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漕运留下的老地名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户力平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漕运码头》,演绎了清代的一段漕运历史。尽管古老的漕运已消失了百余年,但至今在北京东部地区仍保留着数十个与漕运有关的老地名。

    萧太后河位于京城的东南部,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始于统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漕运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运的坝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运的通惠河早300多年,而今依然是北京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

    通惠河位于京城的东部,是元代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也是大运河最北的一段。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通惠河”,史称“陆运京储之通道”。当时从南方来的大批漕船到通州后,可经通惠河直达城内积水潭。此河于明初淤废,其后至明清各朝曾屡以修复,但终因水源不足,功效远不及元朝。又因城内故河道被圈入宫墙之内,漕船河道遂以城东南的大通桥为终点。今仅东直门水闸至通州二十公里河道还基本保留原貌和“通惠河”之名。

    朝阳区望京有阜通东大街和阜通西大街,因元代的漕运河流——阜通河流经此地而得名。阜通河又名“坝河”,即现在望京西南四元桥南侧的那条小水渠。不过在元代的时候,这可不是一条小水渠,而是一条可以进行漕运的大运河。元至元十六年,元朝政府开通了北线运粮河,取名叫阜通河,终点在今天西坝河的光熙门附近。到了清代后期坝河才逐渐失去了漕运能力。而附近的“西坝”和“东坝”两个地名,也是根据阜通河上的两个水坝得名的。

    朝阳门内有许多带“仓”字的地名,多与漕运有关。如海运仓、禄米仓、北新仓、南新仓等。通惠河开挖之后,便陆续建起一些大型粮仓,到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时,已有粮仓54座。明清时对这些粮仓进行了调整,其作用就是囤积经漕运而到的粮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以后,随着黄河北徙,阻断了运河的航运畅通,漕运逐渐减少,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以后,南方各省原来交漕运的米粮不再漕运,于是漕运逐渐成为历史。进入民国以后,许多粮仓无米可储,便改做他用,有的变成居民区,其附近的街巷便多以老粮仓的名称命名。

    与漕运有关地名最多的是通州区。“通州”之名本身就与漕运有关,金天德三年(1151年)设州,是运河北端的终点,海陵王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称“通州”,意为漕运千万不能堵塞。八百多年来,通州地区一直是漕运及仓储重地,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美誉。四员厅位于通州城区南部,清代在此设仓场总督衙门,简称仓场署,由仓场侍郎、巡仓御史四名官员统理漕运粟米,监督河道及漕运和仓储各厅署员,署内建有理事厅一座,在此共议管理漕运、仓储事务,故俗称四员厅,清末形成街巷后依厅称今名。上营在通州城区东部,紧邻北运河,明清漕运兴盛时,南方诸省随船而来的运夫多居住此地,因他们讲话带有南方口音,故曾名“蛮子营”,1946年前后,因这一地名带有歧视南方人之意而更名为“上营”,意为北上运夫曾上岸居住于此。江米店距上营不远,当年江南各省漕运的糯米(北方称江米)在此地储存和设店转销他处。1913年前后将此地称为江米店。上店位于通州张家湾镇,元代已成村。自金代开始因北运河(元代称白河)经此,为历代南粮北运的漕运通道,曾有上姓人家最先在河道旁开店,向过往船只供应生活用品,此后张、王、祁、车四姓相继至此,形成聚落,名“上家店”。后上姓人家迁走,但名称未变,清代被简称“上店”。此外与漕运有关的地名还有张家湾、北马头、上码头、烧酒巷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10:46 , Processed in 1.13176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