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品读香山静宜园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袁长平

    西山素有“ 神京之右臂, 太行第八陉” 之称,香山位于小西山东麓,其主峰神秀、两岭环垂,丘壑皱伏、层峦叠嶂、挹抱萦回,揽玉泉、西湖于怀中,尽挹山川之秀,卷阿成景,天成为奥、为旷、为屏、为幄之画境,故远在东晋时就成为先人炼丹求道之地灵圣境,盛唐时期出现香山、吉安、妙高堂等寺院园林,因寺名山,香山之名远播天下。
  辽、金时期香山成为皇帝射猎、游幸、驻跸之所。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拓建香山寺,并赐名香山大永安寺。金章宗曾七次至香山游幸、射猎, 留有祭星台、会景楼、梦感泉、护驾松等景观及钦定享誉京城的燕山八景之一“西山积雪”。元代有祭星台影、护驾长松、妙高云堂、松顶明珠、饮寒丹井、乳峰古寺、金界香莲、仁王佛阁的香山八景及环峰叠翠、碧云香霭、曲径通幽、危桥跨涧、池泉印月、洞府藏春、修竹欺霜、奇桧连阶、楼台潇洒、乔松傲雪的碧云十景。明文献《长安客话》曰:“香山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气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种种奇致,皆是赏心。”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记载:“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清朝康乾时期,择选香山之山林营造皇家园林,使皇家栖居林泉避喧听政与天然景色融合、儒释道文化寄与天然意景的人本理念得以充分彰显,成就了香山静宜园在京城西北郊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相地最胜、规格最高且融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独具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
  据高宗弘历御制《静宜园记》记述:“昔我皇祖于西山名胜古刹无不旷览游观, 兴至则吟赏诧怀,草木为之含辉,岩谷因而增色……率建行宫数宇于佛殿侧, 无丹雘之饰。质明而往,信宿而归。牧圉不烦,如岫云、皇姑、香山者皆是。”
  清乾隆十年(1 7 4 5年) 弘历又因借其名胜将香山扩建成以山林取胜的皇家园林,“佛殿琳宫, 参错相望。而峯头岭腹, 凡可以占山川之秀, 供揽结之奇者, 为亭、为轩、为庐、为广、为舫室、为蜗寮, 自四柱以至数楹, 添置若干区”,(《静宜园记》)乾隆十一年三月而园成。弘历帝御题二十八景,并赐“静宜”为园名,取意造物灵奥而有待于静者之自得耶,动静有养体智仁也,本周子之意或有合于先天。充分体现了圣贤君子入圣之要门,即静可养生,生慧、开悟、明道、通神的宿求及静观万物、俯察庶类思想,呈现了易、儒、禅、道“致虚极、守静笃”及古典皇家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静宜园的营造反映了造园主人谙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妙造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承载着乾隆皇帝的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观点,反映了他多方面的修养和爱好。可谓园林景观与山林风景互为渗透,汇山川之主秀“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体现了山林地造园天造地设、天地人合一、景色秀美、奇景百变的极致,可以说香山这幅山水画卷充满诗情画意,映射着千年文化积淀的皇脉景致,尽显尊贵大方之感,其意境高远而独一无二。
  从进入静宜园门前的城关、牌楼上弘历御题萝幄、松扉、芝廛、烟壑嵌额,可以体会到集君王、哲人、诗人、艺术家、造园家为一身的弘历对这座山林寄予天然、精美、华贵书屋的情怀,感受到紫气苍烟笼罩、翠壑流清、瑞林繁茂、鹿鹤相伴、物我两契的人间仙境。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是清朝入关后第四代皇帝, 年号乾隆, 在位六十年,是我国历史上在园林文化方面造诣极深的君王,他擅诗文书法,对造园极具浓厚兴趣,是历史上对香山具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之一。他十分喜爱香山,曾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两次为其母皇太后祝七旬、八旬大寿,两次在香山赐宴三班九老宴游香山,此乃国家之旷典,使香山也承受了莫大的殊荣。他一生曾先后七十余次游览静宜园,每到香山均要驻跸三五日。以独特的眼光撰写赏景、即事、农事、怀古、处理政务等1470余首诗篇,一个人一生中能在一个地方写下这样多的诗作,恐怕在古今中外诗坛上绝无仅有,只有毕生诗作四万余首的弘历才能达到。这是一个发生在香山的奇迹,同时也显示出香山静宜园的重要地位及弘历对香山的钟爱和对山水之乐不能忘怀之情。
  静宜园由内垣、外垣、别垣组成,共有建筑群、风景名胜、点景园林近百余处殿宇,可以说“无殿不陈书”,其鼎盛时期书籍、册页陈设达7416件(套)。
  乾隆皇帝咏香山静宜园诗充分昭示出弘历的个人爱好和文化修为,从诗文中可以了解到弘历的造园思想及建筑景物名称之由来;领略到香山自然生态如画、地貌形胜奇特,春夏秋冬、朝夕晨昏、风霜雨雪、季时相演化各臻奇妙的意境;感悟弘历的渊博学识及儒家的乐山无私、道家的致虚极、佛家的无住所在;知晓弘历与母后在香山的活动及三班九老宴游香山的盛况;体会到他的民族统一思想及剿匪的艰辛、换取和平的不易;感受到他与章嘉国师、青崖和尚、琴师唐侃等友人的人间真情。当年弘历专门建造宗镜大昭之庙盛情款待前来贺寿的西藏政教领袖六世班禅,生动地体现了其建筑群的政治用途及浓郁的藏族、蒙古族风格,不难看出他对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包容和良苦用心。
  从其所作《初游香山》“试拟香山真面目,涧葩岩叶总芬芳” 、《寄题香山禅房》“从来不识香山面, 一见还如遇故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夏日香山》“我到香山如读书,日新境会领徐徐”、《六月朔日自香山游圣感诸胜即景成诗得五十韵》“最爱香山好,因之别业成”等大量赞美香山的诗句中可以领略到乾隆皇帝对香山的厚爱。
  他的诗作反映了关心农事、盼雨望晴、收成丰歉、记录灾情、浚治河工等内容,为我们了解乾隆朝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政治设施、农业生产及经济政策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弘历曾引用“诗以言志,言为心声”的古语来说明作诗的宗旨,诗中更直接反映了他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观点,反映弘历的立德修身的个性、气质、人格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意识及哲理的升华。正如弘历自己所说,“予临御六十年,中间大功屡集,鸿仪迭举。兼以关心民事,课雨量晴,占年省岁,数十载如一日”,其间事之有关大体者,“不能不涉笔成章,以昭纪实”。可见,他是自觉以诗纪事,以诗纪史,终颇为详实,他的诗文可以当作实录来读。
