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塔乡”的古塔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未知

    古塔是我国众多古建筑中的一支奇葩。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建筑又与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发展成塔。房山区有古塔108座,约占北京地区古塔数量的二分之一,建筑年代从唐至清,素有北京的“塔乡”之称。房山现存唐塔8座,占我国现存唐塔总数(共计24座)的37.5%;辽塔14座;金塔2座;元塔2座;明塔22座;清代56座;建筑年代不祥,清代重修4座。房山区古塔广泛分布在张坊、大石窝、长沟、韩村河、周口店、燕山、良乡、窦店、青龙湖、佛子庄、河北、史家营等乡镇。其中多数古塔集中在上方山、云居寺及附近一带。上方山塔院有历代僧塔50余座,在规模和现存古塔数量上可列为北京第二大塔院。房山早期古塔多集中在云居寺一带,房山的8座唐塔中,云居寺有7座,14座辽塔中,云居寺及其附近有6座。

    房山古塔形制齐全,有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密檐式塔、经幢式塔,也有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组合式塔。


    楼阁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其最早式样可上溯至南北朝时代。此类塔的特点在各层面阔与高度,由下至上,逐层均等缩小,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像一座高层的楼阁。每层必开门窗,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一致的。楼阁式塔一般都把佛像供奉在楼身的各层里面。

    北京最有代表性的、最大的楼阁式塔是良乡昊天塔,位于房山区良乡东北的燎石岗上,坐北朝南,为八角形五级楼阁式塔,通高44.56米。据《良乡县志》记载:“多宝佛塔,隋建,在燎石岗上。五级玲珑,高十五丈,围十五丈,四面门,二十座阶级环上。北望都城,南眺涿鹿,举在目前。唐尉迟公敬德重修,俗名昊天塔。”昊天塔为灰色砖塔,挺拔高耸,塔的外形,底层较大而上面逐渐缩小,收分的做法明显,造型优美,外观完全仿木结构形制,古朴苍劲。它的底座很高,基座之上为两层八角形须弥座,束腰部分浮雕内容丰富,有花卉、辽代风格的佛龛里的佛像、昂首的狮兽等,造型各异,手法细腻,体现了当时精湛的雕刻艺术。塔身共有五层。第一层的尺寸高于其它诸层。塔身正东南西北四面辟有砖砌成的拱形券门,其余四个侧面为砖砌成的方形直棂假窗。塔身每面转角处各砌有肩扛力士以承托上层塔身。塔内为空心结构,里面设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直到塔顶。塔刹为八角形墩台,上面雕出仰莲瓣,就像一顶高僧的毗卢帽,典雅而别致。

    天开塔为砖砌成的八角形三层空心楼阁式塔,位于房山区天开村南山坡,创建于辽代,坐北朝南,高约15米。基座上雕刻着姿态优美的乐舞伎与展翅飞翔的凤凰。八角形须弥座装饰斗拱,束腰部分浮雕团龙、行龙等。塔身四个正面每层均开发券的拱门,其它四个侧面则辟为直棂假窗。每层檐下设斗拱。塔内设中心柱,柱与外墙之间是回廊。塔内砖砌楼梯可供上下,拾级而上,登临塔顶。此塔已严重残损,只遗存塔座和一层塔身。


    亭阁式塔


    亭阁式塔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塔身的外表就象一座亭子,一般为四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亭阁状,大多数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采用作为墓塔。房山现存的亭阁式塔有云居寺的唐代梦堂塔、东台石塔。

    梦堂塔,原位于房山区水头村南梦堂庵,现存放于云居寺北塔西侧,用汉白玉石雕刻组合而成。东台石塔,位于石经山顶,用淡青色石料雕刻组装而成。这两座唐塔的形制十分相似,塔基座都是两层台级式,基座上立有一层四方形塔身。塔身及塔顶上均仿照砖、木的结构进行雕刻。塔座上方的塔身正面设有方门,门上方有石雕拱券式门楣,塔身顶部为石雕的殿顶式塔檐。塔顶正中自两头垂下四条脊,顶上的瓦垄、勾头、滴水和塔檐下面的椽头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而美观。


