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先农坛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天桥图志

    先农坛在永定门内大街路西,与天坛隔路相对,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先农坛亦名山川坛,是皇帝祭祀农神的地方。
    《明一统志》载:“山川坛在天地坛之西,缭以垣墙,周回六里。中为殿宇,以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东西两庑以祀山川、月将、城隍之神。左为旗纛庙,西南为先农坛,下皆耕田。”
    《春明梦余录》载:“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六里。洪武三年,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坛,曰风云雷雨,曰五岳,曰四镇,曰四海,曰四渎,曰钟山之神。两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二十一年,各设坛于大祀殿,以孟春从祀,遂于山川坛惟仲秋一祭。永乐建坛北京,一如其制,进祀天寿山于钟山下。嘉靖十一年,即山川坛为天神地祗二坛,以仲秋中旬致祭。别建太岁坛,专祀太岁。东庑为春秋月将,西庑为夏冬月将,各二坛。前为拜殿、宰牲亭,南为川井,即山川坛旧井,有龙蛰其中。坛西南有先农坛,东旗纛庙,坛南耕田在焉。十年,定太岁将祭期,岁于孟春享庙岁暮袷祭之日,遣官行礼。隆庆元年,礼官议天神地祗既从南北郊,仲秋不宜复有神祗坛之祭,罢之,而太岁之祭如故。”
    先农坛内主要建筑为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三坛。
天神坛方广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五寸,棂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内设云形青白石龛四于坛北,各高九尺二寸五分。
    地祗坛面阔十丈,进深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四寸。棂星门亦如神坛。内设青白石龛,山形三,水形二于坛北,各高八尺二寸;左从位山水形各一于坛东,右从位山水形各一于坛西,各高七尺六寸。
    太岁坛在山川坛内,中为太岁坛,东西两庑,南为拜殿,殿之东南砌燎炉,殿之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亭南为川井,外四天门,东门外为斋宫銮驾库,外为东天门。坛内的太岁殿,是祭祀太岁神的地方。该殿面阔52米,进深24米,额枋遍存双龙和玺彩画,流光溢彩美丽动人。此殿为我国最大最完整的专祀凶神太岁的建筑。东西配殿各十一间祀月将神。民国以来将正殿改为忠烈祠,祭祀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具服殿是皇帝来祭祀时更换衣袍的地方;还有一处神仓,是贮藏五谷祭品的地方;庆成宫则是明代的斋宫。在坛内垣东门外,向南。正殿五间,高基石栏,前及左右各有九级陛。后殿五间,左右配殿各三间。正殿前有时辰牌的石亭一。内宫墙之南有三门,东西掖门各一。外宫墙之南有中三门,左右各一门。东南有钟楼一。
    太岁殿东南有观耕台,为皇帝在行躬耕礼后观看众臣从耕的地方。台上环绕着汉白玉护栏,台座四周则饰以稼穑谷穗图案的琉璃砖瓦,台阶为精美异常、凸凹停灵的缠枝莲花浮雕造型,象征着吉祥如意。台南为耤田,护坛地六百亩,供黍稷及荐新品物。又有地九十四亩,这就是被俗称为皇帝的“一亩三分地”,被规整地分为12畦。清代定制,每年仲春亥日,皇帝来此祭祀农神。行礼完毕,还要身著飞金走银的皮弁服(皇帝行躬耕礼时的专用服装),在百官祝禾辞的伴奏下,亲自扶犁,执鞭徐徐平畴之上,这种装样子的形式就算是亲耕了。然后,坐在观耕台上观“庶人终亩”。
    然而在皇帝行耕藉礼时,发生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事情。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三月,嘉庆皇帝按祖制到先农坛祭先农,行耕藉礼。这天伴驾的有睿亲王端恩,克勤郡王尚格,庆郡王永璘,礼部尚书穆古登额、刑部右侍郎熙昌等。皇帝开始躬耕了,但顺天府准备的耕牛此时却不服驭使,说什么也不肯往前走,只好更换备用的牛,不成想还是不服驾驭,御前侍卫十余人,忙得不可开交才勉强走了几步。嘉庆帝登上观耕台,观其王公九卿们从耕,但他们所用的耕牛更不听驯导,有的甚至四散狂跑,这不仅不能终亩,而且简直是有侮皇威。嘉庆帝龙颜大怒,斥责顺天府供备牛只不勤加演习,玩忽从事。于是下令将专司供办的大兴县知县沈守恒、宛平县知县张洽“先行革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顺天府尹费锡章等专职人员一系人等也都“交部议处”。以往的奖赏这次全部停给。