  在其诗文附加的详细序文、诗注中触及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边疆、民族、社会风情等多个领域, 集中了绘画、音乐、弈棋、文物赏鉴等内容,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修养、爱好,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很多诗碑题刻至今为人揣摩,产生了诗以人传的效果。
  从弘历镌刻在香山静宜园匾额、楹联、石刻、碑刻上奉三无私、存诚主敬、游六艺圃、唯精唯一、所宝惟贤、犹日孜孜、德日新、几暇临池、会心不远、据水月在手、物外超然、得向外意、自强不息、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等多方玺印,涵义隽永,又耐人寻味,意蕴无穷。反映弘历作为一代帝王律身之高雅、胸襟之宽广、勤奋之好学、文化之深厚。其匾额、楹联、题咏之钦印堪称静宜园的一大特色,不仅为园林增添了人文色彩、文化底韵,更通过其表意功能给人观赏和启迪, 触发人的联想从而体验到园林的境外境、景外景所蕴涵的无限意境,最终体会到“内圣外王”的崇高境界,达到化景物为情思,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弘历把香山静宜园营造成为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既可观、可居、可游,又运用仰景、透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为观赏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使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可赏之景,动观、静赏皆可。同时,其建筑选景、景观命名凝聚了造园主的情结,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文化,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反映了营造者的心理特质、情趣好尚。如他推崇杜甫,由衷地流露了“磬折吾当拜风下”的倾慕之情,在二十八景择选了“青未了”以领略杜公望岳之境;取楚辞《九歌·少司命》之“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句命名了晞阳阿;他心仪王羲之的儒雅风流、文章盖世, 建造了曲水流觞;他不囿于某些时见,选择了泽春轩、旷真阁,对陶渊明的旷真,董其昌的禅画、禅理做出新的诠解;遵圣人言:人心难见,天地心可见。弘历以波光拟见心名见心斋, 期望天地人三才中和的道学境界; 以象学释为人君正位乃凝命之本,题额正凝堂。表现出了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的境界。
  香山静宜园不同于其它皇家园林, 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 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它追求象外之向象、言外之意的意境。寄予着造园主的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联想最大限度的凝聚物,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进入园林,不仅可以品位其建筑文化、山水文化、诗词文化,还可以揣摩蕴涵其中的弘历的人文心态,以及园景与诗文相统一的深邃意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其景观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 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通过孔子“一动一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物我两忘”,“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造物者游”与大自然生命相和谐的境界,感受古先贤圣人对自然山川崇敬的本性及含冲和、淡泊、闲逸、静穆深远之意。阐释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圆融无间、共生共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沉淀着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及文人墨客对人生理想的表达、阐发,“主敬”、“守静”思想对先秦儒家之“敬”及佛道“静”的思想整合,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入髓之体验, 散发着一种绵长的文化磁力,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营造了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在中国古园林史乃至世界造园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达到含蓄意境美,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谓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山林地造园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之一。
  可以说,香山静宜园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一个历史阶段文化艺术及造园技术的产物,而且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人与自然、人与山居环境及古典哲学的结合之典范,是一座蕴涵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品读诗文、诠解题刻、赏其景观仍可温暖慰藉心灵,这种融入心理深层的阅读愉悦能够摆脱不同文化背景的牵绊, 是同古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细腻地交流, 是对人生的体悟、对挫折的醒悟、对成功的顿悟、对大自然的感悟,有助清心、怡情、励志、益智,润心无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1 02:14 , Processed in 1.10704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