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人的心目中,任劳任怨这个词总是伴随着牛而出现。在北京,为祭祀牛而建的庙宇并不多,而目前有据可查且名声较为响亮的就是距离东直门东北方向5里地的牛王庙。 关于牛王庙的传说,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原先牛王庙这片地区经常有野兽出没骚扰这儿的村民。大家想用百兽之王的老虎把野兽吓走,但去哪儿找老虎成了大难题。就在大家伙儿冥思苦想之际,一位村民灵机一动拿出了一块虎皮,让家里的老黄牛披甲上阵,还在牛角插上了两把令箭。就这样乔装打扮的老黄牛吓跑了骚扰大家正常生活的野兽,立下了功劳。为了感谢这头老黄牛,村民们就凑钱盖了一座牛王庙。另一种说法是和旧时的农历春厂“打春牛”和“皇帝春耕”有关,由于当时的交通、运输、载物、饮食多离不开牛。再加上牛肉美食,牛乳补身,牛粪肥田,牛革御寒,牛宝医病……使得民间百姓对牛深为敬之。当时的官府也有禁止杀牛之律,故在此建有春牛庙。庙为两层殿宇,前殿供春牛,后殿供关羽关云长,民间百姓习惯称为牛王庙。 现在,牛王庙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车轮中。虽然庙宇不见了,可牛王庙这三个字却保留了下来。在位于朝阳区霄云路和首都机场高速路之间的一条小路上人们仍可找到牛王庙村委会。据牛王庙村委会主任胡少雄说,在他小的时候他曾听村里的老人讲,牛王庙的遗迹在解放前就没有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设三元桥(刚建成时被称为牛王庙立交桥)时,他还特意到现场考证牛王庙所在的具体位置。当年的一位施工人员告诉他,牛王庙的遗址在三元桥内侧车道和首都机场高速及京顺路取中偏北的交叉处。 这些年来,牛王庙所在的这个村子——牛王庙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牛王庙村被定为北京的近郊菜区,成为京城居民菜篮子的主要供应地。在胡主任的记忆中,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无论蔬菜的品种和种植亩数都是按照相关的规定来执行,而且村民们所种的蔬菜要全部上交。当时的牛王庙村是一片广阔的菜地,在菜地里零星散落着村民们的院落。由于是近郊,周边的坟圈也多,菜地里经常可以看到野兔、狐狸和蛇等动物的踪影。1976年,牛王庙村开始发展乡镇企业,在那个时候村民们除了种蔬菜,还可以给附近工厂加工各种零部件,这里开始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1978年伊始,随着三环周边的建设,牛王庙村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1984年牛王庙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年,四元桥、机场高速陆续开工建设;1993年,京润水上花园占地建设;1996年,牛王庙村正式停止农业生产……现在,这里的大部分村民已由原来的农民户口转成了城镇户口。原先的菜地上拔起了座座高楼大厦,除了霄云路上零星散落的牛王庙字样的门牌号,牛王庙已经难觅其踪迹。随着牛王庙村的城市化进行,牛王庙村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慢慢地消失在历史中。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3 , Processed in 1.22708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