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通州地区名称经历了路县、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北京市通州区六次变化,前后共2200年。我国的郡县制发萌于春秋时期,当时郡属于县;战国时期,县隶于郡,所谓“上郡十五县”。郡县制趋于完善。对于路县始建年份,个别史籍提供了秦代的线索,而通州旧志则没有明确记载。对此,需要进行研究。 笔者经过初步研究,认为:通州地区县级行政机构设置时间,涉及燕国、秦代与汉代三个朝代。
一、燕国
燕国自西周初期周公奭建立,后吞并蓟国,都城自今琉璃河迁都蓟城,即今天的北京城南部。当时,燕国地处齐国(今山东北部地区)、赵国(今河北省保定以南地区)、晋国(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西南部)、胡族即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如同在夹缝中生存,时常受到邻国的侵扰。齐国较强盛,时常向外扩张。燕国虽弱,但是“南附楚则楚重,西附秦则秦重,中附韩、魏则韩、魏重”。可见,燕国的向背,对于各国在争霸中的地位举足重轻。 公元前320年,燕王哙即位,学习秦、晋变法,革除弊政,国势开始兴盛。齐国担心燕国强盛起来,出师伐燕,于公元前314年攻占蓟城,杀死燕王哙和摄政子之,扑灭了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改革的烽火。由于燕国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安危和大格局的稳定,于是,赵、魏、韩三国出兵讨伐齐国,迎立燕国公子职即位,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是一位大有作为的君主,他修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英才,郭隈、乐毅、苏秦等来到燕国并担任起了兴国安邦的重任。经过20余年的辛苦经营,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284年,乐毅率秦赵韩魏燕五国兵马讨伐齐国,一举攻占70多座城市,占领了齐国都城临淄。此前,燕国为了减轻东北部东胡族的压力,派遣大将秦开到东胡族作为人质。秦开很有才干,深受东胡族信任。燕国强大以后,燕昭王命秦开率领大军进攻东胡,取得辉煌战果。据《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战国纪年·卷四》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意思是说,燕国大将秦开率领燕军大败东胡,燕国获得了大片领土。于是,修筑自造阳(今河北省怀来县)至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的长城,并在这片领土上建立了上谷(郡治在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渔阳(郡治在今怀柔县梨园庄)、右北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辽西(郡治在阳乐,今辽宁省义县)、辽东(郡治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等五个郡。此事发生在燕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83年,此时燕国正值强盛时期,疆域西起今河北省涞水县,东至今辽宁省鞍山、辽阳一带。 渔阳郡建立以后,是否建立郡以下基层政权组织,是否在今通州地区设立县一级行政机构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关键还在于证据,即有无史料记载。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强盛起来,公元前228年攻灭赵国,兵临燕国边境。燕国太子丹派荆轲携带督亢地图和原秦国将领樊於期的首级去秦国,企图借献图之机刺杀秦王。这就是“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流传很广的诗和“图穷匕首见”成语的由来。结果,事情败露,荆轲被杀死。秦始皇大怒,加紧攻燕。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占燕国首都蓟城,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军俘获,燕国灭亡。秦统一中国后,为防止六国残余势力反抗,收缴民间兵器,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禁私学,烧毁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典籍。也许就在这个时候,燕国的典籍也被销毁殆尽,以至于至今两千多年之间,没有人看到过燕国建置的详细资料。 总结上述情况,燕国时期是否在今通州地区设置县级行政机构呢,结论是:有可能,没证据。
二、秦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以后,筑长城、修驰道,平毁了原诸侯国之间的堤防、巨堑和城郭要塞;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置三十六个郡。秦始皇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25年设渔阳郡并设渔阳县。那么,渔阳郡管辖多少个县,其中有没有潞县呢,则没有见到具体记载。 《秦史·郡县考》(王蘧常著,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渔阳郡”条目下注:“在渔水之阳,故名。领县十二(据钱大昭《汉书辩疑》)。”清代王先谦所著《汉书补注地理志下》在“渔阳郡”条目下,也引用了钱大昭《汉书辩疑》中关于“秦领县亦止十二”这句话。钱大昭(1744年—1813年),字晦之,江苏嘉定人,清代学者,所著《汉书辩疑》在在“渔阳郡”条目下注:“《周勃传》‘定渔阳二十二县’,与此文不同,疑彼传衍‘二’字,秦领县亦止十二。”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于渔阳郡领县的数目,《史记》与《汉书》的记载是不同的。我怀疑《周勃传》“定渔阳二十二县”中的第一个“二”字是多余的,因为秦代渔阳郡领县也是十二个。 钱大昭“秦领县亦止十二”的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呢!自秦代以来的二千二百多年间,历代学者群星璀璨,学术著作帙卷浩繁,但是,持渔阳郡“秦领县亦止十二”说法的只有钱大昭一人。虽然《秦史》、《汉书补注》的作者均引用了这一说法,但钱氏的说法毕竟属于一家之言,难以成为立论根据。然而,史学界毕竟有了这一说法,这对于深入研究路县是否始建于秦代增加了线索和希望。 总结秦代有关情况:有线索,无证据。
三、汉代
据文献记载,自战国末年至楚汉相争之际,今北京地区出现过的“县”有蓟、良乡、居庸、上兰、军都、渔阳、无终等,共七县。没有见到对于路县的记载。 秦二世三年即公元前207年十一月,西楚霸王项羽率领农民义军北救巨鹿,项军破釜沉舟,与秦军九次血战获胜。当时割据今北京地区的燕将臧荼追随项羽有功,被封为燕王。公元前204年,在楚汉相争之中,韩信运用广武君李左车的计谋,胁迫臧荼投降刘邦。刘邦命臧荼仍为燕王,驻守燕地。汉高祖六年即公元前203年秋七月,臧荼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大军平叛。九月,臧荼为汉军所俘。尔后,另立刘邦的亲信卢绾为燕王。汉高祖十二年即公元前195年春二月,卢绾又反。刘邦命周勃与大将樊哙平乱。对于此事,《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典籍均有记载。《史记·周勃世家》记载:“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使大夫施、屠浑都,破绾军上蘭,复击破绾军沮阳。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二十二县(实际应为十二县)。”《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渔阳郡所辖“渔阳、狐奴、路、雍奴、泉州、平谷、安乐、厗奚、犷平、要阳、白檀、滑盐”十二县的县名。与《史记》记载渔阳郡所辖数目相同,并且有了“路县”这一称谓。两相参照,可以认定在周勃平叛时,即在汉高祖十二年,渔阳郡内已经设有路县。那么,究竟是谁建的呢?既然周勃平叛时已经设县,可见不是卢绾以后的燕灵王刘建所设。是卢绾、或是臧荼所建,还没有资料可以说明。此外,1958年在今潞城镇古城村古潞县治所遗址出土了汉代半两钱,表明这个遗址建于汉代初期。
四、结论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秦代及秦以前的历代典籍中,没有见到关于路(潞)县的记载; 第二,《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典籍中记载了汉高祖十二年即公元前195年,渔阳郡内设有路县的事实,有关古籍包括通州旧志,都认为路县建于“西汉初”,出土的汉代钱币也可以佐证。据此,可以认为,路县始建时间,可以初步认定为汉高祖十二年,即公元前195年。这个结论是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相适应的。 第三,目前的结论只是推论,不是定论。燕国与秦代仍然存在可供探索的线索。定论的完成,有待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新资料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