    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始于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成熟于辽、金,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密檐式塔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唐代、辽代塔的主要类型,而且多为四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密檐式塔由于多是实心的,所以,一般都将佛像雕塑在塔身的外面。

    房山区云居寺及石经山上的唐代密檐式石塔就属于这种早期的结构形式。矮小的塔基由两层石板相叠而成,很不显眼。塔身全部是用汉白玉建造,为四角形,并在第一层塔身内设佛龛,佛龛内的雕像具有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是唐代石雕艺术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从第二层塔身开始,每层用叠涩法砌出塔檐,在塔顶处安置葫芦形塔刹。

    房山区现存的密檐式塔还有塔照村的辽代照塔、高庄村北的辽代玉皇塔、谷积山的辽代鞭塔、长乐寺村的明代姚广孝墓塔、万佛堂的元代龄公和尚舍利塔、天开村北的元代应公长老寿塔等。

    姚广孝墓塔,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位于房山区常乐寺村北。为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整座塔坐落在一级四方形的平台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两层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菊花、莲花和西番莲花的造型图案,其上为三层外顷的莲花瓣。中间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隐作隔扇假门,其它四面则雕有仿木棂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其上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扬。塔刹铁制,装似葫芦,为莲花形刹座的仰莲托着球形刹身,刹杆串起的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构造清秀匀称。刹由八条铁链锢之于檐角上。姚广孝墓塔整体结构匀称,塔身上的花卉图案别致,且雕刻精细。整个塔身轮廓清秀而挺拔,充分体现出明代塔的建筑风格。

    豆各庄塔,位于豆各庄村西约200米的台地上,始建于明代,八角形八层密檐式砖塔,坐西朝东,通高约15米。这座塔的基座部分比较高大,约占整座塔身高度的三分之一。该塔基的须弥座束腰间,八面砖雕轮、螺、伞、盖、花、罐、鱼、长的八宝图像。座上端为上下三层砖雕莲花瓣。塔身八角柱形。东面辟券门,由此可入塔,这是塔的正面。其它各面,则分别开设砖雕的假门、直棂假窗。塔身之上是九重密檐。第一层檐下装饰斗拱。其它每两层檐之间做成仰、覆莲花瓣。檐子为叠涩式。塔刹由下大上小的两层砖雕莲花组成。这座塔挺拔而秀丽。塔显著的特点之一是采用莲花装饰的成分多;整个塔由座上的三层莲花托起;每两层檐中央又装饰上下对称的仰覆莲瓣,共有八层之多;再用莲花封顶。远远望去,它似乎不是一座塔,倒像是锦簇的莲花堆。

    龄公和尚舍利塔,位于万佛堂孔水洞南平地上,建于元代,通高约18米。这座八角形七级密檐式砖塔,塔座为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上方用砖雕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塔身为八角形,四个正面有拱券门,四个侧面有假窗,假窗上部为挂云。塔身上部为七层密檐。塔刹已毁。从这座塔的背面观察,此塔从塔基处向西倾斜,并且倾斜的幅度还比较明显。万佛堂元代密檐式砖塔是北京现存惟一一座斜塔,被俗称为“北京斜塔”。

    下寺石塔,位于房山区下寺村北的高山上,建于唐代。这座全部用汉白玉制成的方形密檐式塔,高3.7米,坐北朝南。塔座用方形块石叠成,高0.8米,宽1.2米。塔身高1米,宽0.7米,塔身正面的石雕券门,高0.53米,宽0.4米。门两侧有金刚力士浮雕,门楣上檐石雕花饰。龛室正面石雕端坐的释迦牟尼像,两侧各有弟子一个。塔身上部用叠涩作法石砌七级密檐。塔刹为宝珠式。此塔是北京地区最早的石塔之一,为研究唐代佛教提供了珍贵资料。


