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调查,说是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孩子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分别为14.4、13.2和11.9小时。如果准的话,孩子除去睡眠和吃饭时间,哪儿还有游戏和娱乐的时间啊?失去游戏和玩耍的童年,在我来看是难以想象的。看到这些,就更加怀念半个世纪前我们的金色童年了。 解放初期我们上的是一所公立小学——北豆芽小学,这个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教师和一大批出色的人材。我们的班主任是名特级教师,她叫郑光慧,多才多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文学戏剧样样通晓。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个民主人士,看着特别绅士。在她父亲的影响下,她会唱昆曲唱京剧,还会用京剧曲牌填词编戏。 每到春天,学校都举办歌咏比赛,每个年级都要评选出一个“布谷鸟”班,每个班参赛的曲目得有两三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这种歌咏比赛统称为“红五月歌咏比赛”。为了迎接“红五月歌咏比赛”,各班都非常重视。为了练好曲目,一有空闲大家就练习。郑老师弹琴,可爱的小黑豆儿胡秋兰指挥。她回过头向郑老师轻轻点了一下头,郑老师弹起前奏:36654、25543……,“预备——齐!”“荒山野岭种植松杉果树……”“停!要有跳跃感和节奏感,重音在荒山的荒字上,再来!”郑老师站起来说。“荒山野岭种植松杉果树,河边路旁栽下垂柳白杨,给山野挂起红色的帘子,翠绿的幔帐。黄莺叫咯咕,咯咕,布谷鸟,布谷布谷,在这丛林的怀抱里尽情歌唱……在这绿色的祖国里纵情歌唱!”一遍一遍地练,一遍一遍地唱,不知不觉都净校了,赵大爷提着铜铃扒在窗台往教室看。“对不住您,耽误您时间了!”郑老师客气地说。“没事,唱得多好哇!唱吧,唱吧,我再听会儿!” 除了《绿色的祖国》,我们还会练几遍《黄河大合唱》。我们男女生四十六人分成三部,轮唱的时候还可以,到结束的时候则老是唱不齐,郑老师说:“要看小指挥的手,她一攥拳头要戛然而止。今天就练到这儿,放学!”我们背着书包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还都在哼唱呢,那歌声是打心中飞出来的,美极啦! 回到家中,我一边吃着饭还一边摇晃着脑袋哼啊,唱啊,拿筷子当指挥棒时不时还比划几下,母亲笑着冲我直努嘴,让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看我:“怎么那么高兴啊?等吃完了饭再接茬儿唱!”我不好意思地看着全家人,大伙都在乐我呢! 大哥、二哥都在二十五中上中学,比我们早起半个钟头。歌咏比赛那天我也起得特别早,跟他们俩一人借了一身白汗衫蓝裤子。为了整齐划一,全班男生都穿白汗衫,系红领巾,下身蓝裤子。女生都穿白汗衫,系红领巾,下身花裙子。男生脚底下最好都穿白球鞋,女生最好都穿黑襻鞋白袜套儿。那时大家都不宽余,可不就借吗。除了班内兴借衣裳,班级间也兴借衣裳,郑老师还嘱咐孩子们:“回家都洗洗脖子洗洗澡,别脖子跟那黑车轴似的身上都长了皴。” 歌咏比赛这天跟过节似的,上午各班都在抽空儿练曲目,饱吹饿唱,为了能够夺得“布谷鸟班”的称号,大家中午都没敢吃饱饭。我们班特团结,所有同学衣服都凑齐了,有人还把家里的扑粉口红什么的化妆品拿来了,女生不够抹的时候,就用吐沫舔湿了嘴唇再去抿大红纸,那是大班长陈步菊的主意。有的同学头一次抹口红,笑得跟喇叭花儿似的都闭不上嘴了。郑老师端着她那印有三八红旗手的搪瓷把儿缸子走进了教室瞥了一眼:“太浓了就不自然啦!浓妆体现不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和轻松愉快。来!用纸擦擦就好了。” 一切准备就绪了,就等着搬椅子上操场了,班长丁彦琪又嘱咐大家:“还有上厕所的吗?”就跟有传染病似的,呼啦啦一片都跑着上了厕所。郑老师把她身上的波兰格呢上衣披在了小指挥胡秋兰的身上问她:“还冷吗?”“好多啦!”她依偎在老师的怀里享受着她的体温。谁又不紧张呢?六年级四个班,除了我们六(一)班,其他班都是音乐老师给排练,所以竞争特别激烈。 操场的大喇叭广播了,全校各班都排着队搬着椅子来到了操场。比赛开始了,报幕员是我们班的陈宏和六(二)班的张砚慧:“第一个节目:四(一)班大合唱《我们的田野》。”接着陈宏向前跨了一步:“管桦词,张文纲作曲,指挥李老师,伴奏周老师。”李老师留着分头,抹了头油,戴着一双白手套,特别精神。他举起双手,全校都静下来。只见他右手轻轻地一摇:“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向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孩子们挽着手臂,轻轻摇晃着身子,真像是起伏的稻浪麦浪一样。大家乘着歌声的翅膀在天空中翱翔,飞过高山越过原野,跨过江河。 五(一)班的小指挥是陈翠萍,白净的脸上扑了红粉,嘴唇上也涂了口红,两只小辫子一只在胸前一只在背后,蓝色的背带裙镶着细细的白边,手上的白手套显然是大人的,都套过了手腕子。当陈宏报幕说:“下一个节目五(一)班大合唱《快乐的节日》,管桦词,李群曲,指挥陈翠萍。”“哗——!”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陈翠萍不仅人长得漂亮,指挥起来特别投入,还特富于表情。她上台先给大家敬了一圈队礼,然后轻轻地向伴奏周小燕老师一点头:“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在小指挥的感染下,台下的孩子们也跟着唱了起来,于是陈翠萍转过身指挥全校大合唱了!大家都沉浸在了优美的歌声中,台上台下产生了共鸣。 我们班的《绿色的祖国》也特别美:“荒山野岭种植松杉果树,河边路旁栽下垂柳白杨……”最成功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风在吼,风在吼,风在吼,马在叫,马在叫,马在叫……”一个小学六年级的班能够唱出三部大合唱,而且声部还非常准,确实不容易。当我们的小指挥的手最后抓住那个“国”字的时候,连校长都激动地站了起来,随之而起的是雷鸣般的掌声,爱哭的胡秋兰哭了,女生们都哭了,好几个男生也哭了,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哭着,笑着,唱着,度过了我们金色的童年。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29 , Processed in 1.09868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