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螺壳乳白色的底质上都分布着紫蓝色的闪电纹饰,还原后的小螺壳项链要比现在许多女人脖子上的项链精致漂亮得多——这是在东胡林的出土。 刘全义 摄 穿过茂密的杏林,涉过没膝的荒草。沿着窄窄的山路,登上缓缓的北坡,一方黄土,一方普通的黄土尽在眼前。但它不同凡响的埋藏使这方普通的黄土和近旁的村子变得如同北京猿人与周口店那样的不同凡响。 这就是我们先祖的家园——东胡林。 1966年初,在东胡林村参加“社教运动”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专业的学生郝守刚和村民整修梯田时挖到三具人骨和一堆螺壳,还有古镯石器等遗物。非同寻常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重视。后经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周国兴、尤玉柱进一步挖掘研究确认,这是首次在北京地区发现新石器早期时代文化遗物。 “我把十几枚蓝白相间的小螺壳口朝下,喙部朝上排成一列,竟发现每一个螺壳的喙部都穿了孔。联想发现螺壳的部位正是颈部和下颌。这不正是早期的先人们挂在脖子上的项链吗!经鉴定,项链是紫游螺串成的,每个小螺壳乳白色的底质上都分布着紫蓝色的闪电纹饰。还原后的小螺壳项链,要比现在许多女人脖子上的项链精致漂亮的多。而紫游螺只生活在亚热带。由此可见,早在一万年以前,北京地区的先民就有了广阔的生活和交流空间……”这是41年以后的2007年,在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报告会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教授郝守刚精彩讲述“东胡林人”的挖掘经过。 “东胡林人”遗址的挖掘不断取得轰动成果。2001年出土了一批重要的石器、陶器、骨器、人骨、兽骨、螺壳等,还发现多处用火遗迹;2003年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2005年又发现一处屈肢葬。挖掘研究证明,“东胡林人”距今已有一万年的历史。正好填补和连接了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到山顶洞人,再到东胡林人的北京地区人类演化的链条。侏罗纪的火山爆发成东胡林厚重的沉积,一轮远古的太阳把久居洞穴的祖先引诱到温暖的谷地。锋利的石锛石斧开掘冷漠多时的荒土,从茹毛饮血到谷物充饥。勇敢的射手用猎物换取了一串精美的螺壳项链,亲手给穿着虎皮裙的姑娘戴在颈上。使这份悠远典雅的爱成为旷世的话题。东胡林人,我们的祖先。那永恒的姿态和原始的美,不容任何模拟。 但这不是东胡林的全部,更多的文物资源,等待着人们的开发。 站在“东胡林人”遗址的黄土坎上,顺着村书记手指的方向远远望去,村对面的南坡顶上,有个大大的圆形堡垒。村长告诉我这就是“鞑子寨”,是元朝蒙古人建起的山寨。他们还告诉我村里的一个山洞曾经是抗战时期卫立煌将军与日军浴血奋战的髽鬏山战役司令部遗址;村对面还有一个长约2丈、宽约2米的悬崖石缝,村里人称为“宁家老家”。为什么呢?传说燕王扫北时几乎把斋堂川的人都杀光了,东胡林宁姓一家用葫芦装上水,用袋子装上枣,硬是在这悬崖缝里躲过一劫。宁家人对这救命的石缝特有感情,称为老家。后人中有个叫宁占英的,1938年参加了八路军,身上总挂个装水的葫芦,兜里也总爱装些枣。为表抗战的决心,还把宁占英的名字改成了宁战赢。这可就是真事了。附近还有一处水碾遗址,碾房东山墙上刻有“克己复礼真心修身”八个字组成的人体壁画,实为罕见。 如今的东胡林早已是109国道边的一个美丽山村。村口一条800米的翠竹长廊,使这个200多户,500多人的北方山区小村有了几分江南秀色。天暖季节,长廊被绿色覆盖得严严实实,上面吊满了葫芦、丝瓜、南瓜、豆角,游客在欣赏这道独特的风景时,还能得到采摘的实惠。特别是山山岭岭都栽上了杏树,每到春天杏花开的时候,这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杏花村。但村人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建立一座“东胡林人遗址博物馆”。只有这样,才真正不愧先祖的家园。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1 , Processed in 1.07662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