    花式塔


    在古塔中有一种塔,塔身象一束花,人们称其为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花塔上半部装饰着各种繁复的花饰,有的是莲瓣,有的是密布的佛龛,有的是各种佛像,还有狮、象、龙、鱼等浮雕,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由于花塔建筑工艺复杂,所以建的不多,保存下来的数量就更少了。据记载,这种塔只在辽、金时代兴起了二百年,以后就濒于绝迹了。

    万佛堂花塔,是今北京地区仅存的两座花塔之一,位于万佛堂孔水洞左侧的小山冈上,建于辽代。塔平面呈八角形,单层亭阁式,由青砖砌筑而成,通高约28米。塔下部为高大的须弥座,须弥座上部雕制出半拱和平座栏杆。第一层塔身采用辽代砖塔常用的式样,正面开券门,门旁雕出金刚力士,券面与佛像雕刻精致,其余四面砖雕直棂窗。塔身出挑斗拱以承托塔檐,檐上有斗拱平座,以承托巨大的圆形花束状塔身。第二层塔身极短,檐子也用斗拱,采用密檐塔的方法。自第二层以上做出城楼与角楼一层,在上连续做单层屋宇形佛龛,共九层屋宇,将塔围成圆形,而且逐层加收分,由屋宇组成塔身,还采取十三天的象征。这座塔造型与处理方法与一般常见的辽塔不同,这种变化的手法,常常在辽代、金代、元代砖塔中出现。由若干个佛龛组成的塔身上部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去如同巨大的花束。圆形花束状塔身几乎占全塔高度的二分之一。花塔供奉的佛像则更为特殊。花塔的塔身上部用层层莲花瓣组成一朵大莲花,在每个花瓣上雕有一座佛龛,可见佛龛下头部朝外的狮和象的半身雕像,上面所托佛龛里必定是他们各自的主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最上一层为单层亭阁式小塔,塔顶冠以八角形小阁式塔刹,结顶为宝珠。塔身上曾有“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等题记。


    覆钵式塔


    覆钵式塔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这种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它的塔身部分形状就象和尚用的钵,是一个平面呈圆形的覆钵体,覆钵式体上有十三轮的塔刹。覆钵式塔在房山较多。

    镇江塔,位于大石窝镇拒马河西岸的镇江营村,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通高13米,通体用豆渣石料建筑而成。塔座方形,石砌须弥座。束腰浮雕仰复莲,覆钵式塔身南侧有一个不大的佛龛行门,东西南北各雕一尊佛像。上部是八角形刹座,各面都有石雕的佛像并由刹座承托着九重相轮和宝珠刹顶。整个塔显得古朴而清秀。

    连泉禅寺佛塔,位于房山区口儿村连山顶山坡上,建于明代。此座覆钵式石塔,高约5米,全部用青石筑成。其方形须弥座上雕有不同类型的花饰。座上方砌筑五层由石雕仰莲瓣组成的石圆。其上大下小、重叠一体的覆钵体塔身独具特色。这种形制的塔身极为少见。塔身上部由八角形须弥座承托塔刹。塔刹已毁。

    灵鹫禅寺东塔,位于北车营村谷积山沟内灵鹫禅寺,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为石砌覆钵式塔,高约6米。其“亚”字形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有各种花饰图案。座上方由石雕仰莲承托覆钵体塔身。塔身四面各设有石雕一龛,龛内刻坐佛一尊。塔身上部由“亚”字形刹座承托石雕的十三重相轮和华盖,刹顶为石雕宝葫芦。


    金刚宝座式塔


    金刚宝座式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宝塔,在中国流行于明朝以后。它的基本特征是: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基座上五塔的形制并没有一定的规定,有的是密檐式的,有的则是覆钵式的。金刚宝座式塔在房山只有1座,云居寺北塔和其四周的4座小唐塔就构成一座金刚宝座式塔。

