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历来不愿意出门凑热闹的我,忽发奇想,要去南城看看久违的天桥、大栅栏。那是我儿时记忆中最热闹、最好玩、印象也最深的去处。 然而,当我兴致勃勃走过北纬路,到了我曾经那么熟悉的天桥时,竟然找不到入口了!我试着穿过了新建高楼的缝隙,才发觉里面除了新楼还是新楼,旧时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如果不是新建的“中华影城”还保留了“中华”二字,并且没有移动位置,我想我不会认得这里就是曾经热闹非凡、充满乐趣的天桥。天桥,除了地名,已经消失了…… 怅然许久,我说服自己: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天桥的消失是一种必然,大可不必为之黯然神伤。于是,我继续北行,去看看据说已经恢复了原貌的前门大街。 过天坛路口就算前门大街了,两侧路边的店铺消失殆尽,改造成为绿地,宽敞了许多,也陌生了许多。到珠市口,除了那座基督堂,原有的建筑都没有了。最让人诧异的是,本来是通衢大道的前门大街竟然被拦腰切断了。从珠市口去前门,居然需要绕到数百米外的过街天桥,一折一返,足以令人兴趣索然。 “修复”的前门大街禁止一切车辆通行,确实成为步行街了,但大街两侧的店铺却极少开张,特别是那些过去连通大街、颇具特色的胡同口,竟然都被画的假门面遮挡起来,并有保安把守,显得越发令人不快。街上的行人三三两两,大多是外地游客,不时以那些空空如也的店铺作背景,拍着照片,殊不知,那与昔日的前门大街并不相干。 从天桥到前门大街,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失去了什么呢?不仅是某些熟悉的建筑和昔日的人气,更是一种曾经魂牵梦绕的韵味。 每一座有底蕴的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它区别于其他城市。天桥与前门大街,都是老北京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它们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非人为制造的。包括它的格局、它的建筑、它的韵味,都展示着历史发展的痕迹,保留着某种信息。现在,天桥没有了,前门大街改造了,看上去翻新了,统一了,但却弱化了历史文化的脉络,除了新建的仿古店铺,它与其他的新商业街区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说有,就是那封闭的路口截断了人流、车流,往日的熙熙攘攘、喧腾热闹不见了,甚至不如新的商业街区。 从北京的天桥和前门大街,想到了许多城市。新的改造轰轰烈烈,旧时建筑统统拆除,新则新矣,却失去了许多历史文化特色。及至想到应该保留一些自己的东西,却已无可挽回,于是搞了许多假古董充数,更令人索然无味…… 从北京的天桥和前门大街,还想到了巴黎、圣彼得堡以及欧洲许多并不知名的小城镇。它们的历史绝对没有北京悠长,但那里的城市建设对古迹的保护却绝对比北京用心。仅“无论内部如何改造,建筑外貌一律不得改变”一条,就足够我们细细品味了…… 当全国的城市都建设成一种模式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告诉后人,这里与那里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呢?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规划者,什么时候能够从并不遥远的城市建设历史中吸取点教训,学会保存历史文化呢?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1.07626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