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动静皆宜雍和宫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未知

    雍和宫,到过许多次了,缘起大约是我10岁的时候。这里是佛教信众的心灵家园。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将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枢。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居住过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

    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雍和宫南院伫立着三座高大碑楼、一座巨大影壁和一对石狮。过牌楼,有方砖砌成的绿荫甬道,俗名辇道。往北便是雍和宫大门昭泰门,内两侧是钟鼓楼,外部回廊,富丽庄严,别处罕见。往北,有八角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文,陈述雍和宫宫改庙的历史渊源,以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分刻于左右碑上。

    雍和宫建筑群的形成,在清代的历史上,前后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历王府、行宫、庙宇三个时期;时至今日,建筑历史三百一十五年。“殿宇崇宏,相设奇丽,六时清梵,天雨曼陀之花;七丈金容,人礼旃檀之像”;春来丁香、玉兰花影扶疏,满芬芳;夏日盆盆荷花亭亭玉立,香气盈溢;入秋核桃银杏果实累累;冬季苍松翠柏,白雪压枝,可得四时之雍和景象。

    除了庄严宏伟的庙宇令人对雍和宫难忘之外,穿梭于庙宇间的僧侣更是它的灵魂。每天凌晨五时早课,日间默默无闻拂去百年尘埃整理佛经,还要为法会准备佛乐舞蹈,僧侣们勤勉自持,与建筑同在。

    雍和宫现有僧人108人,住持是嘉木扬·图布丹,副住持是罗桑散布丹。

    工作中,二位住持将主要精力用于庙内佛学院的建设上,坚持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修学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现佛学院设教室、备课室、图书阅览室、会议室和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有五个班级七名教师,七十多名学生。并印制了《制度手册》,众僧人手一册。图布丹常对僧人说:“我们要僧像僧、庙像庙。”教育僧人,以戒为师,规范自己。罗桑散布丹告诫大家:“雍和宫每天来这么多人,我们僧人代表着首都宗教界的形象,我们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首都的声誉。我们只有努力才是。”

    每日晨五时,众僧身着紫红色的袈裟,穿过一道道石阶,至大经堂法轮殿上早课,沉浸于一页页长条经卷中,体会着内中三昧。每月的农历初一、初八、十五、二十八、三十日和每年的佛教节庆都要举行法会。这种集体上殿诵经的形式,称为“日课”、“功课”。“功”是要有收获成效,“课”是要有计划定量。为佛教日常修持的重要法门。法会上,但见众僧在殿内正襟危坐,仪态庄严。那出自肺腑洪亮的声音伴随着鼓、号、铙、钹的节奏,在殿堂中回荡着。我想,雍和宫作为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了这些德高望重、默默奉献的众僧,才得以传承兰若,演示妙理,使信众体会菩提智慧的清凉。而作为旅游景点,作为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当游人来到这里,才得以亲身体会到藏传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

    雍和宫的活动以每年农历正月底举行的金刚驱魔神舞(俗称“打鬼”)最为著名。清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建成藏传佛教寺院后,每年依照宗教仪轨跳法舞,旨在驱除邪恶,祈愿天下太平。

    现在,跳法舞的头一个月众僧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余暇之时,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戴着具有象征意义的面具,随着鼓、钹、号等法器的节拍,跳着抑扬进退、疾徐有序的舞蹈。此练习称“过排”,参加的僧人都要练得大汗淋漓才算罢休。每至跳法舞日,红墙黄瓦的雍和宫内中外游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也成为京城正月里的民俗活动。

    自清代改庙始,雍和宫就有修习声明(语言学)、工巧明(工艺学)、医方明(医学)、因明(逻辑学)、内明(佛学)等“五明”的传统。

    自2000年始,雍和宫对经版进行了整理。老经师伊希桑布和曾经在青海塔尔寺专事刻经,后到雍和宫的中年僧人旦贝坚赞担当起经版的整理工作。他们拂去上面二百多年的浮尘,一块块识别,并进行分类、标注。最引人注目的是《诸品积咒经》,由459块大号经版组成,其上经文雕刻工细,并微微泛着朱红色,说明此版曾以朱砂汁印刷,甚为珍贵。有的经版极难排序,为防止排错,他们反复检查,详细记录,在每块经版一侧以白色颜料注上了序码,并依次码放在经版架之上。时至今日,他们又在孜孜不倦地整理着古老的藏文经书,据说,越到后来越难整理。

    在雍和宫殿院内可以看到高耸的旗杆上悬挂着的一排排印满动物图案和经咒的五彩小旗,其中心绘有驮宝骏马,并印有经文。此旗称“风马旗”,藏语称“隆达”。由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的丝绸印制成后挂在一起,故又称“五色风马”,这五种颜色均有其象征意义。其中,白色象征云朵,蓝色象征天穹、黄色表示土地,红色表示火焰,绿色表示江河。旦贝坚赞负责刻制、印刷风马旗,我曾几次见到他将五色绸布覆于刷好墨汁的风马旗版上,一丝不苟,静心印制着,不问时间,不顾劳累。之后,又默默地与众僧一起悬挂起来。无言的风马旗,就这样岁岁年年,在蓝天之下飘动着,带着众僧的心愿,为人们祝福。

    雍和宫还有一支佛乐队。佛教音乐,泛指在佛事活动中的佛教唱诵和器乐演奏,亦称法曲、法乐。近年,雍和宫的仪礼乐队成为重要佛事活动和迎来送往礼尚之必需。乐队由十多位年轻僧人组成,主要乐器有:管、笛、笙、钹、云锣、手鼓等。他们平日利用晚课后练习,从站姿到乐曲,都要达到统一和谐。每次奏乐,众僧依序分排站立,其旋律优美舒缓,形成悠、和、淡、静的气氛,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正是:吉祥妙音,以乐结缘。

    为祈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雍和宫在每年国庆节前要举行大威德金刚坛城法会。法会前七日,僧众要以各色矿物质颜料粉制成象征诸佛聚集于理想世界的模型——坛城。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视察雍和宫时就曾对僧人说过:“要把坛城这样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保留下来”。如今,雍和宫僧人已将这一技艺继承了下来。

    制作坛城的过程均有严格的仪轨,土族喇嘛东珠会画唐卡,故成为制作坛城的骨干。那几日,僧人们先要在底板上绘好白描图样,并将各色颜料粉装入尺余长的铜管内,四名僧人一手持铜管,另一手以金属棒刮铜管上的棱儿,通过均匀的振动将色粉漏下来。用各色颜料粉逐渐组成高约一二厘米,面积三至五平方米的坛城,内中结构有序,每一图案均有寓意,颇有民间色彩。王溦 摄影

    有了这些德高望重、默默奉献的众僧,才得以传承兰若,演示妙理,使信众体会菩提智慧的清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07:48 , Processed in 1.08656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