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都要吃饭穿衣,但还必须有个居住的栖息之地。为了能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人们往往不辞辛苦。旧时,每逢到了天高气爽的秋季,在北京街头常能见到大兴土木、修建房屋人们。 倒回四五十年前,老北京人要想修建住房非为易事。那时能解决温饱已经很幸运了,若想盖新房就得靠省吃俭用。微薄收入的平民百姓需要几年,才能积攒点资金。而且要自己四下里跑材料,尽量把砖瓦木石准备充足。那时代外地民工极少,北京的工匠都是个体职业。房主只能东拼西凑请木匠瓦匠,还要到处找小工。等到房子盖完了,主人也掉了一层膘。难怪北京民间流传有“土木之工不可善动”的说法,真是让人费了心计又劳神啊。这还算是生活条件较好、经济收入有所保证的户。最难的得说那些孩子多、家庭经济来源少的人家。甭提要盖新房,即使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想修缮一番,也不易。 尽管经济上不宽裕,但老北京街坊邻里朝夕相处地住在一条胡同或一个大院,却知道自食其力,相互周济。街坊们就像电视剧中“贫嘴张大民”一样,忠诚与友爱同样是当年时大院里的一景。大家互通有无,有事同助。为改善居住条件,左邻右舍便有了帮工之举。若是人缘好的,谁家想盖房,只要提前打个招呼,甭愁没人来帮忙。这已成为了风习,体现出京城市民朴实和善的精神情操。 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同住在一个大院里的邻居十分友好。人们虽然清贫度日,但谁家有事都能互相关照。我们那个大院居住的人群非常勤恳厚道,讲面子又好求。十几户人家从事着不同职业,以自己的生计养家糊口。东屋的大刘会瓦匠,南屋的老孙搞运输,西屋有个胡铁匠,侧房的英叔会裱糊……这些五行八作的人们以礼相待,情谊也很深厚,一家有难事,保准有人挑头儿张罗,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互相帮工盖房子。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我们那伙小哥儿们,已经长大成人,结婚娶媳妇是必然规律,但弄间新房却让人着急。每月几十元的工资节省下来备材料很不容易,再请人施工钱真不凑手。每逢遇到此事,必须得求邻里相助。大院的人们则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拉土拉料,挖地基撞槽。热心的人们绝不讲报酬,渴了喝杯淡茶水,累了卷支旱烟泡,就很心满意足。 春秋两季,北京的白天气温虽然较高,但太阳一落仍有凉意,忙碌的场面却是热热闹闹。挑灯夜战是当时的常事,那边小工供料,瓦工砌墙,人欢马叫。这边是我们木工忙着拉锯刨木,赶制着枕檀和门窗口。别看是帮别人盖房,可是情绪昂扬精神十足,为了邻里情谊,个个的劲头足着呐。人们边干边说说笑笑,年岁大的不时还拿年轻的取闹。那个说:“小三,你啥时娶媳妇盖新房?我们大伙儿照样帮忙”。这个说:“二锁,大家帮你建了金窝窝,办事时可别忘了请我们喝喜酒”。欢乐的氛围让人们忘记了劳累,不知不觉能干个半宿。 尽管街坊四邻修建房屋有许多居民都乐于相助,但大伙都不图吃喝不为钱,只是把友情看得很重。大家都说:“穷家富路,谁苦争八拽的盖间房也不容易,人人帮一把,讨个平安和睦”。老北京人有种信念,和气生财。远亲不如近邻,谁能保没个事向人求助。凡盖房大事,帮工者少说十余多则几十口,友谊和情分把人心凝聚。不论下班早晚,人们到家抓紧吃过饭,便匆匆赶往盖房的人家,大小工各有分工,一阵子忙活。小伙子生龙活虎般推料运砖,体力弱的除灰打杂。人人各尽其力,各施所能,连年长的老头也不会袖手旁观,大杂院里充满了浓浓人气儿,更洋溢出一种和谐与温馨。 如今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北京的面貌焕然一新。富足了的人们帮工盖房子的习俗大为改变,那种为住宅费力操劳的景象渐行渐远,过去的一切已往事如烟,很难再现。但那些尚存的老宅院,却沉淀着深厚的邻里情缘。每当看到这些古朴陈旧的民宅,总会让我思绪绵绵。老北京所具有的自强不息和人情味,时时使我怀念。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0 , Processed in 1.10191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