水硬,其中必有花茶的独到之处,吴裕泰的茉莉花茶以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耐泡著称,被咱北京人亲切地称为‘裕泰香’”。李老指指盖碗中的茶叶,说:“您看,这是北京传统的小叶花茶,咱北京市场已经多年不见了。吴裕泰琢磨它独特的拼配窨制工艺,重新推出市场,让无数老北京人重温了记忆里小叶花茶独一无二的口感。”

    老北京人还有喝早茶的习惯。茶有很多别名和雅号,茶壶盖上或者茶碗上都有四个字或者五个字,“可以清心也”,这是环诗,怎么念都成句,可以清心也,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怎么念都可以,据前辈说,没有比这更高的茶文化了。

    李滨声熟悉老北京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熟悉的程度,比我的实际年龄还要多那么十几年”。你在吴裕泰王府井店的画展上可以看出,李老小时候就对他身边的景物、人物、事物,有着十分好奇的关注和观察。这里既有他求知的欲望,更多的是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往的年月里,通过手中的画笔,将老北京的点滴生活描摹在宣纸上。李老有着20余年的“右派”生活,由于“文革”和岁月的变迁,李老保存下来的画作并不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将这些底稿收集起来,交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燕京画旧》一书。

    在百年吴裕泰王府井店举办的老北京民俗画展中,你能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习惯和思想形态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北京的很多生活场景很多渐渐淹没了,但这些景象,在李滨声的老北京民俗画中,再次复活了。

    在吴裕泰王府井店举办的画展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温故知新。

    老北京小到生活习惯,大到社会的交往,好多的东西都是可以重新认识的。

    过去的老北京是很有环境意识的。在一幅画中,老北京每家孩子早上都要自扫门前垃圾;老北京的修鞋匠都有个特点,配有小笤帚头,修完了自己要收拾干净。凡是鞋匠都有钉锤、钉拐和小笤帚头,把地都扫干净了,不能污染环境,没人要求,都是自觉的;街头剃头的都有一个笸箩,让被剃头人拿着,放在大腿上,包括推头愣,推下来的头发茬子都掉在笸箩里头,很少会掉在外头;北京胡同经常有推小车卖切糕的,切糕很黏,扔哪都不好清理,就用竹签,一根竹签劈两半,掰开然后一插,多大块都能插起来;凡是卖瓜的都带有盆,用来吐子、扔皮,盆底都垫有大麻子叶,打烊前都要找地方倒掉……

    李老回忆说,过去在城市里,除了重点的像六部口、西单有广告牌,其他地方禁止张贴小广告。扔在地下的传单小广告,有背着“敬惜字纸”口袋的人捡起来,这不是硬性的,没人组织的,都是自觉地维护街道的环保卫生。李老简简单单的一张画就把老北京人的环保意识体现在画中了。

    到李老家,会看到他3岁时的照片放大了挂在他的房间西墙上——一个戴着小黑礼帽,睁大了一对无邪的眼睛,穿着母亲缝制的小坎肩、喇叭袖小袄和小长袍,站立在花台旁的小男孩。小男孩没有笑,大概被照相的机器弄得有点懵。我们关于“过年”的话题,也从他三岁时的记忆开始。“小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念着北京童谣,李滨声先生开始了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老北京大年西郊场甸,场甸的几样代表,第一个就是香草,美化生活,随身携带,也很卫生,很香,可以作成荷包;连年有鱼,就是抱着鱼缸,里面放着小鱼,象征年年有余;还有风车和空竹,还有大头,就是小孩子戴的假娃娃头,是过年的代表。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些在李老的画中都有体现——当年的护城河公交,是冬天特有的,冰床是没有轱辘的车。以前的老北京城墙没有拆,有护城河,围着城墙一圈都是水,冬天水结冰了,小孩就可以在上面滑冰,还可以用来运输。从德胜门到朝阳门一圈(前门不通行),可以坐冰车,也不用起票,给几个铜子就成,顾客坐在车上,车主在后面推,推几下他也上车来,靠滑行前进——李老一张五尺的画卷就把《九九岁寒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李老青少年时代曾习演京剧数年,工文武小生。1996年曾于人民剧场举办过“李滨声京剧专场”,文武双出。文戏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慧芳、孙玉祥合作《春秋配》,武戏主演《八大锤》,饰陆文龙。李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讲座京剧舞台美术、造型、表演程式、绝活等课程。2003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录制李滨声“戏曲人生”。2005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录制《八十顽童》。由于对北京文史民俗亲闻、亲见、亲历知识广泛和对京剧艺术造诣较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李老先后受邀为多部表现老北京题材的影视剧等担任民俗顾问。

    创业历史可追溯到1887年(清光绪13年)吴裕泰茶栈的“中华老字号”吴裕泰,其“跨越三个世纪,好茶始终如一”的经营理念,与大漫画家李滨声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因而促成了这次“二老”的携手,于是北京人年前有了眼福和口福。“一年一度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去王府井的吴裕泰欣赏李滨声的画作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次重温旧时光的旅行。如果阵阵的茶香还不足以使你的脑海中浮现出老北京的民俗文化,那么仔细品味李老的作品,定能使你感受到民俗文化精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5:52 , Processed in 1.08736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