    云居寺北塔通高30米,矗立在四座唐代小石塔正中间,北塔周围的四座唐代石塔的造型相似,高度也基本相同,高约3米多。整座塔用汉白玉石雕造,每塔各有一门,门内壁上有造像。每座塔的塔身第一层外壁上,均镌刻有塔铭或塔颂,此种石刻对于塔的建筑年代,是极有价值的。北塔西北角小石塔的东面,刻有“石浮屠铭”;东南角小石塔的西面,刻有《大唐易州石亭府左果毅都尉蓟县田义起浮图颂》,历阳丞王利贞撰文;东北角小石塔的东面,刻有“大唐易州新安府折冲李公石浮图之铭”;西南角小石塔的东面,刻有“大唐云居寺石浮图铭并序”。北塔和四座小石塔均为七层塔檐。他们由石板搭砌成中空的形式,每层檐均采用正反叠涩的结构。这些唐代石塔的整体造型挺拔秀美,其造型酷似西安著名的小雁塔和云南的大理三塔,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经幢式塔


    这种经幢式塔在唐代开始兴起,到了辽代盛行,并一直延续到金、元、明及清代,在房山区现存的古塔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如云居寺辽代所建开山的琬公塔、续秘藏石经塔、长沟镇轩辕寺遗址上的金代严行大德灵塔等。

    静琬法师墓塔,原位于水头村静琬塔院,后迁到云居寺内的药师殿前,建于辽大安九年(1093年),是用石料雕刻并组合而成的石雕八角形三层密檐式塔,坐西朝南,通高约6米。在方形塔基上方为八角形须弥座,其束腰上下石檐都雕有莲花。塔身为八棱柱,塔身正面刻有“开山琬公之塔”的塔铭。塔身上方为三层仿木石雕塔檐,在檐与檐之间有石雕花饰,檐角与檐角之间雕有瓦垄、椽头。其中的椽头及瓦垄形象逼真,足以乱真。塔刹部分的下面是一层八角形刹座,上面是一层仰莲,仰莲上置有覆钵式刹身,在刹身正中立着七重相轮,相轮上是一层仰俯莲花瓣,花瓣之中安有葫芦形宝珠。整座石塔形制庄重、典雅。

    严行大德灵塔,位于房山区长沟镇西甘池西北的山坡上,建于金代,通告5.53米。塔座由汉白玉石砌成的六角形须弥式,高1.3米,须弥座上部由莲花承托塔身。塔身为六角形,高1.43米,每面宽0.41米。塔身正面刻有楷书“严行大德灵塔”,另五面均为铭文。塔身上部为石雕七级密檐,檐高2.8米,每层檐头雕出瓦当。塔刹由仰莲承托宝珠。


    组合式塔


    这种组合式塔有的是将楼阁式塔于覆钵式塔相结合,有的把密檐式塔与覆钵式塔相结合,还有的是将经幢式塔与金刚宝座式塔相结合。

    北京最大的组合式塔——云居寺北塔,建于辽代,高约30米,坐北朝南。据《白带山志》中记载:“盖辽时重建之塔五级,其上三级不知何年顷颓,而塔顶螺旋状者,则明初建耳。”北塔的造型独特,它的下部分为两层楼阁式结构,第一层基座刻佛龛。它不像一般辽塔那样做了很多的仰莲与覆莲。第二层平座,用斗拱承托,平座挑出很少。第一层和第二层塔身均仿木构式样,小八角形倚柱。塔身四个正面设有拱门,四个侧面设有直棂假窗。窗的上枋与下枋均连通,构成唐宋木构常用的式样。一、二层塔檐采用斗拱挑出砖檐。中部为覆钵式,八角形基座,塔肚较短,上施八层相轮。上部为相轮。这座塔下半为楼阁式塔,上半部为覆钵式塔,两种塔相结合。辽代没有覆钵式塔的实例,此塔是否在辽塔倒塌后到元代在上部又加一座覆钵式塔?这只是一种推测,至今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51 , Processed in 1.10227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