    皇帝的“一亩三分地”据说在当时每年还要按规定交多少“钱粮”,表示贵为天子的皇帝也要和平民百姓一样,种地也要“完税纳粮”。但这块田地打下的五谷可不是供凡人食取的,它被藏入号称“天下第一仓”的先农坛神仓中以供祭祀之用。神仓即圆廪,圆形攒尖的屋顶上覆盖绿剪边黑琉璃瓦,梁枋饰以为防虫蛀而专门绘制的黄绿色调雄黄玉彩画,更显得这座御仓廪的古朴典雅。
    华夏五千年,封建社会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对“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信义天条。大多数统治者都把重视农业、水利事业期盼使国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进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以封建皇帝每年都到山川坛去祭祀农神,并且十分隆重与虔诚,把此种活动当作一件神圣的大事来做,也就可以理解了。清朝康熙皇帝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他不仅亲自参加祭祀农神活动,而且在数次南巡中视察农业水利。他在一次巡幸江南时带回了当地优良品种——香稻。随即就在北京中南海瀛台丰泽园内亲自试验耕种,还让大臣们来那里参观。在他的带动、倡导下,京郊大面积种植水稻,致使后来京西稻、南苑稻等优良品种应运而生。清世祖顺治十一年(1654年)恢复祭农耕藉礼,把权农从本提到日程。雍正皇帝颁诏命全国各地也和国都一样,要设立先农坛,把对先农之祀变为国家重要祀典。乾隆皇帝执政时,国力富强,于是大兴土木,对先农坛进行了大规模地修缮改建。乾隆皇帝还令在坛内空地广植松柏树,以利圣洁庄重肃穆。经过改造整修,先农坛各处功能更为明确,其布局形式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先农坛具服殿东侧墙壁上有一块书法价值极高的精美石刻。碑统高2尺1寸,宽5尺2寸,正书28行,每字盈寸,凡309字,碑文由请礼部尚书铁保撰写。碑文讲述了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四月,铁保由吏部左侍郎提升为礼部尚书,汉尚书是王春甫(字懿修),左右侍郎为英煦斋等六人。“保壬辰会试出春甫先生门下,而煦斋诸君又保己酉癸丑戊午春秋典试所得士也。”有意思的是礼部6个重要的职位皆由衣钵相承的同门师生所共掌握。嘉庆皇帝对此事加以关注,称之为:“艺林胜事尤千载希逢之异数也!”的事情。
    铁保、王春甫师生同为乾隆、嘉庆两朝之肱骨重臣,俱文韬武略,深的皇帝宠渥有加,铁保手撰石刻壁记能置于皇家祭祀禁地,实属异乎寻常。石刻壁记止内容尚在其次,珍贵在其书法的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清代的书法名家,北人论书,以刘墉、翁方纲、铁保为三鼎足,或加成亲王永瑆,合称“翁刘成铁”。细观壁记书体,果然遒劲、端庄、伟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胎厚于清刚之内”。
    铁保留世之书法佳作原本不多,能观瞻其罕见之书法,具服殿壁记的铁保书法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历朝皇帝在先农坛祭祀时所需的“三牲”均要宰杀于宰牲亭,宰牲亭以其重檐悬山式的屋顶形制为专家们认证为国内孤例。
    先农坛内的焚帛炉为仿木结构的精美砖石结构建筑,据说该炉为国内形体最大的焚帛炉之一。想当初祝文、祝帛等祭品在炉中燃烧,皇帝及臣僚们站在望燎位望燎,一片烟云荡空,肃穆弥漫,充满了对先贤神农的尊崇与虔诚。
    从十九世纪末期起,随着清王朝逐渐没落,先农坛日趋凋敝。189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大肆烧杀抢掠,先农坛进一步受摧残。1913年正月,先农坛首次向广大平民开放十日,吸引京城大批游人参观。1949年以后,先农坛先后被几家单位进占共同使用,其中包括先农坛体育场。
    1988年为挽救已受损的文物古迹,北京文物局在先农坛成立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筹备处,着手修缮及建立博物馆事宜。1991年底,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开放。以后又对坛内数处建筑进行修复,初步实现了古坛新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4 15:55 , Processed in 1.08214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