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吃水最难忘。那时,胡同里只有一个自来水管,整条胡同的人吃水用水都要到那个自来水龙头去接。 崇文门外的下三条胡同,曾是我儿时居住的地方。现在胡同的一点影子都见不到了,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高楼耸立的居民小区。 我是1949年1月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我家住在下三条胡同的西头,从西往东数路北第四个门,门牌3号,我们这个院子极其普通,倒是隔壁4号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号院很大,高台阶上两扇黑色的大门,平时都是关着的,院里没有熟人,所以我也没进去过。我印象最深的是4号院里一棵高大的洋槐,它高大的树身有一半伸到了我们院,春天槐树开花时,白色的槐花落满了我们院子,到处飘着槐花的芳香。炎夏,浓密的枝叶像一把大伞,把我们院儿遮得非常凉爽,我们就在树荫下吃饭、玩耍、写作业。 1959年夏天雨水特别大,我们和4号院之间的院墙倒塌了,这使我有机会穿过院墙来到这个大院。这个院子又大又漂亮,房前都有回廊,院里有海棠树、柿子树和葡萄架,那家房东姓吴,让我们在院子里玩,对我们很和气。 我上小学的下三条小学就在这条胡同的7号,学校从南到北有三个院子,后院是操场,我在这里度过了6年的小学时光。 我家斜对面是个铁工厂,里面有机床等,也不知他们生产什么产品,我们放学后常到那里去玩,因为里面很大,跑得开,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工厂停产了,改成了住宅。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吃水最难忘。因为那时院子里都没有自来水,在铁工厂的东侧有一个私人水站,那时叫洋井,开洋井的人姓焦,是个河北人。我们用水去他那里挑,一挑(两桶)一分钱。他每天用水车往各家送,一挑二分钱,到1962年,在4号院的东侧,建了一个公用自来水站。通水那天跟过节似的,因为这里的水比私人水站便宜,我们可以随便用,到月底根据用量按人口交费。为了防止小孩淘气,随便开水龙头,还专门有人负责在水龙头上装了一个铁盒子,上了把锁。上面有个小孔,每户发一把钥匙,用水时,把钥匙插进小孔就可以打开铁盒子放水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拆迁,我家搬到了南三环木樨园,胡同生活成了永远的记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54 , Processed in 1.07693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