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城南放风筝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杨建业

    “爆竹声声一岁终,大街小巷嬉儿童,风筝处处争奇巧,鱼跃鸢飞舞碧空。”春天,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每年春节一到,北京城里的风筝摊就多起来了。

    在风筝大师费保龄的记忆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北京城里卖风筝的地方很多,就连打铴锣的小摊上也卖风筝,小点儿的风筝一个大子,大一点儿的风筝也只要两个大子。什么细篾的、宽篾的,鲇鱼、龙井鱼、屁股帘儿的,都有。但要买好风筝,那还是要去厂甸。

    厂甸上的风筝五颜六色,十分丰富。北京做风筝的几个大家都在那里摆摊,各式各样的风筝争奇斗艳。北京城里有名的哈记风筝的店铺在琉璃厂的西北角上,对面是海王村中国书店,旁边就是一得阁墨汁。当年,北京城里卖风筝的大都是在街头摆摊,很少有进店经营的。哈家有两间半间进深的小棚,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北京最大的风筝铺了。不过,这家风筝铺或许叫做早点铺更为贴切一些,因为它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卖早点的。烧饼、肉饼、焦圈。哈家早点铺做的小吃也很受欢迎。马连良爱喝的豆汁张的小铺里卖的焦圈,就是从哈家进的。哈家连卖早点捎带着卖风筝。只有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开厂甸的这几天,他家才会把早点停了,光卖风筝。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按老北京的习俗,每年的腊月初八,风筝开始上市。清明收摊。在这段时间之外,没人卖风筝,也没人买风筝。

    哈记风筝的画工好,很受梨园界人的喜爱。梨园界的人走在街上就很招眼,你看,荀慧生来了,他手里拿着的那个扎燕我知道,是在哈家定的。放起来好看。人们都围着看,既看了风筝也看了荀慧生。

    在哈记风筝铺的斜对过儿,挨着卖酸梅汤、蘸红果的信远斋的,是王四的风筝摊。

    王四做的风筝中,一种被称做是半胖燕的扎燕风筝活儿最好。这种风筝比瘦燕肥,比胖燕瘦,肥不肥,瘦不瘦,行里人都管它叫半胖子。在扎燕风筝里,半胖燕是最好放飞起来的。王家哥儿五个都没结过婚。都是瓦匠,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哥儿几个挂了,就在家里糊风筝。做风筝骨架。他们家里有一个上面盖着慈禧老佛爷印的“寿”字,说是宫里赏出来的,这证明王记风筝当年也是非常出色的。

    在火神庙,就是后来的宣武区文化馆里还有个宋四,专门做小扎燕。细篾的,一尺二,起飞的好。画是木板水印的,因为这种材料实在是不好保存,大家也不太重视,现在已经找不着了,没有了。宋四的风筝扎工绘画都是一人活。

    费保龄当年买风筝,就认这几家。

    虽然从腊月初八风筝摊就上市了,但毕竟天气还冷,冻手冻脚的,放风筝的人还少。春节一到,天气就开始暖和了。从庙会上买了风筝,回家就可以到处放了。

    放风筝也有讲究。

    南城放风筝主要集中在陶然亭、四面钟这两个地方。

    四面钟就在现在的天桥剧场东边,紧挨着南中轴路。1949年后由于城市道路改造,把钟给拆了。2007年,在又一次新的城市建设改造中,原址上按照老样子重新做了复建。如今走在南中轴路上,又能看到那座四面钟了。

    放风筝要看风向,东南风最好,北风最烈。为什么东南风好呢?以前,北京人放风筝主要是在春天一季。受燕山地理的影响,那时候北京的风早上是南转北风,下午是北转南风。因为放风筝的时候要抬着头往天上看。上午的时候太阳在东南边,下午的时候就到了西南边。你要迎着太阳放,那是什么也看不见。放风筝大都是在下午。背着太阳,天是蓝蓝的,风筝是五彩的。

    “以天为纸,书画琳琅于青笺;将云拟水,鱼蟹游行于碧波。”

    费保龄常把《南鹞北鸢考工志》上这几句扎制风筝的歌谣挂在嘴边,来描绘风筝在天上放飞时的情景。那意思就是说,天是可以用来作画的一张白纸,放风筝的人恣意地在上面描绘着自己心中最美的图画。这时候,人们想到的并不是天上的那些东西,而是大海。天上飞的有螃蟹,有金鱼,有龙井鱼……

    这种场面,不管是什么人见了,心情够多开阔啊。

    有时候白天风大,放风筝的人就等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再把风筝拿出来放,那叫压风底。

    夕阳、晚霞、风筝,又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

    有时候到了晚上收风筝的时候,天上风大,风筝收不回来,就只能把线拴在大树上。要是在自家院子放,就把线拴在房前门廊的抱柱上。续个红灯笼上去。一串灯笼7个,横着3个,竖着4个。夜空中,望之让人想到郭沫若的那首《天上的街市》。

    庙会上卖的风筝大都是“行活”,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廉价品。更好的风筝,风筝铺里是看不到的,那要到天上去看。

    风筝虽然是老少贫富都能玩的东西,但和任何东西一样,其中也分贵贱。宋徽宗能写出《宣和风筝谱》来,他玩的风筝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吗?老北京的有钱人都玩大风筝,一个风筝怎么着也要个八尺一丈的,丈二、丈五的最多。大风筝放到天上怎么看怎么爽快。

