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这里的村民积极抗战,英雄辈出。全村房子被日本鬼子和“还乡团”烧了四次。保留下来的,除了古槐、古庙、古桥之外,就是那代代相传的以古幡会了。走会时,晃动着高幡、宽旗的人们排成长龙,山呼雀跃地行进在峡谷之中,宛若狂欢…… 眼看着正月十五就要到了,每当这时千军台冲天的古幡就将舞动起来,迎接四方来客。 位于门头沟区清水涧沟西端的千军台,史称千人台,有着上千年历史,至今仍有110多户、200余人厮守在这古老的山村里。京西古道的主干线“西山大路”穿村而过。村东口 “紫气东来”、“西园翰墨”的大影壁墙傲然屹立,迎接着远方的来客。一株树干中空,却是枝繁叶茂傲然屹立在主街东端的老槐树,时时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这里就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古幡会”的传承之地。每年正月十五、十六的“元宵节”,千军台和毗邻的庄户村,联村举办幡会。是时,幡旗摇曳,鼓乐齐鸣,花会起舞,队伍浩荡,人声鼎沸,犹如充满中国古韵的“狂欢节”。
京西古幡会 姚宝良 摄 千军台幡会 曲扬 摄 千军台村,东与庄户村为邻,西临大寒岭。兵家必争的大寒岭,经历过太多的沧桑与战火。山石墁砌的西山大路盘山而上,附带瓮城的大寒岭关城仍然屹立在山口之上;其旁的毗卢寺早已不见踪影,一些古井、文昌阁古碑、水槽遗迹,还能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村东台下公路旁那座已被淤埋半截的古桥,是当地“十里八桥”最西头的一座,人称老桥,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西港沟还有一座俗称“古洋水”的明代寺庙遗址;村西口曾有茶棚庙,毁于泥石流;再往西矿工居住区附近还有供奉战国时名将孙膑、庞涓的师父王禅老祖(鬼谷子)的王老庵遗址。山头上屹立的古松有如古村不死的魂魄。 千军台早在宋朝以前就已建村。村西的大寒岭,史称“大汉岭”、“摘星岭”,俗称“大(音代)和岭”,曾为汉朝与北方民族的交界。五代时期,在大安山当“土皇帝”的刘仁恭,多次“逾摘星岭”袭扰契丹;还曾与李克用军队发生过“木瓜涧(今木城涧)之战”。可见,千军台早期可能是军队驻地,后发展成村庄。抗战时期,这里的村民积极抗战,英雄辈出。也正因为如此,全村房子先后被日本鬼子和“还乡团”烧了四次。保留下来的,除了古槐以及周围部分古庙、古桥,就是那代代相传的、以古幡会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了。 古幡会,又称香道会、神幡会、天仙会,是明代“娘娘崇拜”习俗的活动。娘娘,指 “天仙圣母碧霞洪德元君”,村民认为她是人间的保护神,朝拜娘娘,可保大吉大利。朝拜娘娘的团体多称“天仙会”或“吉祥会”。 千军台、庄户的联村古幡会,据说曾被明代皇上敕封为“天人吉祥会”,并得赐铜锤、铁锏,遇有闯会者“打死勿论”,繁盛至今。每年正月十四准备就绪,十五千军台为主会场,庄户村全套幡旗、鼓乐、花会盛装前往;次日庄户为主会场。走会时,客会以带有村名的标志幡为前导,其他幡旗、花会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向主会村涌去。主会村幡会齐聚村口,在观众包围之中,两会会首接头,举行“开箱立旗”、“神佛各部见面”及“号佛”、奏乐等仪式,庄重、严肃而又有几分神秘。然后会首将三角旗一挥,宣布起会,鼓乐三通,锣响三下,号角吹起,走会正式开始。两 会合一,铜锣开道,铜锤护驾,依次是灵官旗、标志幡、窑神幡、马王幡、龙王幡、地秧歌、三圣幡、太阳幡、送生幡、关公旗、吵子班、三官幡、子孙幡、眼光幡、号佛会、娘娘驾、天仙幡、天齐幡、音乐吹奏班、地藏幡、观音观、老君幡、音乐打击班、玉皇幡、大鼓锅子会、真武旗以及殿后的蓝旗与铁锏,浩浩荡荡,秩序井然。 只见举幡的使出浑身解数,发挥耍幡技艺;护幡者手拽纤绳确保神幡不倒。只听得笙、管、笛、唢呐、云锣、大鼓、铜钹齐奏,“焚火赞”、“柳公宴”、“四上牌”、“三宝赞”、“五奉佛”、“出塞”、“泣颜回”、“号佛礼赞”、“后三身”等古曲悠扬悦耳;大鼓、大钹、大铙、铛子、小镲等轰鸣,“合心钹”、“秦王挂玉带”、“颜回三省”、“五气朝元”、“彩蝶儿”、“后五身”、“白玉莲”等套路震天动地;身着彩装的俊男靓女、老翁丑婆们边走边舞、忸怩作态,惹人发笑。 朝拜神佛后,所有人员随意分赴各家推杯换盏,大快朵颐,主人不仅以客人多为荣,有时还会串门敬酒,充满了和谐与喜庆,其乐融融。饭后齐聚会场,观看皮影、评剧、山猴子等文娱表演。劳累一年的村民们在主会村尽情欢乐。深夜,主会将客会送出村口,当天活动基本结束。第二天,两村变换角色,再次纵情欢乐一番。旧时,街道两侧有块煤垒砌的“坛儿火”,驱邪、供暖,寓意红红火火;现在,路灯代替了坛儿火。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钟敬文先生曾专门到千军台和庄户考察古幡会,并说,联村古幡会,着眼于民间记忆……不论是建设大北京,还是研究北京文化,都不应脱离京畿文化的探究。古幡会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古幡乐被称为民间音乐的“活化石”,并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山里人走出了世代的大山,千军台村人口逐渐减少。但是,当他们用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时候,才发现古村前所未有的价值。特别是那撼人心魄的古幡会使古村以特有的姿态永载史册。 名词解释 京西幡乐:是门头沟西部山区传承了几百年的民间吹打乐,是古幡会祭祀佛道儒时演奏的祭祀音乐。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古乐曲主要由祭祀孔子的音乐组成。古幡盛会至今已流传了几百年,它是门头沟区山村古庙会的产物。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现已发展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京西幡乐具有“四老”的特点:曲目老、乐班老,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乐器老、艺人老,目前古乐班能够演奏的老艺人已经不多,最小的艺人也是五十开外了。说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因为京西幡乐是珍藏在北京西部山村的不多见的儒家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以来古人尊崇儒教的历史现实,并且部分古乐曲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此外,围绕幡乐存在的一些古乐器,也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27 , Processed in 1.07868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