    这么大的风筝,做出来的自然都是好活。这么大的风筝不会在庙会上卖。买风筝的人也不会自己到风筝铺去买。

    老年间,北京有钱的人买风筝都是先定活,要什么样的,多大尺寸,上面画什么样的图案,买主跟做风筝的都说好了。到日子,店家通知买主,风筝做好了。买风筝的人就和风筝铺的人约好时间,到放风筝的地方见面。风筝铺的人先把风筝放起来。买家一看风筝跟他要定的没差错,飞得也挺好,就给钱收活。

    那时候,一个大风筝能值一两袋面。能买这种风筝放的人家,都是有风筝把式的,就是专门放风筝的人。风筝的主人坐在一边看着,让风筝把式给自己放。

    前面说过北京南城有两个风筝场,是用来交活的,一个是四面钟,一个是窑台。在四面钟放风筝的多为殷实富户、买卖人家。窑台在陶然亭公园里面,在那里放风筝的多是梨园界的人。窑台那里有个茶馆,现在还一直保留着,当然其中的布局和陈设是大不一样了。当年,茶馆是可以替客人代存风筝的。那些一丈多的大风筝拿来拿去的不方便,风筝和线框子都存在那里。这听起来就是一件非常富有情趣的事情。当年梨园界的名角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等人,就常到窑台来放风筝。

    老北京人放风筝都在下午。中午吃饱喝足了,两三点之后,约着往窑台走。到了那里先喝茶、聊天,等聊得差不多了,看外面风也好,这才出来放。

    很多当年的“追星族”为了看一眼梅大师他们,常到窑台那里去,把那里围得人山人海的。后来的人问一声:“看什么呢?”回答:“梅老板在放风筝呢!”外面的人挤不进去,只好问清哪只风筝是梅老板的,伸着脖子看天。

    如果几个玩风筝的大家扎堆凑巧都在一天到了窑台,那就更热闹了。这些风筝玩家表面上是一团和气,但肚子里却另憋着一股气,那就是我的风筝不能比你的差——放风筝也讲究“斗”。

    文斗是比风筝的扎、画工,看谁的风筝扎制的绑样好看,画工新颖别致。武斗比的是风筝的放工。

    武斗也分两步。开始的时候比的是起飞。如果那边的“瘦燕”三把线就上去了,这边的抖了五把才上去,那明儿这家准到风筝铺去,叫给糊一个比那个“瘦燕”更好的。这个比的还是很文的。第二步再比就有些野蛮了。那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比法。你在天上飞得好看,我非用我的风筝把你的从天上给绞下来不可。失败者再也没有了自己的天空。当然,留在天上一定是最好的风筝。不过,这种斗法也有让人很失落的时候。

    有的风筝做得很漂亮,但是放到天上的时候,实在是斗不过那些看上去长得不怎么样但身体粗壮的风筝。感觉就像是漂亮的女孩子在和车夫角力。最后,看着一群漂亮的“小姐”都被一个粗糙的“车夫”伤害了,心里真的很流泪。

    明朝徐文长在《风鸢图十首》中写到了斗风筝:“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斗风筝成为放风筝的人和手中没有风筝放的人共同参与的一个游戏。几个人放风筝可以引来数百人围观。两只风筝在空中遥遥追斗,最后难分难舍地纠缠在一起,不纠缠个你死我活不罢休,有时两只风筝的较量可以长达好几个小时。当终于分出胜负时,围观的人群欢声雷动。没有人在意那只掉下来的风筝主人的心情。而斗败的人会自己加倍的用功,拿出更好看更好飞的风筝来。

    风筝艺人们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把一个原来是黑色的燕子,变成了五彩缤纷、生动活泼、充满了人的精神的燕子。在这种发展中,出现了最能代表北京南城风筝特色的扎燕风筝。

    扎燕风筝的结构简练,只由5根竹条组成主骨架,它的翅膀由上下两根竹条在端部弯曲而形成形状特殊的“膀兜”,这使得扎燕风筝在风小时能起,风大时也能稳,飞行性能大大优于其他类型的风筝。

    扎好的扎燕风筝,在骨架上糊上纸或绢布,如果在上面什么图案都不画,也并不影响它的起飞。但几乎没有人就拿着那样一个扎燕去放。为什么呢?什么都不画的风筝被叫做光屁股扎燕。说得通俗一点,一个没有画上图案的风筝,就如同一个人出门走到大街上却没有穿衣服。画上的图案就是风筝身上穿的衣服。人身上穿的衣服可以用是不是名牌来划分出高中低档。风筝上一画上图案,也就分出高中低档来了。

    “新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向碧云端。”

    多少年过去了,时代在变化,但北京人放风筝的民俗仍然在延续,并且在保持的同时,不断发扬光大。从北京南城玩着风筝度过了自己童年的费保龄,把制作风筝当成了自己毕生的追求,如今,他已经是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以他为代表的北京扎燕风筝也成了北京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也出现了北京风筝的代表——福娃妮妮。“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扎)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妮妮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北京的风筝已经融入了世界文化的大舞台。

    现在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清明等传统节日也已经被设为法定节假日,放风筝也被更多的北京人当做一种娱乐、健身的好活动。风筝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装点着北京的天空,使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21:38 , Processed in 1.09218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